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整整一百章回的小说,前七十多回皆尽描写108位好汉的个人故事,当他们都还未上山之前,各自经历人生百态,各自有自己的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武松,绰号“行者”,又名武二郎,东昌府清河县人,从小父母双亡,由兄长武大郎抚养长大。施耐庵用了接近十回的内容描写了武松上梁山前遭遇的各种人和事,可以说是梁山好汉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位列天罡星第十四天伤星。大家看了多年的《水浒传》不知道有没有留意到他是梁山好汉中第一个提出招安的人?

武松从离开柴家庄后再次遇到宋江是在孔家庄,彼时宋江在逃,武松亦在逃,宋江邀约武松一起去清风寨投奔小李广花荣,武松觉得自己身负“遇赦不宥”的大案在身,怕连累宋江,没有答应,说:“只是由兄弟投二龙山去了罢。天可怜见,异日不死,受了招安,那时却来寻访哥哥未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他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其实已经遭遇了人生很大的变故:景阳冈打虎逞英雄,唯一的亲人哥哥被潘金莲毒死,血刃潘金莲、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除恶蜈蚣岭,如此种种不公的遭遇,他依然一心想要被招安,实在是让人感慨颇多。

中国古代社会是以孔孟之道为正统伦理的,武松认为强盗之辈,长此下去没有出路,只有招安才是唯一的出路,诰命升官,封妻荫子,享受荣华,青史留名。更何况当时的武松对宋朝抱有希望,他上二龙山为寇实则是寻找机会,等朝廷招安,便撺掇鲁智深和杨志投降,说白了——上山是为了下山招安。

梁山大聚义后举行的“菊花之会”上,宋江踌躇满志地写下了一首《满江红》词:“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表露心迹的时候,武松第一个跳出来大叫:“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们的心!”

宋江问武松何故如此时,鲁智深的一席话,点透武松反对招安的根本原因:“只今满朝文武,俱是奸邪,蒙蔽圣聪,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杀怎得干净?招安不济事,便拜辞了,明日一个个各去寻趁罢。”

在征方腊结束后,武松对宋江说:“小弟今已残疾,不愿赴京朝觐。尽将身边金银赏赐,都纳此六合寺中,陪堂公用,已作清闲道人,十分好了。哥哥造册,休写小弟进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个提出诏安,又第一个反对招安,武松反差为何如此之大?

一个人的经历会逐渐改变一个人的三观,有血有肉的武松自然也如此:武松最早打算等朝廷招安,就是想图个建功立业,封妻荫子。例如,武大郎死后,武松选择的是报官,并且取证。后来在二龙山落草的武松,打家劫舍,劫富济贫,与官府作对,与官府渐行渐远,对官府的黑暗腐败有越来越深的了解,对体制内生活越来越心生厌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