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商务部宣布,允许美国对华出口大米。这是十多年来,美国大米首次允许进入中国市场

事实上,小麦、玉米、大豆等粮油作物常年是我国调剂进口的作物。那么,作为全球粮食第一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粮食进口将带来哪些影响?中国粮该如何提升国际竞争力?

1

粮食进口量不断扩大

我们常说“民以食为天”,可见粮食的重要。但这几年也有一个重要问题困扰着大家:为什么我们的粮食连年丰收,粮食进口却在不断扩大

那么,这样的进口会不会削弱我国农产品的竞争力?又能不能通过提高关税、限制进口或者提高本国农民收入补贴等办法,来保护我国农产品的竞争力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提高关税、限制进口?

提高关税、限制进口确实是相当普遍的一种声音。但从现阶段来看,这种观点就像是水中月镜中花,既行不通、也做不到。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协议,中国对于进口农产品只能征收最高平均17%的关税。目前,我国农产品平均关税为15.1%,其中粮食进口税率已经是我国承诺的关税税率上限,原则上不能再提高

提高农民收入补贴?

按照国际共识,把直接补贴在农产品价格上的补贴视作“黄箱补贴”,这种补贴抬高了价格,会影响正常的市场竞争。

中国过去的农产品补贴大多都是这类补贴,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公平的市场交易,造成了粮食产量、库存量、进口量三量齐增的情况。所以,通过补贴来保护提高农民收入的做法也是难以为继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李国祥研究员 //

“这个黄箱政策,不仅仅是WTO制定的农业规则,我们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必须要兑现承诺。从另一个层面,黄箱政策所带来的弊端也使得黄箱政策不可持续,就好比我们的玉米,最低收购价格明显高于国际价格,我们就发现这个临时收储政策已经完全执行不下去了。所以说我们未来的补贴政策要向着绿箱、向着不扭曲市场这个方向转化,应该说这一步是必须要走的,也是我们作为WTO规则的遵循者在未来必然会选择的方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

如何规避大宗农产品进口的冲击

积极看待

我们应该用更加积极的视角来看待大宗粮油产品的进口。农产品进口首先有助于调剂余缺,满足消费需求。目前,国内高端市场的主粮产品还比较少,功能性主食产品开发也相对不足,千人一面、万人一米的现象比较普遍。

这种情况下,市场竞争力更强的泰国香米、越南大米顺理成章地在中国找到了市场。这种进口也能倒逼我国粮食提档升级。当农民意识到,符合绿色标准的大米,具有保健功能的面粉很走俏,大家也就有了明确方向,这是一件好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精准补贴

其次,刚才我们谈到了农产品补贴,并不是说国家对于大宗农产品就不再继续补贴了,而是说我们的补贴要更加精准,更加符合国际上“绿箱补贴”的原则。

近年来,国家每年的涉农补贴资金一直在增加,我们把过去的普惠制的“价格补贴”改为更加精准的“收入补贴”,另外更倾向对新型经营主体、农村基础设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保险、休耕轮作等等方面补贴。

这样一来,农民的收入不会减少,大家也不会把对于收入的期待全部寄托在某一种农产品市场价格的涨跌上,而是能够目光长远,真正在转方式、调结构、降成本的过程中找到自己未来发展的出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 叶兴庆//

“比如说,我们扩大经营规模,中国农业的短板是劳动生产率太低、劳动成本太高,要通过扩大经营规模来降低生产成本。再比如加强农业的公共服务,包括科技,科技投入增加了,水利设施投入增加了,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资增加了,那么农业生产经营者直接支付的成本就能够降低。这个公共服务又不受约束,在WTO规则中大部分都是属于绿色的。我们最近一个时期也在反思,最近十多年来,我们制定形成农业支持政策里面,公共服务政策所占的比重太低,下一步要大幅度提高这方面的比重,把加强公共服务作为优先领域,从过多依靠价格支持转向更多地通过公共服务从外部降低农业生产经营成本,也就是说从拼成本、拼价格角度还是有很大潜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

粮油产品进口对我国有一定益处

益处一

我国农业相比起美国农业,在规模化、机械化方面还存在不小差距,所以显得成本更高。但经过我们对于生产方式的调整和基础配套设施的搭建,未来成本会更低,这将有助于我们提升产品竞争力,更好实现“以我为主”

益处二

另外,进口美国大米也等于进口了美国的土壤、水、劳动力、机械技术和装备技术,这也有助于我们节约耕地,去种植生产其他比较效益更高的作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益处三

长远来看,进口还给大家提供了互相学习的机会。我国在粮油产品的精深加工和市场化品牌的打造方面,跟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差距。中国游客在日本抢购大米,就间接说明国内市场需求的强劲和市场供给的匮乏。

客观地说,日本大米未必在质量上比中国大米更优,但是这种品牌和口碑的树立,却值得大家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浙江大学传播研究所品牌研究中心主任 胡晓云教授//

“2002到2003年的时候我在日本,给我非常大的一个震撼就是日本的农业能够对日本的经济、国民生活品质提升带来这么大的影响力,所以令我感到非常震惊。另外一个契机是2004年我在澳门讲学,然后我在澳门看到我们中国的农产品和来自国际的农产品,比如苹果,放在一起,在一个平台上竞争,非常明显,而我们的农产品几乎就没有品牌溢价,价格非常低,其他的国家,比如美国的、澳大利亚的、日本的,价格都非常高,所以这也带给我非常大的震惊。现在就是已经不需要我们再去呼吁农产品应该品牌化,13年农业部市场司的研究报告当中就界定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就是品牌是现代农业的标志。这个界定是非常关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国从国际市场进口粮油大宗农产品利大于弊。对于广大农民来说,提升粮食竞争力与收入的办法,就是降成本、提品质、树品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实习编辑:田梦

编辑:张程

责任编辑:张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