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创精华,拒绝平庸! 这里的文章,每篇都值得一读!

今天带孩子看了场《绣春刀II:修罗战场 》,绣春刀1没看成,留下很多遗憾,所以2必须看一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绣春刀II修罗战场 剧照

片子开头就是萨尔浒战役,沈炼与陆文昭在尸堆里血战成为莫逆。看到这场战役,回首400年前断送大明气数的椎心之战,不禁涕泪纵横。片子编排得如何倒不去关心了。

萨尔浒大战复盘(一)——真是杨镐之罪吗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的萨尔浒大战,成了明清(后金)两国国运转折之战,在此之前,明方尚能采取攻势;此后,明军只能采取守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目前普遍舆论或者说结论认为,罪在明军最高统帅杨镐,是他在誓师的时候将四路出兵计划以邸报形式汇报给朝廷,等于公布于众。

计六奇的明季北略明确记载:“因杨镐誓师,先泄军机故也。”

这是晚明士大夫的普遍意见。我的意见,先不忙下定论,先看看杨镐怎么回事,再来一次辩方陈词。

我方一辩:杨镐兵分四路誓师不假,以邸报向上级汇报也不假。如果说这就叫泄露军事机密,是愚蠢至极,那么当时怎么没人说??满朝那么多久经战阵的宿将大臣,看到犯了这么低级错误,不去提醒?等到事后四路军全部失败,才有人想起来:“啊,是你老小子犯了这么愚蠢的错误,先把军事计划明示天下,岂能不败?”这就纯属虾扯蛋了。

我人民解放军英勇自卫反击打越南,提前三天昭告全世界,开战当天在人民日报誓师《是可忍,孰不可忍》,东西两大战线开仗;百万雄师过大江也是誓师,毛主席还发了新华社电呢,怎么不叫泄露军事机密?

我方二辩:除了现代的闪电战突袭或空袭,远征陆军兵分几路,这个在古代怎么都不能算最高军事机密,两军交战,你只要派出探子,对方分几路过来打你是很清楚的。这种非机械化步兵军团远征作战,不可能瞒得住,汉武帝征讨匈奴,号令卫青、霍去病各领一只部队歼敌,天下皆知,这是常态。

回过头来,反证,如果是杨镐泄露军事机密,四路大军挥师并进于赫图阿拉城下二道关包围,那么努尔哈赤将束手无策。

我方三辩:事实上《明季北略》,《明史杜松传》,《明史杨镐传》对萨尔浒战役的惨败纪录都大相径庭,遮遮掩掩扑朔迷离。

《明季北略.刘、杜二将军败绩》

渡河将士反顾生寒,阵甫合而暮,黑雾障天,大兵万炬忽明,火光下斫暗中人,杜师不及张弓露刃,而将士成泥矣。大兵於火光中识杜总戎,争射之,脔其肉立尽

这里说的是,渡河之后,夜幕降临,清军伏兵亮出火炬,砍杀处于暗中的明军,杜松等全军覆没。

明季北略通纪云:杜松越五岭关前抵浑河,弃车营利半渡,敌万余忽遮击冲其师为二。松血战突围自午至酉,力竭师歼焉。

这说的是渡河之中被歼灭。

明季北略附记“杜松与刘遇节至渖阳行二日,至浑河,松领五千人先渡,遇节随后半渡,敌一鸣笳,万骑突至,方抵北岸,敌分两队,一围松,一围遇节。松轮长枪大战,出重围遇敌将哈都。哈都被刺走以诱松,松追至山前复战,敌兵见之,不围杜师,独围杜松、哈都二人。杜师亦趋至,拥山下不杀入。松跃马欲出,而四围如铁,遂殊死战。自午至酉师尽覆。

这里说的是被诱至重围而死。

再看《明史.杨镐传》

明年正月,镐乃会总督汪可受、巡抚周永春、巡按陈王庭等定议,以二月十有一日誓师,二十一日出塞。兵分四道:总兵官马林出开原攻北,杜松出抚顺攻西,李如柏从鸦鹘关出趋清河攻南,东南则以刘綎出宽奠,由凉马佃捣后,而以朝鲜兵助之。号大兵四十七万,期三月二日会二道关并进。天大雪,兵不前,师期泄。松欲立首功,先期渡浑河,进至二道关,伏发,军尽覆。

