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万水千山总是情,我是面瘫汪海林,欢迎来到《四味毒叔》。

最近有一个言论,就说老戏骨原来都是小鲜肉,这个说法还甚嚣尘上,这完全是个谬论。

我问哪个老戏骨当年是小鲜肉?葛优姜文还是倪大红?

这个说法完全就是偷换概念。

小鲜肉是什么?

小鲜肉是特指的那些有颜值无演技,抠像、替身、高片酬、没有艺德的那些年轻演员,把小鲜肉混同于所有的青年演员,这就是偷换概念。

我在中戏上大一的时候,有一个学校的传统教育,就是看原来的老毕业生在校的作业。

其中就有比如说姜文的作业,他大一大二的时候就已经表现出他是一个表演的天才。

我们看了学校珍藏的,当时他们小品汇报的录像带。

他当年根本就不是小鲜肉,他现在是老戏骨当年显然就是个小戏骨。

我在中戏上学的时候,我在学校看过他们的演出。

当时的学生里边比如说黄志忠,郭涛也好,胡军也好,包括陈建斌,这些人在学校期间已经充分地展现出他们戏骨的这个特质了,没有一个错了的,这些老戏骨当年就是小戏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年在校的时候有一些长得帅的男生,他们毕业前后,比如说大四的时候,就可以接戏了。

那么刚毕业的一两年的时候,他们确实混得比其他的同学要好,有些很早就红了,刚毕业那一两年就红了。

但是时至今日,我就不点名了,他们其实在事业上处在停滞甚至倒退的状况比较多。

他们基本上到今天,渐渐地在我们的这个影视的舞台中心慢慢退下去了。

但是当年那些戏骨依然活跃着,所以我切身体会,能够很清楚地告诉大家:戏骨的艺术生命肯定要更长,而且老戏骨当年就是小戏骨。

我想了想有一个老戏骨,当年还确实是小鲜肉,我想来想去就这一个。

谁?

唐国强。

当时他有个称号叫奶油小生,后来他演了《孔雀公主》,他演一个王子,后来甚至被叫做奶油王子。

但是这个演员本人非常反感这个说法,他把自己晒特黑,要改变这个形象,甚至在镜头面前,直接生吃了一条蛇,来表现自己的男子气概,他希望改变自己。

还有陈宝国,陈宝国老师当年,不说他是小鲜肉吧,他是一个偶像派,他刚出来的时候是,像演那个《赤橙黄绿青蓝紫》,他是主演。

他具有当时那个时候的审美,因为那个时候我们国家受日本影响,喜欢高仓健那种硬派小生。

他为了破这个定位,他专门去演了像《神鞭》里面的玻璃花,他演一个眼珠是坏的的独眼龙,演一个喜剧角色。

他就希望自己是一个演员,这个概念很清楚的。

我们的优秀的演员老戏骨,他们就是以小鲜肉以卖颜值为耻。

还有像陈道明老师,你看他其实年轻的时候也很帅,但是当年他是小鲜肉吗?

我得说他当年就是小戏骨,什么叫小戏骨?

当年他在中戏读书的时候,中戏的院长金山导这个话剧叫《屈原》,他还是学生,他就成为《屈原》里面的A角。

我们知道演话剧有A角B角,B角是谁?

B角是金乃千老师,那也是当年的老戏骨。

那么作为一个学生,他居然是一个A角,就是说他当年的演技已经不亚于他的老师了。

他可不是靠他小鲜肉成为这个A角,话剧舞台上那都是动真格的,这个也糊弄不了任何观众。

所以你要说老戏骨当年是什么?我跟你们说绝不是小鲜肉,他们是小戏骨,小鲜肉不可能成为老戏骨。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说,小鲜肉是我们中国电影的未来,他们是要来接班的,这个说法不成立。

在文学界,请问70后80后90后,哪个接了苏童余华莫言的班了?

混年头儿也不行,艺术创作里面没有自然接替这回事儿,接班是很很可笑的。

混到年头就可以接班了?

