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跨越山和大海

穿越时间和空间

承受拥挤和重量

来到你们的身边

手里拎着来自家乡的特产

看着嗷嗷待哺的你们

特产来袭 横扫饥饿

亲爱的舍友

我真的炒鸡炒鸡喜欢

你的特产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山西有个地方叫太谷,盛产一种小吃“太谷饼”。假期结束,舍友小Q拎着大包小包的行李,用脚“DUANG”一声踹开了舍门。后边,拴着的,还有一箱太谷饼。

现状是,在山西上大学,大部分都山西人。山西各地都吃太谷饼,学校的特产礼盒也有它。见怪不怪,都享受过。这让千里迢迢背特产过来的小Q失落、也让我们这些怕伤了舍友心“逢场作戏”的人身心俱疲。

好歹小Q有的可带,很多朋友都和我一样,并不知道带些什么去学校。

甚至在面对同学的特产时,有一种“精神绑架”的感觉。无以回馈,拿不出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和小Q不一样的是,北京妹子夏,有很多北京小吃想给舍友分享。稻香村等等小包装零食也面临着各大超市都有卖的现状。

惦记了一个假期,她想到让在全聚德工作的舅舅炸了一锅老北京炸酱。小心又欣喜的把炸酱放在洗好晾好的罐头瓶里,带去了学校。

第一时间和舍友去食堂买了不要卤的面条。可怕的是宿舍没有保险的电器,隔天,一大杯炸酱宣告死亡。

那碗炸酱面,差点成了他们最后的晚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想带带不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感觉最好吃的并不是零散小包装,而是地地道道的美食。

湖北室友的五年高考三年模拟?

我们这边产花炮,你要吃吗?

石家庄的朋友,吸了一兜雾霾给我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途中不易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室友带了青岛啤酒,我怀疑是不是在学校超市买的。

室友说买了鲜花饼带给我们,回学校的路上太饿,吃完了。

云南的翡翠?我好像买不起,带点石头给你们吧。

舍友爸爸给每个人带了五斤东北大米,这是让我们干吃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特产大众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提到特产都有点迷茫,不知道该给舍友带什么。

最好吃的东西总是带不到学校里去。特产都变得大同小异。

家乡话算是特产吗?

湖南舍友和四川舍友带来了各种样式的辣椒花椒,想要比较一下到底辣椒哪家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特产囧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山西舍友带了炸蚕蛹和炸蝉蛹,宿舍只有她自己享受了“食无下限”的美食。

武汉人真的不是每顿饭都是热干面,真的不是。

舍友让我买一个做煎饼果子的机器,我们在小吃街摆摊,她帮我数钱。

天津舍友特意学了报菜名,可是我更想要麻花呀!

我就是我们那最好的特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一个地方,双脚离它越远,心就离它越近。

有一种味道,即使我们身在他乡也念念不忘。

那是山的味道,水的味道。

风的味道,阳光的味道。

在悠悠的岁月中,与故土乡情融合在一起,

酝酿出浓浓的乡愁。

而化解乡愁最好的办法,便是熟悉的家乡的味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特产,我们总是有一种不知道带什么,想带的带不去、带去过程中面临着不好保存的难题、而带去的又没有特色的感觉。随着经济的发展,地域间的交流,特产似乎变得越来越没有代表性。

而面对如此现状,我们应“里应外合”。多多在生活中发现“特产”,不用贵重、不用名气。朴实的普通的才是真爱。而面对舍友的特产,多些包容、多些夸赞,感受来自异域的气息,感动来自同学间的情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是谁来自山川湖海

却囤与昼夜吃吃吃

开学季

又有一批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

相聚于一个目的地

小小土特产 浓浓同学情

展现了家乡的风采

又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

将特产说成是一种味蕾之间的传递

不如说是你我之间心灵的互通

终于等到你

还好我没放弃

我的舍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作者 | 杨一帆

编审 | 张夏童

投稿邮箱:2780819767@qq.com

* 往期精彩 *

中国最神奇的大学 中北大学 | 有空发朋友圈却不回我消息

中北宿舍 | 爵士女王 | 小吃街故事 | 中北早餐 | 中北大学名片

中北的50个真相 | 上瘾游戏 | 中北大学在哪里 | 诋毁学生会

饮食黑名单 | “小马甲” | 军训女神 | 原创诗人 | 爵士女王

中北大学 |「奇妙能力歌」| 中北大学一卡通最全的使用说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