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70年代,一位名叫 Jack Sepkoski 的科学家,着手了一项史无前例般浩大的化石搜集工作,但他不是深入地下挖掘,而是深入的阅览了成堆的学术研究,并拼凑出了一份人类所知的一切海洋生物的记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五次生物大灭绝

这项工作很繁重,不过最终的数据给出了可能是古生物学中最著名的一张图表,一份海洋生命的历史记录,他揭露出了地球史上五次灾难的全球生物多样性骤减事件,这些重点事件被称为“五次生物大灭绝”。

他们经常被认为是地球史上最大的几次灭绝事件,在海洋和陆地上都是,其中包含了6600万年前,那次杀害了全部非鸟恐龙的陨石撞击,以及在二叠纪末期的一场更加灾难性的灭绝事件,它导致了地球上90%以上物种的灭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陨石撞击

但是五次大灭绝,并不是全部的灭绝事件,甚至也不是最大的,就拿23亿年前的大氧化事件来说,远古岩石中的证据告诉了我们,大气中的氧含量在这段时间内剧增,并毒死了占据了地球10亿年以上的厌氧微生物。

然而我们却不能直接拿它和五次大灭绝相比,因为它的受害者是微生物,而且几乎没在化石记录中留下一点痕迹,事实上化石记录只记录下来我们星球上曾经的很少一部分生物,而且在不同时间内它也会记录下不同比例的生物,总的来说,时间越早,化石的记录就越不完整,但是这个规律也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化石

首先,曾经的沼泽地带会呈现出远远更多的化石,这并不意味着那时的生物就更加多样,而是因为平静泥泞的条件很有利于化石的保存。

此外,有些时期的岩石也会比其他时期的多,而一般来说岩石越多,其中的化石也就越多,于是生物种类就显得越为丰富,换言之化石记录是不可靠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表

所以我们不能直接计算物种的数量,并用这个数据说话,就像是五次大灭绝的图表那样,但是古生物学家采用了一些巧妙的统计学方法来弥补这些不可靠性,而最新的生物多样性曲线看起来就好像,曾经有过八次大灭绝,而不是五次,但是你也可以说是11次,或者说只有三次是其中最大的。

简单的说,这是很随意的,但是可以确定的是,有些大灭绝事件,对于生物进化树的改动远比另一些要大得多,比如五次大灭绝中的第一次,杀光了全球80%以上的物种,但是却保留了进化树的主要枝干,于是,生命的演化多多少少保持了原样。

其他的大灭绝事件,比如6600万年前的那一次,尽管在规模上更小了,但对进化树的裁剪也更不均匀,所以导致了一些繁茂枝叶的凋亡,并促使另一些在此后的全球各地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