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在快速城镇化。所谓城镇化,就是城市的空间和人口快速增加,乡村人口快速减少。增加的人口从哪里来?城里人生一部分,剩下的,就靠农村人填补。快速城镇化就像一个抽水管子,一头连着农村,一头连着城市,将农村人口吸向城市。结果就是农村的“空心化”问题。

农村的空心化有多严重?“乡村习俗现代转型”课题组对豫北沿黄一带的部分乡村进行了抽样调查。相当严重。就调查区域所见,一般村落的人口流失率都在百分之六十以上。平原地区稍微好一些,山区流失率更高。课题组走访的一座山顶的自然村落,现在已经只剩下了一户居民,实现了从“村”向“户”的战略转变。另一座村子,当问起村里的总人口时,村民往墙根一指,全村人都在这里了。这就是当代农村人口凋敝的真实写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进城的都是什么人?都是青壮年。主要以打工和做小生意为生。平时生活在城里,偶尔回家看看年迈的父母。有条件的,把孩子也送进城里的学校,没条件的就把孩子托付给年迈的父母。因此村里只剩下了两种人:老人和小孩儿。老人精力有限,照顾不了小孩。当地刚发生了三个小孩下河洗澡溺水而亡的惨剧。

青壮年人离开农村,对乡村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造成了农村经济的停滞。农村的老年人往往得过且过,在创业方面既无雄心也无精力。现在,高标准的乡村公路已经实现了村村通,组组通,山区交通早已不是障碍。往山外跑运输的人却没有了。随着农村人口的大量减少,出山的人口也减少了,当地政府为山区开通了公交班车,却发现没人坐。一些跑运输的个体户也因为客源不足,撂下车子改行了。国家实行互联网进村战略,最偏远的村子都通了互联网和4G移动网络,但却几乎没有用户。因为会上网的人都进城了。所以村里最常见的手机都是功能机,老百姓使用网络仅限于拨打电话。会上网、使用智能手机的年轻人在城里创业,在城里消费,他们为城市的繁荣做出了卓越贡献,身后留下凋敝的村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次,造成了农村教育和文化的衰败。由于大部分学龄儿童都跟着父母进城上学,当年建立的许多希望小学现在都处于闲置状态。就以我们调查的某村落为例,该村的希望小学为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由香港同胞爱心捐建,教学楼为两层,二十多间教室和办公室,目前只有四名学生和两名教师。村落附近的另一所中学,因为没有生源,干脆改成了中学生素质拓展夏令营,不再招收全日制学生(实际上也招不到),造成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因为没有青年人,村里的一些传统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也招不到合适的继承人,文化传承面临断根。

再次,是传统村落的消亡。走在古色古香的村落里,只见建筑不见人。房子因为久不居住,年久失修,坍塌损毁严重。由于这些房子还有主人,属于私人住宅,因此村里不能负责维护。主人因为父母已经不在和居住在城里,更不愿意投资维修。过去因为有老人和长辈在,一年还回来个几次,随着这些老人逐渐谢世,年轻人与村落的最后一根脐带彻底脱落。

即使有一天,当他们老了,厌倦了城市的生活,想返乡居住,面对的也将是蓬蒿满院、房倒屋塌。这就是他们未来要面对的现实:再也回不去的家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 | 彭恒礼

编辑:管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