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旻焱

如果按照“鸡妈”的标准,我应该被归类为不负责任的“懒癌妈”。

没有抢跑,没被打鸡血,一路慢行的孩子,也可以层层剥茧,彰显优势,享受学习的快乐。

或许,这就是——“不是槌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善。”

春华秋实,日升月落,草木鸟兽,遵循其理,何况是万物之灵的人呢?

如此浅显的道理,理应众人皆知,但我们似乎更着迷于“神童”的早慧光环。

自从“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之说问世后,这条起跑线越来越早,甚至已经要“赢在射精前”。

身在魔都,父母们的神经常常被“幼升小”或“小升初”时时牵动着,甚至初为父母就被“婴升幼”炙烤得汗流浃背。

一年前,我也身在其中,刚刚迈过“小升初”的槛儿。

如果以现在的“鸡妈”标准来衡量的话,我应该被归类为不负责任的“懒癌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知易行难的慢养孩子

没有胎教,没有早教,三年幼儿园的“黄金开发期”放任着桃桃日日瞎玩,导致她上小学前一周还不会写自己名字。

最初的一段时间,也曾焦虑度日,在坚持循序渐进和惶恐自责中踌躇摇摆。直到学习时间问题,面对稍微复杂一点的题目,桃桃一筹莫展。

犹如一根导火线,所有的情绪被瞬时点燃,于是,家中夜夜鸡犬不宁,我暴跳如雷,她噤若寒蝉。

正身心俱疲,恰巧看到一篇推送,列举了孩子在各个年龄掌握的知识能力,特别提到八到十岁是逐步形成抽象概念的阶段。我一一对比,发现桃桃正处于这个年龄段,掌握不了复杂的时间问题也是情理之中。

想着这几天日日刷题却收效甚微,我恍然大悟,一定要遵守孩子的自然成长规律。如果继续揠苗助长模式,结果适得其反,必须要及时刹车。留给孩子成长的空间,也许到达时间点后,一切便水到渠成。

于是,那天晚上,我心平气和地对桃桃说:“既然你已经很努力,还是不太会,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先放放吧。现在不会没关系,考试不得分,妈妈也不怪你。再过一年,你肯定会,妈妈愿意等。”

听完我这么说,桃桃如释重负。日子恢复了往日的宁静,我发现桃桃反而会偷偷地去尝试解一些难题,她不想我看到,我也佯装不知。而半年后,曾令人困扰的时间问题迎刃而解。

一波刚平,一波又起。我发现桃桃十分喜欢看绘本,甚至到了迷恋的程度,出门坐车如厕都是手不释卷。

出于语言学习的考虑,我希望她能同时阅读一些纯文字的书籍,她却断然拒绝,避之不及。

为了躲开我的“瞪眼杀”,她把绘本藏在枕头下、被窝里,甚至夹在浴室的地垫下。我生过几次气,她依然故我,眼看她的同学们都开始读沈石溪、曹文轩、秦文君……,我又忍不住焦虑她会跟不上同龄人的阅读等级。

但是这次,我按捺下情绪,告诉自己别着急,文字和画面她更喜欢后者,她只是还没有到接受纯文字书籍的时间。

当然,我同时展开一系列的“润桃细无声”行动。譬如我看安房直子的书时,故意读上一段,那些绮丽神奇的故事情节成功地引起了她的注意,她要求看看,我却让她等我看完。

桃桃喜欢各种小动物,我看西顿时,顺口问她一些小动物的常识,当她饶有兴趣地谈完之后,也顺理成章看完故事。

有时候,她会要求我讲故事,我就选一段福尔摩斯,紧要关头时嘎然而止,要知后事,自然自己去读书。

周末宅家时,我会和她一起整理书柜,看看自己已经看过哪些书,哪些书还没有看过,是不是有兴趣读读。

整着整着,“不小心”理出一套安房直子,她一边大呼:“坏妈妈,原来有那么多本啊,你还让我等。”

一边如获至宝放在她小床边的书架里。如此半年后,她的枕边书基本告别了绘本,阅读范围也扩大了很多。

教育原本是“慢”的艺术

慢养,给孩子一些时间,也是给自己一些时间。每个孩子好像是一朵花,只是开放的时间不同。

有些孩子在春天开放,阳春三月万物生长,占得众人艳羡的目光,有些孩子绽放在盛夏,十里荷花,亭亭映日;也有些孩子是三秋桂子,不动声色在碧云天下香飘万里,还有些孩子是腊梅,她开得最晚,却是众芳摇落独暄妍。谁也不能说,孰好孰坏。

当然,慢养并不是时间上的缓慢,而是说教育孩子不要太担忧,太着急。不求一时的速度与效率,不以当下的表现评断孩子。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不是槌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善。”

