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8月,各大第三方支付平台又开始新的一轮营销活动,开足火力抢占线下市场。从支付宝、微信支付两大移动支付巨头,到一向“高冷”的Apple Pay和不温不火的百度钱包,折扣力度都相当大。

如今,移动支付与我们生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生活中的一切“衣食住行”几乎都可以依靠手机App全包。

8月1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在网络世界板块发表题为“‘无现金社会’应‘有现金’”的评论文章,文章提到:在“无现金”社会里,也应该给现金留下一席之地,等一等那些还没有享受到互联网红利的人。文章抛出问题:“有个别线下商家只接受移动支付或刷卡支付。如果老人来这些商家购物时又该怎么办?”文章提到:如今,手机越来越“万能”了。5年前出门必带的老三样——手机、钥匙、钱包早已简化成手机、钥匙,甚至使用电子密码锁的人只需随身携带手机出门即可,不用钥匙也能进家门。

在中国,尤其是北上广深杭等城市,现金越来越没有“存在感”,甚至卖早点的小摊上都不需要用现金。中国特色的无现金路径正在逐渐形成。中国“无现金社会”到来的速度之快,令世界惊诧。英国《金融时报》为此发过一篇观察分析文章,题目就是《移动支付普及,中国跳过信用卡走向无现金社会》。

在“无现金”社会里,也应该给现金留下一席之地,等一等那些还没有享受到互联网红利的人。

便利是中国的移动支付得以快速推广的根本原因。不需要另购POS机,只要生成一个码即可进行交易,极大地方便了用户。但是,使用移动支付的群体集中在什么年龄段呢?2015年益普索的《移动支付报告》中显示,超过85%的移动支付使用人群集中在16—39岁,这意味着在中国,相当一部分上年纪的人仍然没有使用移动支付的习惯。然而,有个别线下商家只接受移动支付或刷卡支付。如果老人来这些商家购物时又该怎么办?

老人不使用移动支付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不舍得花钱买流量;年纪大记忆力不好,学了很多遍仍然没学会如何扫码付款;担心移动支付不安全,害怕银行卡里的钱全被划走……这些顾虑让老人难以改变消费习惯,也意味着现金支付对部分老人来说是必须存在的支付方式。

无现金社会并不等于消灭现金,移动支付应该与现金支付相互补充,消费者有选择的权利。无论是信用卡、储蓄卡,还是现钞、移动支付,都应该是支付手段的一种方式,而不能以一种方式完全取代另一种方式。

说到电子支付,多数人都说,这种方式减少交易成本,节约社会资源。当现金减少之后,与之相关的暴力犯罪就会大幅降低,安全风险会降低。总之,“无现金”让生活更加简单便利。

但不得注意的是,在移动支付时代,“无现金”虽然给人们带了便利,但是依旧存在很多新风险。

由于社交媒体盗用、短信木马链接、骗取验证码等手段而造成的电信诈骗,已经成为许多人使用移动支付时的隐忧。罪犯利用安全漏洞盗窃或伪造他人身份,“无现金生存”者往往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账号已被破解,钱款也在网络世界里瞬间消逝。反之,使用现金时是安全的,无需与信用卡公司、移动支付开发者甚至银行分享个人信息,自然没有泄露之虞。

也正是如此,有人认为“没有现金就没有隐私”。而目前,监管部门对支付这块还没有明确的监管细则,这个时候,信用就成为现代人生活的刚需,当商家希望尽可能多地读取个人信息以“洞察人性”之时,用户端要小心谨慎地拿捏个人隐私的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