这里又说的是杜松到二道关(辽宁抚顺新宾县)中了埋伏,全军覆没。

《明季北略》关于清军举火把于理不合(黑暗中谁举火把谁找死);坊间流传另一说恰恰是杜松命令军队举火把,所以被射死,士兵报告一棵大树上刮去树皮上面似乎写着字,杜松让士兵点起火把看,结果万箭穿心,此故事应该是根据孙膑射庞涓而来,但努尔哈赤熟读兵书,恐怕不会陌生。

杜松渡河即死更与实际战况不合。杜松率军渡过浑河,强攻吉林崖,驻军萨尔浒,这是史实,杜松从出征到战死共五天。故北略的所有说法均不获采用。

杨镐传,只说杜松到二道关中伏,全军覆没。怎么败的完全不知道?杜松领着明军中最精锐的四万部队,八旗全部加起来也就不到六万兵,怎么消灭的?但这里也透露出了重要消息,大雪阻碍了部队行程,部队出征的时间泄露了,杜松抢先渡河。

还是杜松传对战役描述最可靠,

《明史杜松传》(为便阅读,译为白话)

二月二十八日,时西路军杜松,从沈阳出发,到抚顺关稍作休息,本来应该是等待李如柏会合再进军。但杜松为抢头功心切,于是星夜列炬,一日内冒雪急行百余里,二月二十九日直抵浑河岸。比原计划提前三天!

杜松不听总兵赵梦麟等众将劝谏休整,反而强命渡河,其部参将龚念遂等因辎重营渡河困难,被遗留在大军之后,屯于斡浑鄂谟,结果杜松军只渡过了前锋轻装部队,留下大量火炮火器和重要的步炮协同防御装备——车营。

誓师号称十二万,实则不满十万,杜松率领了四万兵马,是绝对主力了。渡河过去的是前锋部队,杜再次分兵,一部驻扎在萨尔浒山,亲率一部攻打吉林崖。搞不明白杜松是怎么想的!

午时后,后金军已经到达界凡城南的扎喀关,贝勒代善下令进军至毗邻界凡的铁背山。此时攻打吉林崖的明军也看到大批的后金军队陆续到达,但杜松已无法改变战略。无论自己率领的明军渡河往到萨尔浒大营会合,还是令对岸的萨尔浒明军渡河到吉林崖山下会合,都必定在渡河时被后金军阻击,于是杜松便令继续强攻打吉林崖。后金方面眼看要抵挡不住,代善命一千精兵火速增援吉林崖。明军虽有火器之利,却也一直未能攻下。

努尔哈赤率军亦率军赶到,并认为申时已到天色渐晚,于是命左翼四旗兵先击萨尔浒之明军,破萨尔浒后,进攻吉林崖的明军自必动摇。后再加二旗的兵力,合共六旗四万五千骑兵,以优势的兵力攻向萨尔浒明军大营。

吉林崖杜松军看见萨尔浒大营被攻破后,军心早已动摇。此时,后金军将攻打萨尔浒的六旗与与同部署在吉林崖的二旗汇聚,合攻杜松军。明军死伤惨重,杜松被后金贝勒赖幕布射杀。

讨伐大军最重要的杜松西路军至此全军覆没。①

战役纪录清清楚楚,失败情形一目了然,努尔哈赤用兵确实卓越。以上四处历史记载均没有看出萨尔浒战役中有杨镐的过错。

请支持杨镐为首犯者注意,杜松不听军令不等友军共进,擅自行动,恃勇渡河,丧失重装备及防御装备,在攻击展开之时再次分兵,将预备队置于河对岸,这能是杨镐的错误?

明史写道:“半渡,河流急,不能尽渡。松醉趣之,将士多溺河中。松遂以前锋进”,倒是没记录努尔哈赤放水淹,只是农历二月在抚顺半夜裸衣渡河也真够牛的!

我方四辩:回到最先的问题,如果说杨镐泄密导致后金军做好准备,打好了埋伏,那么杜松的乱打乱撞不听指挥,岂不是奇功一件?等于是我军的军事计划被间谍盗走了,一位神将完全不按原计划打仗,一下子让对方的部署全部作废,这不等于挽救了大明!

