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何构建和谐的人机关系

找准定位:我们是数字指挥家

人机合作,可以突破人类劳动力的局限性,包括体力和智力两方面,促进生产力的提高。机器可以提供客观参考数据,帮助我们进行判断,而人类的认知和判断能力,则能指挥机器进行特定的或专业化或危险的工作。与此同时,人机协作还将优化组织运营和决策效率,创造新的价值点,提高客户满意度,帮助人事部门评估和培训员工。

用媒体人Norman Wang的话来说:人机协作既能帮我们更好的完成工作,又能给我们空出时间来做人类擅长和乐意做的事。多好!

戴尔科技认为,人机关系暂时不会出现人被机器全面取代的局面,截至2030年,人类的角色将更像是机器/数字指挥家。人类需要做的是控制数字/联网设备的开关,选择设备运行的模式,激活相关的资源/权限等等。

“零工经济”:成为被工作寻找的人

人机合作不仅可以实现自动化加持的生活,也将改变企业寻找人才、管理团队、提供产品和服务、进行专业培训的方式。人机合作并不意味着人类的工作的终结,而只是改变了我们的工作方式。

戴尔科技认为,到2030年,人跟工作的关系会变得更主动,不是人找工作,而是工作找人,也就是“零工经济”。预计“零工经济”,工作能力竞争的公平性将得以实现,关于女性、种族等群体的刻板印象将得以改善。

企业或组织会在确定项目之后,自动匹配需要的最有人才结构,从劳动力市场中寻找相关人员一起完成该任务,工作能力,将成为最好的竞争力。一个人的技能、竞争能力、声誉将以数据可视化的形式智能呈现并纳入人事分析。因此,届时人力资源将得到充分利用,企业部门结构将有所精简,管理费用随之降低。对此,给企业提出的挑战是如何从固定的人事结构向灵活的项目主导型人事调配过渡,如何协调不同的时间和地点、不同的机构、不同的功能。

相关的创业尝试:如Glowork就业平台,利用大数据检索不同标准和条件下的目标市场,已经帮助中东妇女进行就业,匹配雇主。截至目前,已经有3000多名女性找到工作,500多名女性找到不坐班/在家的工作。此外,AI驱动的创业平台Alice也帮助女性企业家规划行业、发展阶段和工作地点,提供资源(资金、生态链路径)和参考。

甄综术艺 以应时需

美国劳工统计局表示,目前的劳动力市场中,善于学习技能的人在38岁的时候大概有过8到10个工作岗位,他们中的大多数选择了自由职业。预计2020年,这些技能过硬的自由职业者将组成美国整体劳动力市场的50%,他们中的大部分不是依靠传统的人力资源部门或传统的流程获得需要的工作岗位。

不仅是人会倾向于去学习更多工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很多未来的工种现在还没有出现,人们会不得不去学习以适应变化的需求。IFTF专家今年三月研讨认为,2030年近85%的工作是现在的人们待学习/培训的。当然,学习新的工作技能的同时,我们会保留工作经验、三观、心态等等,并逐渐加强人机协作,不再依赖传统渠道进行学习,VR/AR将提供很好的技能培训和实时信息传输,甚至考核。

举例而言,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研究人员开发的WaitSuite就是一款基于WhatsApp的技能学习应用程序,可以直接嵌入现有任务,实现即时、灵活的学习。此外,加州企业DAQRI也引进了AR帮助员工不至于独立工作,并能在工作时实时的获得工作团队的建议和帮助。

结论:2030年的人机关系

个人和公司正在努力克服今天正在进行的数字和劳动力转型。 随着这些变革在未来十年内受到新兴技术的影响,人们将在家庭和工作场所的机器上发展新的和更深层次的关系。如果我们开始着手处理未来十年作为人类和机器之间的伙伴关系来超越我们自身的局限性和建立我们的优势,我们就可以开始每个人创造一个更有利的未来。

GenYNot的社会优秀战略家兼执行董事约翰·霍华德(JohnHoward)对人机合作伙伴关系的未来进行了展望:“当今社会面临的许多复杂问题植根于浪费,效率低下,和一些未知的突变,像如何阻止基因突变。如果我们可以通过更紧密地与机器配对并利用他们提供的大量数据来快速解决这些问题呢?作为一个团队,我们可以将目标定的更高,拥有更大的梦想,并实现更多的目标。”

戴尔首席技术官Liam Quinn将当今的新兴技术与100年前的电力推广相比较。 Quinn认为,我们不再依赖电力的“力学”或“奇迹”,而是电力支持了我们生活中所做的一切。同样,他认为,在20世纪30年代,今天的新兴技术将会巩固我们的日常生活。正如Quinn所说的那样,“想象一下这些工具可以提供的有利可图的创造力和展望:在2030年,这个工具本身的奇迹更多,而且这个工具可以做的更多。”

到2030年,我们将不再重视今天出现的技术。他们将长期消失在日常生活的背景条件下。如果我们为人机合作伙伴关系的成功而努力,他们对社会的影响也将使我们大家倍感惬意。

(来源: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编译自戴尔未来研究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