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爆发后不久,苏联以当时波罗的海三国立陶宛、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内部存在反苏运动为由,要求三个国家成立亲苏政权,清除反苏活动,并允许苏联军队进驻。1940年7月,这三个国家先后成立了苏维埃政权,并请求加入苏联。1940年8月3-6日,苏联先后批准了这三个国家加入苏联的请求。至此,波罗的海三国存在苏联半个世纪的历史,就此奠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看这三个国家的历史,倒也是蛮有意味的。处在俄罗斯和德国两个大国之间的三个小国,在其历史发展进程中,多多少少和他们有一些争议、妥协和合作。大国之间的小国,更多扮演着旗子的角色。因而,即便在二战爆发后不久,三个国家或者和德国签订了和约,或者同苏联签订了和约,但随着《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苏联还是来到了他们的领土,完成了“加入苏联”的进程。

这个进程究竟是他们自愿的呢,还是被迫的呢?看到五十年后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恐怕这已经不再是一个再去思考的问题。80年代,伴随着苏联的改革,各种思维的出现,从苏联独立也成为了这三个国家的优先选择,也正是他们的选择,才加剧了苏联变动的进程。1990年3月11日,立陶宛宣布脱离苏联独立,苏联不予承认。1991年8月19日苏联发生八一九事件,爱沙尼亚于8月20日宣布独立。1991年8月22日,拉脱维亚最高苏维埃宣布拉脱维亚共和国恢复独立。虽然苏联一开始并未承认,但最终也是无可奈何,到1991年9月,这三个国家的独立已无可阻挡。

其实,如果看一下这三个国家的主体宗教信仰,就会发现他们和苏联(俄罗斯)实际上是没有办法走在一起的。立陶宛历来是天主教的主要活动阵地,而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则主要信奉信义会,基督教新教的分支。在宗教活动浓厚的一些国家,宗教的信仰或许能够决定的事情,太多太多。

或许是长期以来处在大国之间的阴霾,或许是对俄罗斯的恐惧,或许是在苏联统治下五十年不可磨灭的岁月,让三个国家从内心深处充满着对俄罗斯的恐惧,这如同一战到二战期间他们对苏联的情绪一般。他们申请加入了北约,而北约最终也接纳了他们。这一申请,或许在他们心中是一种安全,但实际上其实也是把双刃剑,俄罗斯的态度呢,他究竟怎么看待这三个小国家呢?

也许,处在那样的地理位置,注定就是这样的历史命运吧,时也命也,很多也是无可奈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