可惜,战争不是儿戏指责,还原了真实的战场,我们看到,杜松完全不是将才。

杨镐的错误

那么杨镐作为统帅,难道没有一点问题?有,恰在于分兵!

我们所熟悉的毛老人家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杨镐老师不知道,努尔哈赤同学却运用得非常纯熟。

杨总司令官的问题不在于誓师,宣布四路大兵出击。这个计划是分四路铁拳分进合击,让敌人疲于应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地图上可以看出,这四路军是个包围攻势,但是,为什么要打到后金老巢赫图阿拉门口才会师呢?而且杜松西路军从沈阳出抚顺最近,明显比其他部队距离短很多。

面对四路大军包围态势,后金兵力少地盘小,做不到大范围战略转移(如长征),他们采取的是收缩战术,基本上龟缩于赫图阿拉外围,以萨尔浒为天然壁垒。这就集合了所有机动兵力。

而杨镐讨伐军总兵力仅略占优势,接近10万人(一说47万,不取),加上朝鲜友军才12万人。八旗军接近6万人。明军一分为四,杜松率4万(一说6万,不取),刘綎1万余,马林、李如柏各万余。每一路军遇到后金八旗,人数都变成了劣势。

杜松的轻敌前出以及在萨尔浒的再次分兵,恰好给了努尔哈赤一个绝好的歼灭战机会。

而名将刘綎的败亡,又因杜松而起(不再细述),其余两路,马林亦被打败,李如柏还未接战紧急撤退。

可以很明晰地看到这场大会战转折点就在萨尔浒,满清其后一直以萨尔浒大捷称此战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场会战中,我们发现后金八旗除了久历战阵,还有一个鲜明特点,他们身兼猎人,骑射及布置陷阱娴熟。林海雪原培养出了他们,既有狼的凶残又有狼的狡猾,惯用反间计(除了这次阴了刘綎,以后又对付了袁崇焕)。老狼头努尔哈赤打仗也很特别,不啃弱的,专找硬的杜松下手,这点像粟裕,万军中独挑整编七十四师下口。

后金接战时又避开杜松攻击吉林崖的精锐,转而攻击扎营萨尔浒的明军,料定萨尔浒兵破,杜松必败,这一咬一避真乃神来之作。

以本人看,明军对后金军这场清剿的失败,基于明军将帅的绝对自信(万历三大征都是胜仗),情报工作近似于零,基于对敌军战法不熟悉(两军是第一次大规模接战,努尔哈赤过去只是隶属于明朝的建州女真头领而已)。

清流怎么黑杨镐的

萨尔浒之战失利后,满朝大哗,但杨镐直到当年8月才被下狱,又过了两个朝代,万历与天启皇帝,直到崇祯二年才被杀了头。看来,万历当年也不糊涂。

另还有一种舆论,杨镐书生带兵,一窍不通,朝鲜率兵丧师辱国就是明证,而真实的历史却不是这样,也许杨镐过去做过御史,得罪过同僚,所以终其一生,一直是在被言官弹劾,直到黑出了翔。

且看一段历史——

杨镐在朝鲜人心目中享有很高的声誉,被看成壬辰战争拯朝鲜于水火的功臣。②

蔚山战役后,明朝赞画主事丁应泰劾杨镐“贪猾丧师,酿乱欺罔”,杨镐被革职撤回。但朝鲜君臣皆以丁应泰言为诬妄之辞。杨镐回还之日,朝鲜自国王宣祖至平民百姓皆恋恋不舍,宣祖率百官泣送于弘济院,汉城士民男女重髫戴白,皆出送郊外,诸臣以诗为别。【参见《再造藩邦志》5,《大东野乘》第三册,第1811页.】朝鲜深觉惋惜,并为杨镐受诬而不平。不久宣祖即派右议政李元翼、参判许成上奏辩诬,并疏救杨镐。万历二十七年(1599)七月,朝鲜建宣武祠于汉城南,特崇享兵部尚书邢筁、经略杨镐,宣祖亲书“再造藩邦”匾额揭于宣武祠。万历三十四年(1606),谢恩使柳寅吉、崔濂朝京,专求杨镐画像。时杨镐家居河南商丘,朝鲜使臣千方百计寻得一商丘举人前往其家乡,方摹得杨镐画像。【具体经过,可参见《李朝宣祖实录》卷213,宣祖四十年闰六月癸亥.】光海君二年(1610),将其画像奉安于宣武祠。朝鲜为崇祀杨镐,千方百计,煞费苦心。由此可见杨镐在当时朝鲜人心目中的地位是何等之高。

接下来是《明季北略》记载的《杨镐逮治》,堪称把杨镐黑出翔的经典范本!

