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年 78 岁的王洪喜家住山西河津,有两儿一女,光重孙(外)子就有 11 个,目前是四世同堂且身体健康,正是安享晚年的时候,但老人却花了 6 年时间自己给自己挖建了一座墓穴。活人给自己挖墓,为什么?8 月 3 日,摄影师带着这样的疑问专访了王洪喜老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王洪喜的家里,摄影师了解到,现在老人和 74 岁的老伴居住在一座老院子里,老伴虽患有糖尿病,但一直控制得不错,而王洪喜虽已年近 80 岁,身体却没一点毛病,平时连开水都不喝,只喝凉水。儿女各自成家后,夫妻俩相敬如宾,互相照顾着过日子,也十分幸福和谐。图为王洪喜老人要出门,老伴拿出一双舒服些的布鞋给他穿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洪喜年轻时陆续当过多年的生产队长和农业技术员,对土地非常亲近,虽说现在已是高龄,依然种了 15 亩左右的沟壑坡地。" 有两亩是我和老伴的口粮地,原本在土崖上边,后来修公路取土就给挖平了 ",老人说," 这几年种地不咋挣钱,口粮地上面的沟坡地没人种,我看着可惜,就一个人开垦出了十几亩,连着口粮地一起种了 "。图为老人在为口粮地里的茄苗松土。今年,老人在口粮地上种了韭菜、大葱、茄子和玉米等农作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我这几年开垦出的沟坡地都挺好的,但我现在年龄大了,干不动太重的体力活,如果有关部门把这些沟坡地能整理整理,推平一些,都能成良田,不管以后谁种,都会很方便 "。图为老人在查看自己开垦出的一片红薯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方便种地,王洪喜在口粮地和沟坡地之间的土崖上挖了两孔窑洞,在其中的一孔窑里放了张床,供自己干活累了的时候休息,另一孔窑洞用来放各种农具。图为干活后的老人坐在窑洞前休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距离王洪喜老人休息的窑洞不远,就是他给自己已经挖建完成的墓穴。这个墓穴处在土崖半坡上,紧贴崖壁修建,距离坡上的耕地有近 10 米,而半坡上的庄稼也一点不受影响。" 当初开挖时,就考虑着不能影响耕地,我当了一辈子农民,知道耕地是农民生存的根 ",老人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人介绍,像他们这些老年人还是喜欢在百年后被埋在地里,所以在他 70 岁后就萌生了修墓的想法。" 当时就想自己给自己搞一个陵园(墓地),咱不是有这个地处土崖的条件嘛,但我给自己定了标准,一个是不占耕地面积,二是要搞好绿化,好好的地肯定是不行的。墓修好共花了 6 年时间,首先是在土崖壁上挖墓穴,挖好后又用砖圈了一层,最后还在墓穴口做了一个门楼的造型 "。图为老人用刷子清理门楼上的浮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这些都是我一个人干的,砖、水泥是我买的,砖也是一块块从下面搬上来的。我也不着急,每天干一点,就这样一点点修起来了,没有麻烦娃娃(儿子)",老人自豪地说。王洪喜在自己的墓穴旁种了一些西瓜,看到地里长了草,他俯身将草拔了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人都是要死的,给自己修墓也没啥可顾忌的。我的想法就是在自己还能干时就不打搅娃娃,同时自己修还能实现不占用耕地的愿望,否则等自己真的到了那一天,娃娃修到哪里就是哪里,你还能有什么办法?" 图为老人在自己的墓穴旁清理杂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洪喜说,他还要在墓穴边上多种些树,再用几年时间把绿化搞好,让这片黄土崖也绿起来。另外,明年想在旁边给老伴也挖一个,这样就圆满了。图为老人走出自己的 " 陵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