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丨捷尔任斯基

________

上篇聊完了关于全画幅微单旗舰A9的访谈部分,这里把这次日本体验之旅关于这台相机的操控、对焦、画质感受依次分享一番。

操控

________

操控部分A9给我的感受是,相比索尼A7系列、A7S系列、A7R系列,操控手感有着非常明显的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之前索尼开发部门的介绍,A9是基于A7轮廓尺寸开发的机身,尽可能的保证机身不比A7大许多,当然实际上还是比A7大了一圈。开发部门的担当觉得体积增大似乎全是弱点,但在我看来体积比A7大一圈,是A9最突出的优点之一了。

因为手感更好了。

这对职业摄影师来说,比机身体积小来的更重要,因为作为一台全画幅微单旗舰,体积小只是其物理结构带来的先天性优势之一,并不是微单无反结构要追求的核心目的。职业摄影师或者器材发烧友免不了要使用A9接驳大光圈、中长焦、超长焦镜头,例如索尼G大师镜头 FE 100-400mm F4.5-5.6 GM OSS或者索尼G大师镜头FE 85mm F1.4GM一类的镜头,体积稍大的A9可以提供更好的平衡性,最大限度的减轻“头重脚轻”的问题。

此外,A9应和了之前许多索尼微单相机用户的呼声,为A9在机身背面,拇指位置附近设计了一个多向对焦拨杆,可以直接通过这个拨杆进行对焦点调整,进一步提升了对焦选择时的操控感受。 这个看起来不起眼的设计大幅提高了A9的操控性能,简直可以用飞跃一个台阶来形容,和之前的设计相比,A9将调整对焦点位置的操控逻辑步数从3步(部分机型2步)减少到了1步,不需要按下Fn按键,选择对焦模式,移动对焦点,只要使用自由点对焦时,都可以直接通过拨杆进行多方向的调整。

对焦

________

虽然A9拥有了一个很好用的对焦拨杆,但是实际上在拍摄运动题材时,我还是比较依赖广域自动对焦系统,由于对焦区域覆盖面积非常广,并且对焦算法非常智能,摄影师可以考虑改变使用单反时的操作习惯,把对焦点选择交给相机,交给ISP来处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实际体验中,一场是室内近距离下的剑道对决,用固定点或者单点对焦简直是Mission Impossible,因为剑道选手的移动非常的快,而由于距离太近,即便是用广角镜头拍摄,如果想要兼顾取景构图,那么对焦点的选择很难做到完全精准的手动跟随在剑道选手的身上。

所以,使用索尼G大师镜头EF 24-70mm F2.8 GM拍摄时,我把对焦模式一直都保持在AF-C、广域自动对焦上。

第二场实拍体验,选择在东京都的一个赛马场,赛马只跑4/5圈,一场比赛留给摄影师拍摄的时间只有短短几秒,奔马从弯道涌出,然后进入直道的过程可能只有5秒左右,在这期间就是唯一的、最佳的取景拍摄时机,一旦奔马和骑手进入直道,摄影师的位置无法改变,就只能拍摄马群留下的烟尘和马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在拍摄时,使用100-400GM的长焦端,取景画面就对准赛马场的弯道,静待4D对焦系统捕捉出现的马群,一待马群出现,半按快门就可以看到密集的绿色对焦框出现在了高速移动的赛马和骑手的身上,不需思考,初学者如同我只需要死死的按着快门,然后托着镜头保证取景器中画面的构图就可以了。

20FPS的连拍会把你看到的画面全部忠实的记录下来,而且高速拍摄时取景画面完全没有black out,就像在看录像画面一样,行云流水一般,只有提示连拍的黑框闪烁,提醒摄影师当前是高速连拍状态。

而且A9作为微单和单反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没有反光板升抬的动作和声音,同时电子快门可以做到无声连拍,为了避免影响到赛马和选手,相机的对焦提升、快门声全部关闭,并且采用了电子快门,整个过程只有马蹄踏碎的声响,而没有相机发出的噪音。

A9取消反光板的优势除了没有黑视(Black out)以及不干扰快门之外,持续对焦更加稳定,单反结构中连续对焦其实是中断的,只有反光板落下时才会对焦,一旦反光板抬起,相位传感器就无法接受到对焦信号,然后CMOS曝光依据的距离信息是有细微的延迟的,虽然目前来看这个延迟几乎不对拍摄有影响,但是更智能化的AFC还是要依靠不间断的相位检测才能有更精准的表现。

画质

________

定位于旗舰,画质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而许多键盘摄影师或者还没入门的器材发烧友,判断机身能提供的画质基本上靠JPEG出图锐利与否。但是实际上A9这样定位于全画幅×微单×旗舰的机身,使用RAW才是压榨它潜力的最佳方式,JPEG直出ISP会根据算法额外的进行锐化、调色,要判断其真实的画质表现,肯定是使用RAW拍摄,然后根据自己的需求,在后期调整中自行锐化、调色,在后期的过程中进行的各项调整,对画质的损失要远远小于机内JPG调整。