(万历47年,1619年)8月13日,神宗派缇骑捉拿杨镐。9月26日,刑科上疏弹劾军前失机众臣之罪:

据查杨镐致部队重大损失、沦丧国土,按法律其罪在不赦,但杨镐还不停狡辩,说什么和李如柏并没有私下交易、杜松故意违反其节制、朝廷严令进攻其只是听令行事云云,皆系狡辩之词。李如柏为辽东大将,其时四路大军并进,为何不安排李如柏担任进攻任务,反而安排其自清河出,而令杜松出抚顺作战?李如柏本就怯懦畏敌,不愿作战,所以一出兵就打算后退,杨镐不严行督战,反而以令箭将其召回。还有人说撤退的令箭其实早就藏在李如柏的身上,行军至途中拿出来假托是杨镐刚刚发出的,以此来看杨镐和李如柏有私下交易故袒护李如柏是很明显的。不然,杜松所部冒进,杨镐完全也可以以令箭将其召回,杨镐却没有这么做,单单如此急切的召回李如柏是何道理?

杜松清廉勇猛之名早已流传,有古时名将的风范,听到杨镐将要出兵的计划后,杜松因兵饷还未充实、部队训练不足、各部协同不佳,劝杨镐暂勿大举出兵,而杨镐贪图军功、刚愎自用,不听杜松谏言。杜松私下派人入关,向有司报告此事,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延缓出兵,被李如柏探听到了,于是派人在关外拦截,将报信人重责10军棍,导致杜松的计划没有实现。

到誓师出征时,李如柏假惺惺的与杜松洒泪而别,说:我把头功让给你。杜松是光明磊落的人,慷慨仗义,对李如柏说的话也不动疑,率部奋勇向前,哪知道李如柏早就布置了奸人给杜松当向导,引诱杜松陷入建奴埋伏。因为建奴平素敬畏的,不过杜松、刘綎,得到杨镐泄露的军情,便全体动员,埋伏在抚顺附近,全力攻击杜松部。杜松果然被向导引入埋伏,李如柏却先率军逃跑了,导致杜松孤立无援,遂至全军覆没。刘綎也在血战中殉国。如是杜松之死,实在是杨镐和李如柏同谋陷害,坏我长城,打算以后用作求和降敌的资本。

杨镐还说什么三路之败,归根到底是因杜松不服从指挥所致,杨镐说出如此丧心病狂的话,不过是希望通过污蔑别人为自己脱罪,结果此等谬论却四处流传,杜松已力战殉国,此辈却不恤其死、吞没其功,杜松死也难瞑目啊!杨镐严词催战,固然是因封有明旨,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临机处置乃是经略之责。不然,就算以抗命之罪入狱,难道还重于兵败之罪吗,任他如何口如悬河,此罪按律在不赦。至于李如柏与周永春失陷开原,已有明旨定性:开原失陷,抚臣守土有责,怎么能无罪!那么他们犯的罪和李如柏皆为一样,况且辽事并未平复,只有罪责,并无功劳,还是应当单独拟定杨镐的罪名。李如柏虽已经畏罪自缢,还是应当斩首,杨镐等人如果逃脱制裁,那设律法有何用处!③

看到这里,我笑了。大学士、兵部尚书、兵部给事中以红旗反复催杨出战这是史实,安排四路大军难道都一定要主攻?召李如柏刘綎回师是因为获悉杜松战败,当杜松进攻之时为何要召回?难道杨镐那时有电台有无人机,知道杜松率军冒进,知道努尔哈赤集合全部八旗进攻杜松?

杜松抢先渡河贪功冒进,不听指挥,在四处历史档案中均有记载,他能够劝杨镐不要出兵?呵呵!

