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飞机刚刚落地停稳,停机坪上的放行员们来到飞机旁边开始检查。

新疆晨报讯(文/记者 刘昕 郭玲 图/首席记者 张万德 通讯员 饶健 郑京昶 俞德强)7月28日的乌鲁木齐,气象部门监测的最高温度是38.4℃。而新疆机场集团乌鲁木齐国际机场分公司的停机坪(以下简称停机坪)的地表温度能达到58℃,这里的工作人员有时要守着超过100℃的机械工作。

放行员在高温的机腹下工作。

测温器实测温度超过100℃

当天上午13时,新疆晨报记者来到停机坪,此时正是飞机起落的高峰期,几乎每隔五到十分钟就会有一架飞机起飞或者降落。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新疆晨报记者对一架刚刚落地的飞机进行了温度测试。

刚刚落地的飞机,发动机尾喷口还在冒着白色的热气,当测温器的感应点落在上面的时候,显示屏显示的温度为133.8℃。随后,新疆晨报记者将感应点转移到飞机机轮刹车片上时,温度在不停地跳动,最高的时候升到了150℃,但最终定格在了136℃(下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不耽误下一次起飞,在飞机刚刚落地停稳,停机坪上的放行员们立刻来到飞机旁边开始检查,在飞机轮子处放置轮挡,这要在温度最高的发动机尾喷以及机轮刹车片附近才能完成。

放行员实行的是倒班制,早班从5:00开始一直到16:00,晚班从15:00开始到最后一班飞机落地,不管是早班还是晚班,最难熬的就是中午那段时间。

放行员守着“火炉”做检修

放行员刘臣正在对一架飞机进行检修。

14时40分,又有一架飞机降落在停机坪上,按照指引停靠在廊桥边上以后,放行员刘臣来到飞机旁进行检修,从早上5:00上班开始,这是他当天检修的第六架飞机。

刚刚降落的飞机,空调排气口、法定及尾喷口还有机轮刹车片的温度都还没有冷却下来,在上百度的温度下,刘臣绕着飞机一圈一圈地走着。

“那几个高温的部位,我们也得检查。一走到跟前,就觉得一股热浪扑面而来,但是说实话,做我们这一行的,都已经习惯了。”刘臣说。

一次落地后的检修大约要持续20分钟到半个小时,在这期间飞机的各个部位温度都会有所下降。测温器实测显示,十分钟内,发动机尾喷口和机轮刹车片的温度比刚刚落地的时候各自都下降了20℃。刘臣说:“下降的温度其实在我们检修市都散发到空气中了,所以,我们也没少吸收这些热量。”

一方面是室外本身的酷热,另一方面是飞机的散热,一轮检修下来,放行员们的衣服已经湿透。检修接近尾声时,新疆晨报记者用测温器对着刘臣的胳膊上进行测温,显示屏显示的温度为40.4℃。

刘臣和同事们每天都会随身携带一个1.5L的水壶,从办公室出来的时候,装满一壶水,之后的大部分时间就一直在停机坪上了。“多喝水,有空闲的时候,就在飞机下或者是廊桥附近的阴凉处休息一下,等着下一架飞机起飞或者降落。”

特种车驾驶舱里的水都“烧开”了

除了放行员以外,特种车司机也每天穿梭在机场停机坪上,38.4℃的气温对他们来说只是“开胃菜”,因为特种车驾驶舱里的温度比环境气温至少高出10℃。

丁师傅在南航新疆飞机维修基地生产支援车间工作了6年,持有A2驾照的他现在已是车队的主力。该车队主管的车辆,就是机坪上常见特种车。“像电源车、客梯车、牵引车、气源车、除冰车等,基本上都是我们在开。”车队队长俞德强介绍道。

飞机牵引车有着和大货车一样宽的车身,但高度却只有1.5M左右,四个大轮子几乎和车身一样高。由于所有的动力全给了牵引,该车的驾驶舱并没有空调,高温天气下,驾驶舱热得让人无法靠近,“刚刚进去,碰哪儿都烫。”丁师傅说。

丁师傅把窗户开到最大,但依旧没有风吹进来,他边擦汗边摇头。喝剩的半瓶水已经热了,他拿起对讲机让同事帮忙带两瓶冰水。刚从冰箱拿出来的冰水,在太阳下冒着凉气,喝一大口,再擦擦脸,丁师傅整个人清爽了一些。“驾驶舱那么热,水都要‘烧开’了。”

在新疆晨报记者采访的一个小时里,丁师傅完成了3架飞机的牵引工作。他和同事们曾经一天需要牵引130架次飞机,说到累不累,丁师傅指着自己驾驶的牵引车说:“这位兄弟比我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