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商情报网讯 2016年,西部地区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要抓手,统筹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经济增速领先于其他地区,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有所提升。从需求端看:消费发展态势良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加快,对外贸易差额有所扩大,财政支出结构继续优化。从生产端看: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第三产业占比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工业企业效益好转、结构优化,农业现代化建设稳步推进。

2016年,西部地区金融业平稳运行,银行业金融机构继续保持稳定扩张态势,资产规模稳步增长。各项存款平稳增长,新增活期存款占比较高;各项贷款增长趋缓,金融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力度不断加大。人民币贷款利率低位微升,但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进一步降低。信用风险暴露仍在持续,不良贷款率小幅上升,新增不良贷款放缓。证券业在全国的份额略有下降,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融资支持作用进一步凸显。保险行业经济补偿和民生保障功能增强。

(一)西部地区经济运行情况

2016年,西部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7万亿元,同比增长8.2%,增幅较2015年回落0.4个百分点,增速在各地区中仍保持最快;区域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为20.3%,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

1999-2016年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3-2016年西部地区城镇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

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领先于其他地区,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提高。2016年,西部地区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8351元、9875元,同比分别增长8.3%、8.9%,增速均快于其他地区。分省份看,西藏、青海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最快;西藏和重庆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最快。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处于较高水平,其中,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为71.0%;农村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为89.1%,农村居民消费倾向居地区之首。

2016年,西部地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万亿元,同比增长11.3%,比2015年加快0.7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国的比重为18.5%,比2015年提高0.1个百分点。新兴消费快速增长,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提高。如重庆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速超过40%,四川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1.5%。

1978-2016年西部地区消费增长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FS:Page]

2002-2016年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固定资产投资加快,对稳定经济增长起到支撑作用。

2016年,西部地区是唯一投资增速加快的区域,对经济稳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5.4万亿元,加权平均增长率为12.6%,增幅较2015年提高3.9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5个百分点。其中,西藏、贵州投资增速超过20%,远高于其他省份。2016年,西部地区民间投资同比增长2.4%,增速自二季度开始有所企稳。基础设施、先进制造业及高新技术领域投资增长较多,内蒙古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43.6%;重庆电子信息、化学医疗等支柱产业投资增速超过30%,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速高于全国7.6个百分点。

2000-2016年西部地区对外贸易情况

进口增速由负转正,出口降幅继续扩大,贸易结构有所优化。2016年,西部地区进出口总额2571.5亿美元。其中,主要受大宗商品价格回升及来料加工增长等影响,进口同比增长7.9%,增速由降转升,是全国唯一的进口增长区域;出口同比下降18.9%,降幅比2015年扩大10.2个百分点,出口额占全国的比重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对外贸易结构不断优化调整,四川、重庆、贵州等地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在对外贸易中占比超过六成。随着全球贸易格局深入调整、国内企业综合生产成本上升等扰动因素增多,部分地区出口传统竞争优势有所削弱,如广西等地多年来首次出现贸易逆差。2016年,西部地区实际利用外商投资同比增长0.2%,较2015年下降5.1个百分点。

财政收入增速回落,民生保障支出加强。

2016年,受经济增速换挡、部分工业领域去产能、去库存,以及结构性减税降费等政策措施影响,西部地区财政收入继续放缓,全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7万亿元,同比增长6.2%,增速较2015年回落2.2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支出4.6万亿元,同比增长7.8%,增速较2015年下降4.5个百分点。在财政收支压力较大情况下,支出结构不断优化,重点保障民生领域支出需要,多个省份民生支出占比超过70%,内蒙古财政扶贫专项资金同比增长22.8%,青海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增长63.1%。四川、陕西、云南等多地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风险分担基金,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撬动作用,引导金融资源流向“三农”、小微企业、脱贫攻坚等重点领域。

1996-2016年西部地区财政收支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99-2016年西部地区三次产业增长情况

[FS:Page]

农业基础制度不断完善,现代农业加快发展。2016年,西部地区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稳妥有序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和抵押规模不断扩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如四川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发展取得积极进展,重庆乡村休闲旅游综合收入同比增长66%。

工业经济效益好转、结构优化。随着工业供需结构逐步改善、工业品价格回升,西部地区工业经济形势有所好转。2016年,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增速比2015年回落0.5个百分点,仍领先于其他地区。工业企业平均销售利润率为5.6%,同比回升0.2个百分点。由于工业产业链较长,高端产业与低端产业并存,企业经营分化较为明显,部分资源型行业和地区工业企业销售利润率处于较低水平。工业结构有所改善,如云南传统的烟草工业增加值占比32.3%,同比下降3.6个百分点;重庆汽车和电子信息产业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达55%。

2000-2016年西部地区工业增长情况

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随着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五大幸福产业”快速发展,在推动民生改善和增进居民幸福感的同时,客观上推动了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如云南规模以上服务业增速居西部首位,以交通运输、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等为主体的生产性服务业收入增长32.5%,成为当地服务业发展主力;四川“大旅游”发展格局加快形成,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7705.5亿元,同比增长24.1%。