教育原本就是一种慢的艺术,需要有水滴石穿的耐性,一定会让孩子发现最好的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选择,也许并不困难

人生处处面临选择,小至今天早上起床穿什么衣服,中午吃哪款套餐,晚上和谁去约会,大至你从事什么职业,选什么样的伴侣……选项越多,选择越困难。

自己选择尚且如此艰难,更何况是为孩子呢,唯恐陷入“一着选错,步步皆错”的困境。

学校是读家门口的公办还是打破头的私立?各种补习班要不要上?上,孩子没有周末了,不上,孩子跟不上怎么办?邻居家的孩子已经钢琴十级,围棋专业段位,我们是不是也要去学?楼上的孩子天天都在大声朗读,你怎么都不翻翻英语课本?

这些问题,永远没有标准答案,秉承“只选最适合的”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吧。

这个世上,父母应该是最了解自己孩子的人,别人的经验当然值得借鉴,若是一味照搬照抄,往往弄巧成拙。

美国奈德·赫曼博士在《全脑优势》一书中最早提出了四种思维偏好的定义,泡爸将以上定义运用于对孩子的“顺应天性的教育”,在《你的蜜糖,他的毒药》一书中论述了四种不同天性的孩子,所适应的教育方式完全不同,所谓“因材施教”当如是也。

我想,最重要的是,父母需要读懂孩子,选择最适合孩子的方式,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学习上。

当初,我曾经纠结于上不上各种补习班,生怕别的孩子都在上,桃桃会跟不上同学的学习进度。

通过家中的观察,和学校老师的交流,我感觉桃桃是个求知欲旺盛的孩子,对新鲜的事物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这是非常可贵的学习动力。

任教老师对她的评价无一不是“上课很专注,课堂效率非常高”,而复习课时,容易注意力分散。探寻其原因,无非是“我已经会了,不需要反复去学习了”。

基于这样的特质,若是去补习班提前学习,肯定会减弱学习的新鲜度,令她丧失对学习的兴趣。毕竟,天天炒冷饭的味道不是那么美妙。

当然,补习班的知识拓展和延伸也不是不好,但是用周末的大好时光去换取,实在是得不偿失。

所谓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总要歇歇疲倦的双眼,去聆听大自然的声音,去观看一场画展,去欣赏一台音乐会,也可以做做小手工,帮着干点家务……生活处处皆学问,我们有太多有趣的选择,不是只有补习班那一项。

当然,当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判断能力时,父母不妨试着放手,让孩子选择他最爱的方式,为自己担负责任。

去年小升初,我们收到三所学校的录取通知书,欣慰之余不免诱发了选择困难。

焦点集中在两所学校上。A校,新校甫立,强调的是“双母语”学习模式,实行外教坐班制,进去便是全英文授课,学生在学校里也必须英文交流,否则就会被“NFT”(No Free Time),面对如此强大的挑战,桃桃的英文水平能否驾驭,若是她适应不了,是不是会对自己失去信心。

B校,魔都名校,声名在外,强调的是融合课程,以中教占主导地位,英文学习比例逐年加大。我们左右为难,唯恐一时不慎,贻误学习。

于是,我们决定大胆地把择校权交到桃桃的手中。

记得那个周五,桃桃放学后去工作室找我,我带着她来到一家咖啡馆。

我对她郑重地说:“桃桃,我们很开心有三所学校选择了你,而你只能选择一个学校。我们思考了很久,觉得学习终究是你自己的事,无论谁帮你做选择,最后去学校读书的那个人还是你。所以,我们希望这次你自己对自己负责,由你来决定选择哪所学校。”

桃桃有点懵,虽然这几天她也知道我为择校苦恼不已,但是绝对不会想到会由她自己来决定。

于是,我拿出一张纸,写上三所学校的名字,把每所学校的优缺和她面临的问题都一一罗列。

桃桃一脸严肃地听着,极其认真地思考良久,说:“我要去A校,我喜欢A校的亲和力。”

我说:“你不怕一下子要适应全英文环境?”桃桃坚定地摇摇头:“不怕,我愿意接受挑战。”

现在,虽然经历不少小风波,也受过委屈和误解,不时会被“NFT”,但每天,她始终开开心心地去学校。这大概是最好的选择吧。

学习,我们真的可以快乐些

有太多的古训来证明读书是辛苦的,如“梅花香自苦寒来”,如“学海无涯苦作舟”,且不说十年寒窗只望一朝金榜题名的古代学子,放眼现在,也是遍地哀嚎。

所谓的“快乐教育”据说是以放弃一部分孩子为代价,一衣带水的日本也于最近宣布终止“快乐教育”。

那么,学习,究竟可不可以快乐起来呢?学习的不快乐又缘于什么?是成绩的好坏,是刷题的枯燥,还是没有唤醒学习的原动力,或者一直被漠视,索性什么都不在乎?