李如柏让头功给杜松,杜松是光明磊落之人,为什么就慷慨接受了?军事任务是两员将领相让的?李如柏陷害杜松有何益处?杜松的战死离李如柏十万八千里,李如柏如何救援?杜刘军败,杨李怎么有求和的资本?不是说战败者没有资格提条件的吗?呵呵。

“杨镐催战固然是奉有明旨,但就算以抗命之罪入狱,难道还重于兵败之罪吗?”这句都懒得驳了,实在太黑。有圣旨说是要狡辩,违背圣旨君命有所不受变成理所应当;若反过来,违抗圣旨岂不是灭族之祸?将在外有所不受的杜松,倒是临机处置了,葬送大明所有精锐,这应该歌颂?这完全是中国式第二十二条军规啊!

补充一个插曲:“廷议李如柏逗遛独全,疑有谬巧,遣其弟都督李如桢代将,撤如柏候勘。”

讨伐四路大军惟有辽东军区司令官(辽东总兵)李如柏见机得快,及时撤退,获得保全,但是廷议觉得很可疑,怎么就他没事呢?撤职查办,让他弟弟代行职责。李成梁一家皆辽东良将,李如松、李如梅、李如柏等,镇守辽东父子兄弟相替,然皆遭言官非议。

结果是,李如柏不堪怀疑,在家自杀。

这,就是晚明清流。

备注:

① 《明史.杜松传》:

明年二月,杨镐议四路出师。以抚顺最冲,令松以六万兵当之,故总兵赵梦麟、保定总兵王宣为佐。期三月二日抵二道关,会李如柏等并进。松勇而无谋,刚愎使气。二十九日夜,出抚顺关,日驰百余里,抵浑河。半渡,河流急,不能尽渡。松醉趣之,将士多溺河中。松遂以前锋进,连克二小砦,松喜。三月朔,乘势趋撒尔湖谷口。时大清方筑城界凡山上,役夫万五千,以精骑四百护之。闻松军至,精骑则尽伏谷口以待。松军过将半,伏兵尾击之,追至界凡渡口,与筑城夫合据山旁吉林崖。明日,松引大军围崖,别遣将营撒尔湖山上。松军攻崖,方战,大清益千人助之,已又续遣二旗兵趋界凡以为援,而遣六旗兵攻松别将于撒尔湖山。明日,六旗兵大战,破撒尔湖山军,死者相枕藉。所遣助吉林崖者,自山驰下击松军,二旗兵亦直前夹击,松兵大败,松与梦麟、宣皆殁于阵。横尸亘山野,流血成渠。大清兵逐北二十里,至勺琴山而还。时车营五百尚阻浑河,而松已败。

②因为丁酉年(1597)日本进攻时,杨镐与邢筁是最为重要的明朝将领,也是他们奠定了战争胜利的格局。万历二十五年(1597)封贡议败,朝鲜战事再起。明朝逮捕主和议的石星、沈惟敬,以兵部尚书邢筁总督蓟辽,以右佥都御史杨镐经略朝鲜军务。时日军由南往北进攻,锋势甚锐,汉城告急。六月,杨镐抵达平壤,当即指派诸将。日军小西行长、加藤清正围攻驻守南原的明将杨元,杨元不敌弃守,邻近全州守将陈愚衷亦不战而逃,京畿危在旦夕。在此关键时刻,杨镐自平壤抵汉城,指挥明军大破日军,从而解王京汉城之危,遏止了日军的北进,取得稷山大捷的胜利。李光涛先生论曰:“稷山大捷,由丁酉倭祸言之,乃明人再度援韩第一功。而是役立功人物,又应以经理杨镐为第一。”【李光涛:《朝鲜壬辰倭祸研究》,"中央研究院"历史所专刊之六十一,1972年,第208页.】