当然先说JPEG,A9的机内调整和A7各个系列明显不同,直出更加讨喜,机内的自动锐化也比较克制,没有过度的进行锐化调整。

RAW格式拍摄的主要目的就是在后期时不会导致色深、色阶不够,随便调整下曲线高光就结块,暗部就断层,虽然A9的动态范围表现非常好,但是作为摄影师来说,我还没遇到单张照片需要调整3档EV的机会。

就1~2EV范围的调整来说,A9这块传感器的表现可称得上非常非常优秀,提升亮度时暗部的噪点增加非常少,彩噪抑制非常好,3~5挡的时候,白噪和彩噪会比较线性的增加,但是在非100%放大时,看起来仍然比较从容。

抛开索尼半导体为索尼旗舰级微单提供的全画幅堆栈式CMOS的高动态范围,单说A9的ISP、LSI的算法,已经登堂入室,除了在专业场景的拍摄时,能提供非常高的读取和优化,单说单张拍摄的白平衡和色调,比起前代产品的确让我觉得更讨喜。当然,这是个非常玄学的论题,这部分的进步偏向主观感官,略过不提。

高感

________

低感画质无论缩图不缩图,看起来更优秀的肯定是高分辨率的传感器,而高感表现对于单个像素尺寸的要求更大,那么这块堆栈式CMOS非常克制的把有效像素控制在了24mp,主要目的肯定是要平衡或者突出其高感光度时的动态范围,也就是说要突出其“高感画质”。

实际体验来看,以ISO6400作为分水岭,用器材论坛里经常提到的一个形容词就是“完全可用”。完全可用的意思是A9在ISO6400时,画质细节保留和噪点抑制都非常优秀,不会让你觉得画面“成像不结实”,“成像松散”,实际上使用ISO6400拍摄的上面这张照片,放大之后这只蝉仍然非常锐利。

索尼半导体,强。

在回国整理照片时,发现在拍摄剑道时的所有照片,基本都是用ISO6400拍摄的,前期挑选照片到后期调整时,都没意识到这些是“高感”照片。细节的保留和低感表现非常接近,总得来说,下次使用A9时可以考虑把自动ISO上线再调高一档。

五轴防抖

________

五轴防抖技术在无反机身上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A9作为全画幅微单旗舰搭载五轴防抖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而其防抖效果也延续了索尼A7系列产品的优秀表现。

使用广角、中焦镜头拍摄时,防抖会比较稳定的提供2-3档防抖效果(2档防抖成功率接近100%、3档防抖成功率接近80%),4-5档的成功率要低一些(4档成功率50%~60%,5档成功率基本上看你是不是帕金森)。

使用长焦、超长焦镜头时,仍然能提供2档稳定的防抖效果,而如果在连拍过程中,五轴防抖配合高速连拍,防抖表现会更好一些,当然横向移动镜头时一定要端稳,幅度过大,几轴防抖都没用。

值得一提的是,搭载索尼G大师镜头FE 100-400mm F4.5-5.6 GM OSS镜头拍摄时,镜头自带的防抖也能提供不错的防抖效果,而且在长焦端时镜头的两轴防抖效果肯定是要优于机身防抖的补偿的,因此虽然A9有不错的五轴防抖表现,但是使用长焦镜头时仍然推荐打开镜头上的防抖开关。

总结

________

总得来说,索尼这次强调A9是微单全画幅旗舰底气是非常踏实的,虽然A7系列已经有了不错的表现,甚至许多人已经把A7RⅡ抬上了135相机旗舰阵营,但是索尼E卡口全画幅机身,真正的旗舰或者说End级机身,还是非A9莫属,当然索尼一贯的把9字头留给A9也是非常简单、明了、直观的信息。

综合对焦、连拍、分辨率、动态范围、高感表现、操控手感,A9的均衡性比A7系列的任意一款机身都要高,而且在对焦、连拍、高感表现、动态范围有着非常突出的表现,这也是数码单反End级机身最突出的性能。

虽然我本人对体育、新闻等高速摄影不感兴趣,但是对于A9来说,把它视之为一台索尼目前操控、手感最优秀的机身也无不可,预设要扫街携带一款索尼机身,我觉得A9比A7系列更让我有拍摄的欲望。

日本这次体验,留给我和A9单独相处的时间还是偏少,不过好在去日本之前我就评测、使用过A9一段时间,在水禽湖和老法师们并肩作战,对A9的高速摄影性能还是肯定的,对于我来说,A9需要发掘的是其作为相机本身的魅力,对于专业摄影师来说,A9需要钱就可以了。

许多人戏称A9是买传感器送机身,的确A9这块神秘的全画幅堆栈式传感器的确是目前工艺、制程、实际表现最优秀的FF传感器,在拥有非常高潜力CMOS的基础上进行开发,自然会设计出各方面指标都非常优秀的旗舰机机身。想要了解A9这块CMOS和索尼半导体,等待下一篇关于索尼熊本工厂的体验吧。

________

尼康AF-S 28/1.4E ED,远超当年“百变妖”?

(点击上图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