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中国老人都会做这样一件事,每天赶着早高峰跟年轻人挤上一个小时的公交车去城郊的蔬菜批发市场买菜,为的只是比楼下的菜店便宜一两块钱。烈日炎炎的下午,在小区门口排上一个小时的队,只为能领几个免费鸡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那些“顶族”,挤公交车对任何人来说都不是什么舒服的事情,而大热天在室外排队就更难受了,在这样的环境里待一个小时,获得的只是区区一两块钱的差价或几个鸡蛋,实在是太廉价。更关键的是,大多数这么做的老人其实生活富足,完全不用在乎这点小恩小惠。

我曾经很好奇这些老人为什么要这么做,难道他们不想用这些时间打打拳、听听戏、看看报,找点属于他们自己的乐子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答案很悲哀,他们真的不想。

“你干什么事都得花时间啊,我们这么做起码还有点赚头呢。”我的外婆就曾经这么和我说过。我这才明白,在很多中国老人的认知里,是没有“时间成本”这个概念的。这多半和他们曾经经历过的那个艰苦年代有关。

五六十年前的中国,我们的爷爷奶奶还是个孩子,正是建设三观的时候,而那时的主流价值观是这样的:娱乐是不务正业,享受是骄奢淫逸,所有能让人高兴的事情似乎都被扣上了大逆不道的帽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他们无时不刻都想创造价值,捡煤球、打猪草,哪怕花费整整一下午就捡到一个煤球补贴家用也是值得的。同时,极度节俭也是那个年代人的通病,一件衣服补丁摞补丁,姐姐不穿了给妹妹穿,妹妹不穿了给弟弟穿。

当然,在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这种生活方式并没有什么错,我们现在能有物质文化非常丰富的今天,也是老一辈人通过艰苦奋斗得来的。可问题是,这种价值观在现在这个时代已经不光是不适合的问题,甚至有点不划算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些老人为了节俭,从来不倒剩饭,认为自己给家里省钱了,可是万一吃出腹泻,去一趟医院又是检查,又是打针,这些钱不比剩饭贵多了?还有些老人怕费电,宁可自己扫地也不用子女买的扫地机器人,长时间的弯腰劳动会损伤老人本就摇摇欲坠的腰肌,一旦发生意外,又怎么是一点电费能换回来的呢?还有前两天的新闻,扬州一位老人因为不舍得开空调,在家里中暑身亡,难道一条命还不如电费值钱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给他们买了智能马桶盖,你告诉他这个东西怎么舒服怎么对身体好是没用的,可如果你说:这个东西用了就不长痔疮了,现在割一个痔疮起码得六七千,你们老两口勤用着点,千万别得痔疮了,而且这玩意上完厕所不用卫生纸,每年怎么也能省个一两百。保证老人开开心心的使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比如给他们买了高级营养品,不要跟他们说这些东西对身体怎么怎么好,东西越好他们越舍不得吃,要说:这些东西该吃吃,该用用,多活一天多领一天的退休金,你们老两口多活一年可就能多领四五万呢!

这话听着好像有点不孝顺,可我们不用想也知道,一年四五万对于那些愿意花一个小时排队领鸡蛋的老人杀伤力有多大。而孝顺这种东西,老人平平安安的长寿下去不就是最好的孝顺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