我们看在电影《绣春刀·修罗战场》里面,我看到一些年轻演员,在这之前是默默无闻的年轻人,比如说刘端端,演崇祯皇帝的,影片中叫信王。

他是个话剧演员,导演路阳我们在上一期节目里面说到了,他通过了很多像国话人艺的演员面试以后,最后挑中他了。

他就是非常优秀的一个年轻演员。

我们年轻演员中有没有非常棒的小戏骨?有的,需要我们去发现去发掘他们。

现在问题是我们的行业领军人物,我对他们很失望,就缺乏精神的引领,反而去追随这个媚俗之风。

我是认识很多像刘端端这样的,默默蛰伏一心钻研演技的青年演员,他们不知道如何去买流量,不懂得如何去做无底线的炒作,他们缺乏机会。

是不是应该给他们创造机会呢?我不认同除了小鲜肉,国内这个年龄段的演员我们还能找谁?

我不认同这种说法,你如果能说出这样的话来,说明你根本就不是一个合格的电影人。

怎么可能没有呢?

你去人艺国家话剧院各个院团,包括儿童剧院,包括我们的民间剧团,包括开心麻花这些剧团,演技出众的年轻演员有的是。

有必要的话,一个下午我可以给你找出几十个来。

其实你用小鲜肉我们都很清楚,你就是看重他们的流量嘛,不管真的流量还是买来的假流量,你就看中流量了。

中国电影搞不好很大一个原因就是鸡贼,想什么都占上。

我说这些话不是针对《建军大业》,我还是很期待这部影片,也真心希望影片能够获得成功。

它的主演你像刘烨呀,黄志忠朱亚文,这都不是小鲜肉,都是很好的演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一直有一个观点就是我们的电影,你看像好莱坞像欧洲一些电影都是这样,主演用演技派,你如果配角能用一些小鲜肉搭配,是可以的。

那我们就看今年有一个现象就是,我们红了什么样的演员,今年红了几个演员,大家看真正红了的一个是吴刚,《人民的名义》达康书记。

一个是《军师联盟》演曹操的于和伟,还有一个就是《我的前半生》的雷佳音,你看这几个演员,他都不是小鲜肉,都是演技派。

像《人民的名义》也好,《军师联盟》也好,这样的戏是值得学习的。

你看这些演员,吴刚也好,于和伟也好,雷佳音也好,他们就是研究业务,他们身上具有工匠精神,表演也是一个技艺。

你看今年没有红小鲜肉吧?这阵风我觉得会过去。

就我们国家各个大片大导演大制片人,包括国家工程的项目,能不能够回到专业上来,回到电影本体上来,重视一下质量而不是流量。

我们目前的影视环境,对于我们真正的钻研业务的人来说不是好环境,所以我也呼吁能不能给我们的小戏骨门创造良性的环境,而不是去追捧小鲜肉。

不要一方面追捧小鲜肉,一方面漠视打压小戏骨。

再说一遍,中国电影的未来绝不是小鲜肉而是小戏骨,以及各种还有骨头的创作人。

我们看到最近的电影《战狼2》迅速地在几天之内就到了10个亿,然后迅速地在奔着20亿就过去了。

很清楚,这个影片没有一个小鲜肉,完全是一个直男电影,硬桥硬马,从头打到尾。

而且它的受众群是男性观众为主,超过女性观众,这个成绩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个雄性意识强的影片将是我们近期以及将来一段时间的一个新的主流。

也应该说以小鲜肉为主打的影视作品的拐点很清楚地就到来了。

我有一个观点,今年三月份就说过,凡是主打小鲜肉的作品,就是靠颜值不是靠演技的这种戏,只要拍了一定是烂戏。

因为它靠演员的颜值去做一个影视的话,首先就违反了创作规律、生产规律,必然会失败。

但是前一阵有一些好像市场还不错,是什么呢?

我们东亚地区,也就是处在这个农业社会后期的时候,它有这种特征。

但是随着国家工业化程度以及都市化程度越来越高,你可以看一下欧美的情况,它以卖男演员的颜值为主的影视基本上是没有的,还是靠演技。

所以说我们现在,可以说我们的都市化程度、工业化程度提高以后,原来农业文明的一些审美特征慢慢会消退。

有些民族它就是不大成熟,像一些半岛或岛国,相对来说它在文化上会进入一种畸形的审美意识、审美文化。

我们一个大陆民族最终还是要走向世界的一个视野,所以企图依靠小鲜肉的流量来获得影视的成功,这种落后的审美意识必然会被抛弃。

现在我得到的准确信息是,去年这个时候还有一些只要报出他名字就能卖的一些小鲜肉演员,到今年连播出平台、市场反馈都已经是排斥了。

所以今年我们看到《战狼2》这部影片,它是一个重要的拐点。

真正的男性形象,全面打败阴柔的靠卖脸的小鲜肉形象,这一刻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