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国家质检总局3.15消费者权益日公布的汽车产品缺陷信息投诉情况显示,车内异味已经成为车主投诉最为集中的问题。近期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投诉平台旗下一家网站连续接到消费者投诉,反映其购买的上汽大众斯柯达明锐汽车车内异味十分严重。

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投诉平台工作人员 王军伟:在这个监控平台上,连续收到车主发过来的投诉。目前就是在暴晒或者闷湿的情况下,问题比较严重。

1700多位车主还自发建立了QQ群,名为“新明锐异味全国交流群”。其中的车主反映,自己购买的大众旗下斯柯达明锐汽车有异味,一些车主还出现过诸多不适症状。轻者眼睛干涩、头晕、喉咙发痒,严重的甚至患上了过敏性鼻炎、支气管炎、咽喉囊肿等。众多车主要求厂家解决车内异味,并对身体出现的不适进行解决。

斯卡达车主:感觉开车时间长了以后,因为我一个月大概需要开两次两个多钟头的长时间行程,下来之后感觉头晕晕的。开始我以为是夏天开空调,车内空气流通得不是很好。偶尔还有酸臭味,味道很浓。

记者调查发现,车内空气质量遭投诉的不仅仅是新车,一些使用了一段时间后的车辆,同样存在异味加重的情况,这位来自北京的车主于先生,就是2015年4月购买的车辆。

斯柯达车主 于先生:主要是开车久了,呼吸道会感觉到不舒服和头晕。呼吸道非常地不舒服。春天干燥的时候,眼睛还会不舒服。

于先生还自己买来甲醛检测设备做了测试,结果显示超标,所以他就更加担心车内空气质量问题。同样,四川的一位车主也使用了一段时间后,汽车异味加重。原本按照经验,使用了一段时间,车内该挥发的都已挥发,味道应该减弱,为什么还会变得严重起来?

四川 斯柯达车主:它主要是开久了之后异味比较大,放一晚上到了第二天,不开窗就特别难闻。大多数都反映汽车前面的隔音垫和那个沥青的味道,主要是前面那个发动机影响隔音垫,隔音垫变质之后就有味道。

汽车内的异味来源是不是有毒有害物质?这些污染源又从何而来?发现车内有严重异味,车主向所在汽车厂商提出质疑,但维权之路也并不容易。

大众汽车石景山4S店客服 工作人员:没有检测设备,有什么异味咱们可以先人工闻一下有没有味。第二个咱们确认一下跟这个棉有没有关系。第一点咱们确定是哪里的问题导致的。

记者:你们是靠鼻子还是靠检测设备呀?

工作人员:没有检测设备。

记者在网站上找到了今年3月10日,大众集团公开发布的一条声明,表示致歉斯柯达车主,并同意为部分车主更换前围隔音棉,但是却规定了期限,为2014年12月以后到2016年1月以前的车辆。

工作人员:生产16年1月份之前的可以,厂家给我们下发了文件,后期(材料)已经改完了。

记者:免费给你更换过(隔音棉)?

斯柯达车主 于先生:对,免费更换过(隔音棉)。

记者:更换后大概多久又出现了异味问题。

斯柯达车主 于先生:三天。

记者:现在异味还有吗?

斯柯达车主 于先生:对,现在天气热了,味道更厉害了。

正像这位车主所说,很多车主反映更换隔音棉之后也仍有异味和身体不适。

夏季高温车内污染存隐形“杀手”

斯柯达车主反映的问题是汽车在使用了一段时间后仍有异味和身体不适,今年汽车厂商也曾主动声明,可以为部分车主更换前围隔音棉,但一些车主反映即使更换了隔音棉仍有异味。那么,这些异味对人体有没有害处,车内到底有着怎样的污染风险?继续来看记者的调查。

为了弄清楚车内异味的来源,记者委托了清华大学建筑环境中心这一专业机构,在投诉者中抽取了五辆斯柯达汽车,专门在室外环境下对车辆做了检测。为什么选择炎热的夏季、户外状态去检测车辆,目的就是看汽车在夏季行驶状态下车内空气质量是否达标。

一周以后,清华大学建筑环境检测中心的报告出来了,这五辆汽车在户外采样,分别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最终结果,有一辆京N牌照的车内八项国标中检测出甲醛有超标,而恰巧这辆车是最后一个进行检测的车辆,经过户外暴晒时间最长、车内温度也最高。

记者:暴晒的时间长短也不一样,所以它数据确实有些变化!