③《明季北略.杨镐逮治>

八月十三日,上遣缇骑逮治杨镐。九月二十六日,刑科参失机诸臣功罪状:参看得杨镐丧师失地,据法罪原难逭。而哓哓置辩。曰未尝私李如柏也,曰杜松故违节制也,曰马上督催不敢抗违也,不思如柏乃辽东大将,当时四路并进,何不以大将当关而乃以清河与如柏,故令杜松出抚顺耶?在如柏怯懦畏敌,本无求战之意,故再出辄逃,而镐以令箭招之,说者谓令箭先藏柏身,托之传自于镐,则镐之私庇如柏甚明,不然杜松轻进,何不用一箭令退,而独于如柏汲汲也。杜松廉勇久著,有古名将风,闻镐将出师,杜松谓兵饷未充,士卒不习,将领未协,不便大举。镐贪功自用,径行不听,松乃密遣人进关投揭当事,冀缓其师,而如柏侦知,令人于关外邀回,重责十棍,致松谋不行,兵受其创,见有松侄总兵杜文焕抱愤投揭可问。即此举动,已含陷松之毒矣。乃誓师时如柏佯与松洒酒拜别,曰吾以头功让汝。松磊落丈夫,慨信不疑,贾勇先登,不知如柏早已布置奸人,为松乡导,诱其暗入奸伏,盖敌素所畏者松与刘綎也。先得镐告示,悉其精锐,潜伏抚顺一路,独以当松。松果为乡导所诱,如柏先逃,望援不至,遂碎首沦没,寸骨不存,刘綎亦复血战,一时死敌。是松之死,实镐与如柏同谋计陷。坏此长城,为异日和戎之地,而乃曰三路之败,总由杜松故违节制耶。在镐为此丧心之言,计欲自脱。而遂转相流布,不念其死敌,而且没其功。松死不瞑目矣。严诘催战,固奉有明旨,独不思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乎?即不然而以抗违被逮,不犹愈于以败衄伏辜耶?即令口如悬河,其如法在不赦,至李如桢与周永春失陷开原,明旨曰:开原失陷,抚臣责任封疆,岂能无罪?则其罪视如柏,俱一体之人。况辽事未平,有罪无功,仍宜单论其罪。如柏虽先雉经,尚当跪斩,镐等若容兔脱,是谓无刑。

萨尔浒大战复盘(二)——刘綎之死

萨尔浒大战,杨镐派杜松率西路军,刘綎率西北路军,其余马林、李如柏皆为支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昌刘綎塑像

当刘綎战死的消息传回朝廷,举朝皆惊。因“綎于诸将中最骁勇。平缅寇,平罗雄,平朝鲜倭,平播酋,平倮,大小数百战,威名震海内。綎死,举朝大悚,边事日难为矣。綎所用镔铁刀百二十斤,马上轮转如飞,天下称‘刘大刀’。天启初,赠少保,世廕指挥佥事,立祠曰表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萨尔浒大战清人画像

与杜松不同,刘綎有勇有谋,见惯大战阵,尤其是跟随李如松征战朝鲜抗日,更是汗马功劳。他的部队还有一个最著名特色:火器凌厉。刘将军是怎么战死的?确实不得不佩服努尔哈赤老奸巨猾,如狼一般。

录《明季北略.刘杜二将军败绩》

刘将军少年立功黔中,曾见其列骏马五十余,跳跃其间,来往轻於舞蝶,当征关酋时,於大营斩三大牯,头随刀落,刀三提而已。征东后平播酋,功最上,议者拟匹宁远功,会献俘所上,惟象床三十六,他物率不称。上心疑经略以下有私,遂停赏格。最后官都督,着成绩。。。。。。时大兵精锐三万人应杜,而使别将将弱兵万余御刘……先是,刘总戎从西北渡破二寨,斩三千余人,大兵既破杜师,乃复将其精锐北应刘将军,使浙降人之点者,诈为杜将军材官,持号矢晨驰至刘将军营告急。曰杜师邀将军威灵,幸抵敌城,深入敌疆,虞攻之不继,敬遣材官某请将军会师夹攻。

刘迟回良久。曰予与尔总戎雁行,安得传矢,是裨我也。伪官曰:矢虽以令偏裨,而令偏裨实不俟矢。此矢之发为事急取信计耳。刘不反思。吒曰:出师时相约传炮为号,今师抵城下,何不闻炮声?官随应日:敌地无烽火,晨始列骑代斥堠,此去敌城五十里,驰三里传一炮,不若一骑之驱较速。刘方首肯,而伪官已叩首驰出交和矣。还报我师曰:刘将军俟炮乃行,於是师中下令传炮,而炮未传前,刘心已动,恐杜将军独有其功。令诸将拔营而东,老弱各人持鹿角,绕营如城,遇敌则置鹿角於地,转睫成营,敌骑不能冲突,兵得以暇,列置火具,敌前队毙於火攻,则不能进,我乘间出劲骑格斗,肆出肆入,疲则还营少休,而令息者贾勇。且刘之火器妙绝诸军,生平所恃以无衡者此也。始闻炮声,犹敦阵而行,行未二十里,炮声益喧,心摇摇惟恐足之不前,设杜先入城,则宿名顿堕,乃下令弃鹿角而趋,行里许而伏兵四起,刘旅不复整矣。长技不及一施,众遂歼焉。

