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丹妈

去年好友儿子去一国际幼儿园面试,听她说面试内容就是给他儿子一堆玩具,看他怎么玩、是不是每样都会玩,比如拿到积木是会堆还是只会拿着扔,能不能独立玩耍,能不能和别的孩子一起合作等等

从心理认知角度,我很理解幼儿园的做法,玩耍方式的确是判断孩子发展情况的指标之一,所以我对陪叮当这方面很重视。

最初,我把这种重视寄托于早教班,定点定时去上课,认真听课不敢马虎,但是上了很长一段时间,感觉收效甚微,或者说性价比不高。

后来我在孩子日常的玩耍中下狠下功夫,做了不少研究和实践,发现叮当的游戏能力大有长进。

今天分享的文章,重点不在于要不要上早教班(这个话题每个人都有不同看法,退早教班只是我个人行为),而在于日常生活中,正确陪伴孩子玩耍、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才是最重要、最划算的!

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说,玩是孩子最主要的工作,最重要的作业。

而陪玩就是我们教育孩子最好的途径。

那么到底让孩子怎么玩,孩子才会更聪明?

今天丹妈就我平时陪叮当玩的一些经验,以及结合《游戏力》与《聪明养育》等读书笔记,来分享一下到底该让孩子怎么玩,孩子才会更聪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叮当最喜欢玩的玩具之一

可能你们会觉得“不就是玩吗?”放任自流,孩子开心就好~

确实,孩子在玩的过程中,自己开心是最重要的。

“玩”对孩子的意义,其实远不止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孩子在玩中学习:七八月时,叮当喜欢把积木放进嘴里,他是在用嘴认识木头的形状与材质;

去河边玩,他把东西丢进水池,是好奇物体的沉浮……

他乐此不疲地玩着这些看似无聊的游戏,因为他刚来到这个世界,对什么都充满好奇;

孩子在玩中发展自我:不断的抓东西,是在发展自己的抓握能力;爱捡地上的小东西,是在发展自己的手眼协调与精细运动能力;在扮家家中与小伙伴合作、轮流玩耍,是在发展自己的自控力与社交能力以及想象力……

孩子在玩中表达情绪:前阵叮当断夜奶,突然睡前突然爱抱娃娃,我想他是在用这样的方式安抚自己。

一、在陪玩中放下“教育目的”

1、你觉得好玩的,孩子才会觉得好玩:每次朋友好奇我是怎么在外出时不用手机,就能让叮当不闹不吵,我就会拿出这几张叮当的照片——让他玩拼图、看绘本……

给他玩些拼图,世界立马安静了

但朋友经常给我的反馈却是:“我家孩子不爱玩这个”。

买回来的玩具孩子不会玩不爱玩,相信是许多爸妈都遇到过的问题。

其实我家里有很多玩具(特别是益智类的)刚买回来的时候,叮当也不爱玩。

事情转机是有一天叮当大哭,怎么哄都没用,刘先森突然“戏精”上身,随手拿起拼图自己一边拼一边夸张地说:“咦,这是什么呀”……“哇,原来拼起来是大象啊”。

看老爸玩得那么开心,叮当渐渐不哭了,爬过来左看看右摸摸,老公还假装遇到难题:“诶,这两片到底应该放哪一片”,叮当一把拿过爸爸左手的那片放下去,正好拼对!

从此以后,叮当便爱上了拼图。

后来,我们用这样的方法,让许多落入冷宫已久的玩具重获叮当小少爷的宠爱,我们总结了一下诀窍:

·不要手把手的教“你看,这个应该怎样”,孩子察觉到你是想居高临下的“教”他,叛逆心起,就会抗拒模仿,要假装是你是真的发自内心的很爱玩,觉得很有趣,才会唤起孩子的兴趣;

· 自己演技不行的,可以利用“混龄玩耍”的方法,找大孩子在一旁玩给孩子看;

· 这样的演示不会一次成功,可能需要重复几次;

· 亲子关系越好,孩子越喜欢你,对你越有兴趣,你玩什么,他就越愿意模仿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跟随孩子的节奏来引领

积木一开始买回来是想让孩子堆的,但他却只爱放到嘴里吃?想示范给孩子看怎么“堆高高”,孩子却只爱伸手一把推倒……

不知大家在陪玩的过程中有么有遇过这些无奈的状况。

一开始我也很迷惑的看着叮当:“这玩具不是给你这样玩的,为啥你都不按套路来?”。

但后来读了游戏治疗师吴倩老师的文章,我才懂得,在大人的心里,每一种玩具都有“正确”的玩法。

对于孩子来说,玩玩具的方法,却是由他当前的能力发展重点、兴趣点决定的:

· 对于正到了发育口腔肌肉的口欲期孩子来说,舔一舔咬一咬就是玩积木的最好玩法;

· 对于正在探索因果关系(“我推”是因,“它倒”是果),建立三维空间感阶段的孩子来说,不断推倒积木就是玩积木的最好玩法。

· 再比如画画,对于叮当这样一岁半的孩子来说,画成什么样不是他最该学的,在画画中练习握笔的感觉,感受颜色的不同才是他当前最需要的能力与体验。

大家我是不是艺术家的风范?