清华大学建筑环境检测中心主任 张寅平:温度高从理论上来说,这个甲醛的散发(量)是高的,车主长时间在这个环境里面,暴露在这样甲醛的浓度下面,是对身体不利,这个是可以肯定的。

国家标准:检测八种有毒有害物质

2011年国家环保部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了《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GB/T27630-2011)该指南规定了车内常见的八种可挥发性有机物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甲醛、乙醛、丙烯醛的浓度要求。

北京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胡玢:这八项物质甲醛、乙醛、丙烯醛都是典型的刺激性物质,对于呼吸道一定会有刺激性反应,甲醛浓度过高会流眼泪。苯是三致物质,致癌、致畸、致突变。

目前按照《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国家标准只检测八种有毒有害物质。那么,车内异味是不是主要来自就是来自这些有毒有害物质?胡玢研究员曾参与《指南》的制定,他说技术层面可以做很多物质检测,但是标准只有这八项。

北京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胡玢:为什么只有这八种物质, 而是这八种经过我们筛选, 测出来它是一个优先污染物。就是说它出现的频次、浓度、和危害三个指标综合,我们认为是要优先控制的。

车内污染或存更多有毒有害物质

胡玢表示:现行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也仅仅是推荐性标准,一般新出厂的车辆才进行空气质量检测,且需在26摄氏度状态恒温恒湿16个小时完成检测。目前还没有针对日常行驶状态的检测标准,这一次检出有甲醛超标,并不能作为维权的法律依据。针对目前诸多车主反映的异味问题,也有专家则认为,有可能存在其他隐形“杀手”。

清华大学建筑环境检测中心主任 张寅平:推荐性标准它列的这8种污染物,如果别的污染物假设浓度还比较高的话,它就不在这个标准的范围之内。

这种异味有可能来自我们未知的一些物质,对人体的损害程度都在进一步研究,这正是科学家们在实验室中研究的课题。

期待标准升级 严格控制车内污染

研究人员在进行乘用车室内空气质量检测的时候发现,很多有毒有害物质并没有列入现行的《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而这份《指南》也仅仅是环保部出台的一项推荐性标准供汽车生产企业参考。据了解,环保部大气司会同有关专家正在着手修改这一标准,有望年底出台车内空气质量强制性标准。

车内空气质量问题投诉日益增多,而车主在向汽车服务商或售后维权中,缺乏相关赔偿依据,车内空气检测的费用也相当昂贵,所以消费者的利益常常得不到应有的保护。

对于异味,还要从车内用材标准控制抓起,解决此类维权问题还需要从制度上加以解决。

北京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胡玢:由环保部牵头,把这个推荐性标准,升级转化为强制性的标准。而且还有一系列的法规,包括车内空气质量会纳入环保信息公开内容,这样的话,整个在做完善的法规体系。这样的话可以使消费者的权益更多地得到保护。

据环保部透露,今年年底将有望推出车内空气质量的国家强制性标准。不过,标准最终是否涉及更多污染物检测还在待定。

车主:如果国家出台一个指标有强制性,使得我们在车内的空气质量有所提升,这是最理想的。

专家支招:车内空气质量不容忽视 需多方共同努力

国家标准从推荐性走向强制性需要迈出一大步,车内空气质量的好与坏也将成为汽车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一环。

清华大学建筑环境检测中心主任 张寅平:对于生产厂家来说,你在这方面如果做的比较好,保证车内的空气污染浓度比较低,大家比较舒适,没有什么健康问题,对你这个生产企业的竞争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当然最后在科研工作者和标准制定部门,共同的努力下,针对社会的一些新的需求和一些新的健康问题,开展相关的研究,不断提升标准的非常也是非常重要的。

​提示:夏季出行养成开车好习惯

今年夏天,全国多地区出现了历史最高温。当温度过高时,在密闭的车内环境,有毒有害物质散发对人体造成的影响更大。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有何应对措施。

今年入夏以来,我国很多地区出现40℃以上的酷热。高温屡屡拉响警报,炎热的天气也考验着车辆在夏日的表现。车内密闭狭小的空间,不合格的皮革、车内配饰、脚垫、香水、防爆膜、以及不容易被发现的隔音棉等材料都可能是污染源。在高温暴晒后会挥发出更多有毒有害的物质,因此夏季要格外防范车内可能会“暴涨”的污染。

​车主:刚开车的时候,空气必然是比较差的,上车的时候,都是先把车窗打开一下,空气流通就好。

专家建议,一旦在车内感觉不适,就应该及时找出污染源。而夏季当外部温度升至35摄氏度以上,封闭的车内温度可能达到60度以上,苯烯物的挥发量是正常时的五至七倍。因此,夏季刚上车时,应把车窗打开通风一到两分钟,等有毒物质开窗释放后再开空调。

北京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胡玢:你第一养成良好的开车习惯,你到车里头之后首先要开车窗,长时间的行车的时候我建议都是开外循环,外头的空气的话实际的话还是优于车内空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