翻译:刘綎总兵少年时在贵州立功,曽把50多匹骏马排开,自己在马上跳来跳如穿花蝴蝶。征讨关酋时,刘綎在大营杀牛,斩掉三只牛头,只用了三刀,勇力可见一斑。朝鲜之役后,参与平定播州杨应龙之乱,记功为第一,议功者认为可与宁远之功相当,实际上比起斩首200的宁远大捷,将播州杨氏斩草除根的播州之役更真材实料一些。不过献俘时,刘綎所上缴只象床36具能上得了台盘,其他都是些杂物而已,是刘綎黑了还是被文官们飘没了已不可考。神宗怀疑这里面有猫腻,停了对刘綎的奖赏。但后来刘綎仍然积功至都督。努尔哈赤率精锐主力先行突击最突出之杜松部,以少部兵力对刘綎进行牵制。

同一时段,刘綎的西北军纵队攻破了后金2个寨子,杀敌3000余人,后金才发现刘綎部战斗力不弱。攻破杜松部后,后金迅速转用兵力攻击刘綎部。后金选了个能言善道的浙江降兵去见刘綎,持杜松的令箭,假称杜松部的下级军官,于清晨驰至刘綎军营告急说:杜将军部托将军的福,已经抵达赫图阿拉,但是部队深入过远,担心攻击兵力不足,特派我来请将军去会师夹击。

刘綎迟疑了很久,说:我和你们杜总兵各将一路,互不统属,怎么能传令叫我去会师,把我当成他的下属么。奸细说:将军您也知道,命令下属部队其实不需令箭,令我持令箭来,只是作为我身份的证明而已。刘綎没有仔细思索,说:出动的时候约定发炮为号,现在杜将军部已抵达赫图阿拉城下为何不发炮。奸细说:后金控制区内没有发生战斗,今晨我部才开始以骑兵代替斥候侦察。这里离赫图阿拉50里,三里传一炮的话,还没有骑马传信快了。刘綎这才同意出兵。奸细于是飞报奴酋,说刘綎要听见传炮才行动。于是奴酋下令施放号炮。传炮没到刘綎部,刘綎已经因为担心杜松独占全功,下令诸将拔寨向东进军。才开始的时候,刘綎部还保持警惕,由辅兵携带鹿角随行,遇敌则立刻安置鹿角,形成防线,步兵依托防线用火器杀伤敌人,打乱敌人阵型后,我部还可以突出进一步打击敌军,并且刘綎部的火器运用在诸军中为最佳者,可称第一。后来奴酋施放的假号炮越来越急,刘綎怕杜松先攻入赫图阿拉城内,不免被杜松压倒,于是下令丢下鹿角,全军急行军。后金一直保持着对刘綎部的监视,发现刘綎放弃鹿角,队形凌乱后立刻展开攻击,刘綎部不及整理阵型,火器优势无法发挥,很快被歼灭。

关于刘綎死况,北略描述的很细致。

北略附记:一日忽报杜松战胜云云,遂堕计,綎与两王子力战,自巳至酉胜负不分,四王子退走,綎不知计,追四里,四王子发矢中綎左臂,綎一手拔箭,一手轮刀复战,面复中一矢。一王子乘势杀之。时义子刘招孙前救。见綎已死,下马负尸,右手持刀战两王子,被四王子一矢中心而死。

附记:转日奸细来报杜松部战胜要求前去会合,刘綎中计,陷入埋伏。刘綎与两王子力战,自巳时至酉时,苦战近10小时,双方不分胜负。四王子诈败,刘綎不知是计,率军追击,追击中被四王子射中左臂,刘綎一手拔箭,一手挥刀继续作战,不幸脸上又中一箭,一王子趁势杀害了刘綎。刘綎的义子刘招孙前往救援,看到刘綎已经阵亡,便下马背上刘綎的遗体,右手持刀与后金的2个王子奋战,四王子放箭射中刘招孙的胸口,父子2人都力战殉国。

