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电视剧的网络播放量已经成为衡量这部剧收视成绩的重要部分,也是片方宣传造势的重要数据。数据是好,但是数据之殇似乎也到了我们无法忍受的程度。

近期,由赵丽颖、林更新、窦骁、邓伦主演的古装传奇剧《楚乔传》在播期间网络播放量达到了400亿,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达到400亿播放的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数据引起线上线下讨论不断,知名编剧汪海林7月29日也在微博发声说:

“牛逼,全地球哺乳类动物,一生只看一遍《楚乔传》!”

截止8月1日收官,《楚乔传》无论网络播放量还是卫视收视都取得爆款数据。它在播期间网络播放量达到429亿次,同时成为两年来历史收视第一的周播剧,全国网城域收视持续破3。

429亿次播放量对于中国14亿人口来说,包括刚刚出生的婴儿、卧病在床的老人,平均每个人看了30次还要多。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6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7.31亿,平均下来每人看了58集,几乎看完了整部剧。

国内剧集网播量持续增长,速度惊人

网剧播放量代表着这部剧的热门与否,这一数据被不少人持续关注。在《楚乔传》惊人的400亿播放量之前,还有不少剧也取得了惊人的播放数据。

离我们最近的还要数今年上半年的大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收官时网络播放量超过300亿,曾经日播量15亿次,相当于全国每个人都贡献了一次点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犹记2013年《甄嬛传》播放量近70亿,已经堪称“国产剧之王”。

2015年,由霍建华、赵丽颖主演的玄幻仙侠剧《花千骨》突破网播量200亿大关,同时创下当时周播剧收视最高记录。

到现在,赵丽颖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数据女王”

对比这几部热剧的数据,小编发现网播量的增长速度越发“惊人”。从70亿到200亿用了将近两年,从200亿到300亿大概用了一年半,从300亿到400亿只经过了不到半年

中国网民的增长速度已经远跟不上播放量的增长速度了!

数据造假不是新闻,而是整个行业的乱象

对于这些“野蛮增长”的播放数据,也有不少业内人士提出质疑,甚至央视《中国电影报道》直击影视点击率造假问题,公开影视作品超百亿的播放量从何而来,引出整个产业链的虚假乱象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这部大火的电视剧被拉出来分析,得出的结论是有90%的数据都是水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样看来,一部日播放量50万的剧,实际播放量只有可怜的5万。暴露出来的行业数据量造假问题已经相当严重。

点击率大数据下的“假娱乐圈”必然不会是一个环节的阴暗行为造就的,从播放量造假引申出来的是整个行业的虚假流量产业链。

首先,作为网络平台方,高流量带给他们的是自身品牌的头部口碑,以后有什么重磅片子也会优先选择高流量平台。其次,作为制片方,自己的片子必然要追求高流量,同时会给自己带来高投资、大赞助。再者,作为发行方,他们发行的片子得到高流量后,这是他们手上的谈判筹码。最后,落在刷量方身上,高流量等于高收入。

每个环节都是在利益驱动下在玩“数字游戏”,最终产生了公开的造假行为。

行业自律亟待建立,网络并非“法外之地”

对于当前的网播量造假问题,很多业内人士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但是这样的“海市蜃楼”如果不加控制,只会导致增长速度越来越快,最后不可收拾。

对比国内点击率增长惊人的视频网站,国外的YouTube网红视频去年从年初到年底却呈现出下滑趋势。SocialBlade公布的数据表明,49个YouTube大频道去年年1月的日平均观看量为410万人次,11月时降至370万人次。

随着网民数量日益增长,点击率却日趋降低?有人猜测,这是因为YouTube在清理人工机器的刷量行为,也有人说,这是YouTube改变了网站的搜索和推广算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年年初,网上有人整理了在YouTube上的刷量方法,和国内刷量相比已经相当艰难。

增加一次播放量需要把视频完整播放一遍,音量必须在50以上,而且不能同时开好几个视频。完整看完一次后不能点击重播,而是要关闭了网页重新观看。最后,建议一个账号一天只能刷10次左右。

如果国内的网络视频平台也规定的如此严谨,那么刷量大军必然不会呈现如此迅猛的势头。

说到底还是因为电视届的“唯收视率论”在作祟,行业的多方渐渐被“收视率”这个怪物吞噬,行业出现各种乱象就不足为奇了。

无数的行业中有识之士都在痛斥数据造假,在此我们也给出几条建议,供业界参考:

首先,当务之急是改变数据的统计方式,几百亿这与亩产万斤粮有什么区别,比如实时在线观看人数、总的收视时长、单位收视时长同一个ID数据分析等等,如果不改变,马上就有500亿,甚至1000亿出现。

其次,要立法,数据造假应该列为商业欺诈,是犯罪。所有数据背后都是利益链条的运作,没有强力的法律手段介入,想根治或者减缓作恶趋势就无从谈起。
第三,要建立“有效概念”,学习借鉴国外的数据甄别的成功经验,不能再这样单纯用高得离谱的数字欺骗消费者和广告主了,没有有效概念就是数据大跃进,最终会成为时代的笑话。

第四行业自律和行业黑名单制度势在必行,没有处罚的管理就是纵容,必须让作假者跌入深渊才有警示作用。

第五,建议国家整合大数据市场,在当下的技术手段和技术能力下,做到大数据实时数据没有任何难度,不能再用过去的样本户推算模式和单纯的点击量模式愚弄大家了。

第六,在宣推和评论界主动摒弃虚假数据,不要用虚假数据作为分析、评论和研究的基础,力量虽小,也可能有那么一点微不足道的作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