我想作为父母,对孩子应该明确学习过程的辛劳付出,帮助他开启学习的动力,激发学习的兴趣,享受学习带来的喜悦。

当然,必须不能唯分数论,即使他只考了三十分,至少,他已经努力了三十分,若是什么都不做,他只能考零分,不是么?

芬兰教育最打动我的是“众生平等”的理念,虽然我们享受不到芬兰教育,至少我们可以尝试着去做芬兰父母,在理想与现实间走出一条不忘初心的路。

现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双语启蒙,小小年纪唐诗宋词信口拈来,和老外简单的交谈更是驾轻就熟,大概每个爸爸妈妈都能谈出很多真知灼见,相形之下,我有点“无为而治”了。

基于小时候背诗的痛苦历程,我更赞成幼儿时期语言的学习应于潜移默化间,更多地享受语言的优美动听和由此焕发的愉悦感。

十几年前,英语启蒙的信息和资料远远没有现在异彩纷呈。在一个二线城市的郊区,某家的娃会一些英语单词已被传播得众邻皆知。

当然,这个某家娃不是桃桃,那时的桃桃操一口地道的宁波话,跟着带她的阿姨唱着“谁叫我是一个舞女”,说实话,挺令人崩溃的。

而某家娃为此的代价是小小年纪被关在家里做功课,有时候桃桃在楼下喊她一起玩,总是说不行,不背完这些,妈妈会骂的。

看着孩子一脸愁苦,我不禁想,如果只是单纯为学习而学习,那么学习的快乐何在,学习的意义又何在,是不是她一听到“学习”两字会习惯性地反射着不太开心的情绪呢?是不是将来她会憎恨学习,逃避学习,而不是自觉自动地去做一个“终身的学习者”呢?这样的思考始终贯穿在我伴着桃桃的成长过程。

桃桃学习英语的兴趣起源于《爱探险的朵拉》。三岁开始,她每天有二十分钟的电视时间,她大多都会选择朵拉,偶尔冷不丁冒出几个带着浓重美音的单词。

幼儿园里老师会教一些英语儿歌,每天去接她放学,我们常常会玩点播台的游戏,我说一个起首的单词,她就背诵整首儿歌,一来两去,也积累了二十几首。

而真正激发桃桃要好好学英语,还得归功于她二年级时的英伦之行。刚去英国时,她很害羞,怎么也不愿意开口和别人交流。

我好说歹说,她就是一个“NO”。硬逼也不是好办法,我寻思着良策之际,机会来了。

那天,我们正在参观剑桥大学旁边的一座小教堂,桃桃突然内急,但是我们都不知道厕所在哪里。

当时,教堂里只有一位老奶奶,我正要上前问讯,又止步不前。我对桃桃说:“每次都是妈妈问,这次该轮到你了。你看这里有位老奶奶,看上去很慈祥,她一定会帮助你的。”

桃桃拼命摇头说“不要”,我坚守底线,要求她必须自己去问。终于,桃桃熬不过去,突破了死守多日的防线。

一旦有了尝试,她发现并没有想象的那么恐怖,于是一发不可收拾。接下来的几天,她不仅主动问路,还在火车上和一对苏格兰父子相谈甚欢,教人家学中文呢。

英国回来后,桃桃对我说:“妈妈,你帮我找个培训班,我的英文太烂了,我得学好一点。”

对于这样的要求,我闻之欣然,怎么会拒绝呢?

未来的主人翁

看看我们的周围,有些孩子变成高分低能的读书机器,有些孩子已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有些孩子躲在家里不愿去学校,有些孩子在校园欺小凌弱,是社会的无情浸染还是父母的潜移默化,他们还能是未来的主人翁么?

“我们不要一个被科学游戏污染的天空,我们不要被你们发明变成电脑儿童”,时至今日,罗大佑的歌依然振聋发聩。

尽管纪伯伦说“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但我还是会希望桃桃能符合我期待的样子,善良、勇敢、宽容、豁达、正直、自信、谦逊、慈悲,有澄净纯真的赤子之心,也有随遇而安的率性洒脱,有安身立命于世的一技之傍,更有大庇天下寒士的博大胸怀,这样,才是未来的主人翁。

这不是一篇鸡汤文,更不是一篇鸡血文。桃桃是无数平凡娃中的一个,我也是无数平凡妈中的一个。

时光匆匆,母女十二载,她在长大,我在成长,她让我重温童年和少年的美好,让我知晓为人父母的艰辛。也许,我更应该感谢她。

***欢迎关注“摩比”,与十万家庭及父母一起探讨孩子的数学、语文、工程、编程思维培养,及孩子的教育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