明史怎么纪录刘綎死事的?《明史刘挺传》

綎为将,数被黜抑,性骄恣如故。尝拳殴马湖知府詹淑,淑改调,綎夺禄半年。久之,以军政拾遗罢归。

四十六年,帝念辽警,召为左府佥书。明年二月,经略杨镐令綎及杜松、李如柏、马林四路出师。綎兵四万,由宽佃,副使康应乾监之,游击乔一琦别监朝鲜军并进。綎镇蜀久,好用蜀兵。久待未至,遂行。而所分道独险远,重冈叠岭,马不成列。次深河,连克牛毛、马家二砦。大清兵五百守董鄂路,闻刘军至,逆战。綎纵兵围数重,大清兵众寡不敌,失二裨将,伤五十人,余溃围出。綎已深入三百里,杜松军覆犹不知。复整众进,遇大清兵,綎引军登阿布达里冈,将布阵,大清兵亦登冈,出其上,而别以一军趋綎西。冈上军自高驰下,奋击綎军,綎殊死战。趋綎西者复从旁夹击,綎军不能支。大清兵乘势追击,遇綎后二营军。未及陈,复为大清兵所乘,大溃,綎战死。养子刘招孙者,最骁勇,突围,手格杀数人,亦死。士卒脱者无几。

綎于诸将中最骁勇。平缅寇,平罗雄,平朝鲜倭,平播酋,平倮,大小数百战,威名震海内。綎死,举朝大悚,边事日难为矣。綎所用镔铁刀百二十斤,马上轮转如飞,天下称「刘大刀」。天启初,赠少保,世廕指挥佥事,立祠曰「表忠」。

相比于干巴巴的明史,计六奇充满了人文关怀,也许有些细节描写不一定那么真实,但可称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家。与对杜松充满讽刺不同,刘綎将军深为计六奇缅怀。

计氏在明季北略中写道:“先君子尝云:无锡秦灯,力举千筋,闻滁州武状元陈锡多力,往与之角,将柏木八仙台列十六簋,果盒悉具,设酒二爵,秦灯只手握案足,能举而不能行。陈锡则能行。力较大矣。然仅数步而止耳。惟刘綎绕庭三匝,而爵簋如故,其力更有独绝者。

去吾乡六里悟空有寺,寺有老僧,自言少年时尝为刘綎小卒,刘善舞刀,故世号刘大刀,每战还营以力竭,即仰卧营中,血集甲手,握刀不解,为血所凝,渍於汤中,久之乃解。此僧亲侍,故见之。

翻译:先父(计氏无锡人)曾经告诉我,无锡秦灯,有千斤之力,听说滁州武状元陈锡勇力出众,便前去与他较量。把柏木八仙桌上放上16个簋,各色果盒,再放上2爵酒,秦灯双手握桌脚,能把八仙桌举起来,但没法走动,陈锡举起来能走几步,刘綎举起来能绕中庭走三圈,爵簋纹丝不动,可见力气之大。

离我的家乡6里有一个悟空寺,满清初年,寺内有老僧自称年轻时是刘綎麾下小卒。刘綎擅长舞刀,世称刘大刀,每次作战回到营地,血染战甲,精疲力竭,便紧握大刀躺在椅子上,鲜血凝结,以至于要用热水侵泡才能解甲松刀。这老僧年轻时服侍过刘綎,所以亲眼得见。

杜松与刘綎皆万夫莫挡之将,全部没于女真兵之手,都是被射死。这就涉及到八旗军队的战斗特点,他们是骑射,与蒙古兵还要娴熟。明军的火器还不能做到连发后装,打一枪要等一会才能前装药燃着引信,火炮也是如此,还要看风向晴雨,准头也欠佳。两军贴身近战肉搏之时,明军火器便失去作用,远不如劲弩。相当于拼刺刀时对方突然给你一枪(当然,清军放箭并不犯规),所以杜松被射成刺猬,刘大刀父子皆命丧箭下,抛下重武器和车营鹿角攻坚,这就是扬短避长,寻死之道。

这个道理,直到其后的袁崇焕,才明白过来,宁远的坚城利炮,轰碎了老汗王努尔哈赤的梦想。

苹果手机用户请扫描下图打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