画得好的话,跪求大侠们点赞我

孩子该怎么玩,玩具该怎么玩,我们可以尝试引导、示范,但绝不能强迫、纠正。

父母若是一味的去告诉孩子什么是“正确”,就会破坏孩子主动探索学习的欲望,耽误孩子相应能力发展,孩子还会感觉父母不理解接纳自己,影响亲子关系。

有的孩子甚至还会用更不好的方式去满足自己的好奇(比如你不让他推积木,他就去推家里更危险的东西),带来更大的麻烦。

孩子的能力都是呈阶梯形发展,咬够舔够推够,自然就会进入下一个,认真搭积木的阶段,咱们真不用着急。

二、玩具选择有学问

1、尊重孩子的选择

对于孩子来说,玩具没有贵贱之分,一个陪伴多年的娃娃即使再脏再破也是他的好盆友,一个矿泉水瓶不值几分钱,却是他练习臂力抓握(摇晃)、探索世界(最近叮当特爱把瓶子装上水摇晃观察水里的气泡)的宝贝……

我们不能根据成人的价值判断和喜好,去决定玩具的去留。

2、玩具越简单越好

这是因为越是制作精良的玩具,孩子可以在玩耍中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的空间越小。

比如一个遥控车,再怎么玩它也就只是一个车子,而一个干净的废纸箱,在孩子眼里,可以是桌子、也可以是车子,还可以是隧道。

再比如刚刚提到的,一套材质优良无毒积木,口唇期时可以让孩子咬,空间敏感期的时候可以用来让孩子丢,而之后,孩子又可以用搭积木的方式发展他的精细运动以及练习专注力,在孩子成长的每个阶段都可以发挥不同的作用……

丹妈曾经在公号上分享过豆瓣上一位妈妈利用生活中最简单的物品,给孩子做早教——怎样不花钱,在家玩100个蒙台梭利的小游戏

比如吸管可以剪短来这样穿着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可以找个筷子桶,这样玩:

造型简单非声光电的玩具,因为干扰少,孩子玩起来更有利于培养专注力;

另外,玩具不应该有明显的性别区别(什么只能男孩玩,哪样只能女孩玩),性别色彩少的玩具有利于培养孩子健康的性别认识。

现代某些所谓专属“女孩”的玩具(比如芭比),其实是在无形中暗示着女孩:女孩最重要的就是要美,要瘦,甚至要性感。

而男孩玩扮家家,也并不就是娘娘腔,这反而有助于男孩在社交、情商上的发展。

3、玩具类型、玩耍方式都要多元化

这点其实我在上周《这才是拉开孩子智商的秘密》的文中提过(感兴趣的朋友在后台回复 聪明 查看):

不同类型的玩具(玩耍方式),对应的是孩子不同能力的培养,想要孩子全方面、全脑发展,选择玩具和方式就要多元化。

我查阅了很多资料,玩耍类型的划分大概有这几种:

· 角色扮演类:比如扮家家,扮演医生、老师、售货员这些。

角色扮演有利于孩子想象力(去想象情节)、语言能力、社交合作能力(扮演过程以不同角色做交流)发展

还能帮助孩子发泄情绪,以及对一些困难、技能进行提前演练:

比如扮演医生,能帮助克服看病恐惧;

扮演老师学生,能帮助提前适应课堂规则;

扮演被别的小朋友抢夺玩具的场面,可以帮助被抢的孩子练习怎么应对人际冲突,也可以帮助爱抢别人东西的孩子换位思考别人的感受等等。

· 机能类游戏:发展孩子身体机能的玩耍,具体可以分为大运动和精细运动。

大运动是指身体大肌肉群及四肢的活动,包括俯卧抬头、翻身、坐、爬、站、走等大动作;

而精细动作是指宝宝手部、脚部、口腔及舌部等细小动作,例如去捏拿一些细小物品、搭积木时控制手部力量,使用吸管杯的能力等。

孩子通过这些运动还会训练到专注力、情绪控制能力等。

· 创造性游戏:就是画画、堆沙子、玩乐高、玩橡皮泥、做手工之类需要发挥孩子创造力的游戏。

特别注意的是,同样是玩乐高,但是孩子若是在按着图纸模型,把乐高拼成一个指定的样子,这个玩乐高的过程就不算创造性游戏了,因为过程中没有用到创造力。

· 学习类游戏:是指可以直接获得到知识的游戏。

与直接上课学习不同,获得类游戏是让孩子在兴趣中、玩耍中学习。

比如通过坚持亲子阅读讲故事增加孩子的认字与表达能力;

通过观看动物世界、去博物馆或阅读相关书籍获取动物方面的知识。

但要注意的是,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说,最重要的不是让孩子学到什么,而是培养孩子求知的兴趣、好奇心,以及学习、阅读、提问、克服学习困难的习惯。

别打扰我,我在认真很看书啦

三、陪孩子玩,也要留白让孩子自己玩

我因为写公号特别忙,之前就老担心陪叮当的时间不够,怕他无聊,所以每次我要去忙之前,总会跟表妹交代清楚,把叮当的游戏时间安排的满满当当:一下早教班,一下游泳,一下讲故事.......

后来我在写“内驱力”的文章时才了解到(后台回复内驱力,可查看文章),父母要引导、示范孩子怎么玩,但同时也要“留白”让孩子自己安排自己玩什么,这是内驱力的萌芽。

孩子的时间安排得太满,他们就根本没有机会自己开动脑筋去想想自己到底想干什么,以及规划安排自己时间。

一个小时候总是等着父母安排玩什么,父母不安排就觉得很无聊的孩子,以后主动安排自己学习时间、做学习规划的能力也会比较差。

如果孩子不会安排,不愿安排,那就先从给孩子几个有限的选择开始:“你上午是想玩积木还是想玩娃娃”,放手让孩子体验做主。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孩子的知识是从经验中获得,而孩子的生活本身就是游戏”。

在学龄前,让孩子在玩中自然而然的获得快乐,也获得能力,获得知识。

***欢迎关注“摩比”,与十万家庭及父母一起探讨孩子的数学、语文、工程、编程思维培养,及孩子的教育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