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工业生产者价格降幅收窄。2016年,西部地区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6%,涨幅比2015年提高0.1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1.5%,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2.9%,降幅分别较2015年收窄5.5个和2.9个百分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小幅上涨0.6%。除西藏外,各省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均有所下降,新疆和贵州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降幅大于购进价格降幅。

2000-2016年西部地区物价变动趋势

(二)西部地区金融运行情况银行业规模稳步扩大。

2016年末,西部地区银行业共有机构网点6.0万个、银行从业人员92.7万人、法人机构1353家,分别同比增长2.1%、2.2%、3.5%,占全国的比重与2015年基本持平。银行业资产总额为37.9万亿元,同比增长12.2%。各省份银行业发展差异较大,四川、陕西、重庆、云南发展较快,四省(市)银行业机构资产规模占西部地区的55.4%。其中,四川银行业机构营业网点数和资产规模均处于西部地区前列,占地区的比重均超过20%。

地方法人银行机构快速发展。2016年,西部地区新成立地方法人银行机构46家。从机构类型来看,城市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占比最大,达到39.9%,分别比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及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占比高13.4个、16.1个和37.5个百分点。城市商业银行管理能力增强,发展加快,贵阳银行实现A股上市,部分城商行进入主板上市排队序列。新型金融组织建设取得突破,重庆首家民营银行——富民银行开业,中西部首家互联网银行、四川首家民营银行——新网银行正式营业,消费金融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金融新业态加快布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5-2016年西部地区本外币存款增长情况

[FS:Page]

存款增速小幅回落,非金融企业活期存款增加较多。2016年末,西部地区银行业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8.5万亿元,同比增长12%,增速较2015年回落1.4个百分点,各项存款余额占全国的比重与2015年基本持平。分币种看,人民币各项存款同比增长12%,增速较2015年回落1.3个百分点。其中,住户存款、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11.1%、16.2%,增速比2015年分别加快1.4个、2.9个百分点;主要受股市交易活跃度下降等影响,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同比增长10%,增速比2015年大幅下降85.4个百分点。分期限看,活期存款增加较多,西部地区新增非金融企业存款中活期存款占比达87.8%,高于其他地区。

2015-2016年西部地区人民币存款增长情况

2015-2016年西部地区本外币贷款增长情况

各项贷款增长趋缓,信贷结构继续优化。

2016年末,西部地区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2.0万亿元,同比增长13.0%,增速较2015年回落1.8个百分点;贷款余额占全国的比重为20.7%,与2015年基本持平。其中,西藏贷款增速达43.5%,居全国首位。分币种看,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2%,增速较2015年回落2个百分点;外币余额贷款下降0.8%,降幅收窄7.6个百分点。从期限结构看,主要受投资稳增长和住房贷款带动,西部地区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7.1%,增速较2015年加快1个百分点;短期贷款仅增长0.3%,增速大幅回落6.7个百分点,一定程度反映出企业经营活力仍然不足等问题。从信贷投放节奏看,2016年上半年和下半年新增贷款比重为6:4,一季度增长较快,四季度增长放缓,总体呈现前高后低趋势,基本符合实体经济需求节律。信贷投向结构继续优化,六大高能耗行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占全部中长期贷款的比重同比下降0.9个百分点;前五大行业贷款集中度下降0.8个百分点。

2015-2016年西部地区人民币贷款增长情况

[FS:Page]

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2016年末,西部地区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2.4%,高于各地区平均水平5.5个百分点;涉农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2.7%,领先于各地区同类贷款平均增速;下岗失业人员、助学贷款、保障房开发、金融精准扶贫等民生领域贷款余额同比大幅增长67.5%。西部各省区银行业机构持续加强业务创新,积极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四川探索“扶贫再贷款+扶贫小额信贷”、“扶贫再贷款+产业带动贷款”,推广金融精准扶贫到村、到户模式;深入推进“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提升工程”,重点培育的1.5万户诚信小微企业融资获得率达78.7%。陕西宜君县以全国唯一农村普惠金融综合示范试点地区为契机,初步形成“定点+普惠”的帮扶模式。青海推广扶贫开发金融服务主办银行制度并实现县域全覆盖。贵州创新开展百名基层央行行长对村帮扶行动。四川、重庆、陕西、新疆等多地创新推动“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取得初步成效。

2015-2016年西部地区贷款利率情况

贷款利率低位小幅回升,银行业机构市场化定价能力增强。2016年12月份,西部地区银行业机构人民币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75%,同比小幅上升0.13个百分点;小微企业和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同比分别下降0.22个和0.32个百分点。2016年,西部地区银行业机构执行基准利率下浮的贷款占比为17.9%,同比提高7.3个百分点;执行基准利率上浮的贷款占比为59.7%,同比降低8.5个百分点。民生领域贷款利率降幅明显,如四川金融精准扶贫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低于各项贷款加权平均利率0.37个百分点;重庆12月份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33%,降至历史低位。人民币存款利率稳中有降,地方法人银行机构利率定价能力逐步提高,定价行为较为理性。四川地方法人银行机构存款挂牌利率上浮比例总体未超过基准利率的30%;贵州绝大多数地方法人银行机构存款利率不超过基准利率的1.4倍;新疆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农信社)全年定期存款加权平均利率为1.9%,较2015年下降0.2个百分点。

银行业机构资产质量总体较为稳定,地方法人银行机构经营压力有所增加。2016年末,西部地区银行业机构不良贷款率2.53%,较2015年小幅上升0.07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79个百分点。关注类贷款占比上升,信贷资产质量下迁压力仍然较大。2016年末,西部地区关注类贷款比率6.36%,同比上升0.12个百分点;逾期90天以上贷款也有不同程度增加。西部地区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多措并举加强不良贷款处置,如四川全年累计核销不良贷款和向非银行金融机构转让贷款分别为2015年的2.7倍和1.6倍;重庆地方资产管理公司设立500亿元债转股专项基金。地方法人银行机构运行总体稳健,盈利能力基本稳定,但流动性压力有所上升。

2016年末,西部地区地方法人银行业机构平均流动性比率同比下降8.4个百分点,低于各地区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同比提升0.1个百分点,达到13.4%;资产利润率0.93%,与2015年基本持平,但12个省份中有9个省份的资产利润率同比有所下降。

证券业稳步发展,企业股权融资增加较多。截至2016年末,总部设在西部地区的证券公司、基金公司、期货公司数量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15%、1.8%、10.6%,较2015年均有所提高,但仍明显低于东部地区。新股发行平稳增长,直接融资较快发展。2016年末,西部地区境内外上市公司432家,同比增加29家;境内上市公司数量占全国比重为14.2%,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市场筹资额快速增长,业务创新步伐加快。2016年末,西部地区企业通过A股筹资2313亿元,同比增长22.4%。华西证券与国开证券承销的全国首个扶贫易地搬迁项目收益债首期5亿元顺利发行,募集资金用于国家级贫困县叙永、古蔺片区易地扶贫搬迁建设项目。西南证券获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行权融资业务试点,完成全国首单公路客运代理费资产支持专项计划(ABS)。

保险业保费收入快速增长,民生保障功能增强。2016年末,西部地区保险公司法人和分支机构分别有12家和500家,较年初分别增加2家和90家。按经营险种分,法人机构中经营财产险的保险公司10家,经营人身险的保险公司有2家。

保险业经营收入增长较快,2016年末,西部地区保险机构实现保费收入5807.6亿元,同比增长25.5%,增速比2015年提高4.6个百分点。其中,实现人身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34.5%,增速较2015年提高8.8个百分点;实现财产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9.8%,增速较2015年回落3.6个百分点。保险普及率明显增强,但地区间差异较大,其中,四川保险密度2075元/人、保险深度5.24%,为西部各省区最高水平。

2016年,西部地区保险业原保险赔款给付支出2022亿元,同比增长19.1%,增速较2015年略降0.1个百分点。西部各省区大力推进巨灾保险、精准扶贫保险、涉农环境污染责任保险、重大技术装备保险,提供绿色保险服务,助力地方经济结构调整转型。

[FS:Page]

云南大理政策性农房地震保障作用显着,“5.18云龙地震赔付金额占地震直接经济损失的14.3%。重庆农业保险覆盖所有贫困区县,在9个贫困区县开展贫困户农村住房保险试点,惠及22万户建档贫困户,农村小额保险实现贫困户全覆盖。陕西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综合保险累计为西电集团等8家重点装备制造企业提高风险保障17亿元;首次设立1000万元农险创新基金,用于试点开办茶叶和花椒气象指数保险,创设花椒、水果和肉牛价格指数保险等地方特色农险产品。宁夏启动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对53家重点企业在保险期内发生的环境污染事故责任进行有限理赔。四川信用保险深度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积极服务企业“走出去”,相关保费收入同比增长31.6%。

2015-2016年西部地区社会融资情况

社会融资规模有所回落。

2016年,西部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1万亿元,同比少增2857.9亿元;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占全国的比重为18.6%,较2015年下降3.7个百分点。四川、重庆、陕西和贵州四省(市)社会融资规模增加较多,合计占西部地区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近60%。分结构看,人民币贷款、委托贷款、信托贷款、企业债券、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分别增加2.5万亿元、3802.9亿元、1188亿元、2904.1亿元和1437.4亿元,外币贷款减少281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大幅减少5032.5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达81%,在各地区中最高。全年企业债券和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等直接融资占地区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为14.1%,较2015年下降4.4个百分点。其中,受下半年以来部分债券违约事件和市场利率有所回升影响,企业债券发行放缓,占地区社会融资规模比重较2015年回落5.6个百分点;非金融企业股票融资占比较2015年提高1.2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