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苏宁和京东,围绕着天天快递,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撕逼。其激烈程度,从7月24日午间,苏宁控股集团副总裁孙为民发表的那篇《京东,可以做错,不可作恶》的文章就能看出。其实,从目前的态势发展来看,说苏宁和京东互撕,已经不太贴切了——因为除了苏宁为自己旗下的天天快递鸣不平,圆通、百世等几家快递公司,也纷纷指责京东的“霸权主义”。而苏宁,只是因为时间、名气和地位,成为了这些“受迫害者”的“带头大哥”了。

两家撕逼挑了一个最坏的时机

如果深究京东的此次突然发难,我们能看到它的初衷似乎是好的——它是为了“清君侧”,帮助消费者选择更好的快递公司,提供更好的物流服务。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京东选择了一个号称公平的评分方式,认定了哪些快递公司是优秀的,又有哪些是不合格,是需要拉进“黑名单”的。很不幸,天天快递、圆通快递这些消费者经常接触的快递公司位列其中。

然而,即便不去考量这个评分制度到底有多大的可信度。京东这次的举动,选择了现在这个时机,就非常令人怀疑它的动机并非那么单纯了。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这个时机,正是国务院发布《快递暂行条例》征求意见稿的时候。对物流行业稍有研究的人都清楚,整个行业都在期待这份条例的实行。终于,7月24日,国务院就这份条例公开征求意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按照这份刚刚出炉,还未最终定稿的条例,我们可以看到党中央国务院对于物流行业的重视程度,并且是非常期待这个行业能更加健康有序地发展的。

比如文件就要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创造良好的快递业营商环境,支持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创新商业模式和服务方式,引导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加强服务质量管理,健全规章制度,完善安全保障措施,为用户提供迅速、准确、安全、方便的快递服务。”

京东成为它曾经希望颠覆的对象

而在征求意见稿正式发布的当天,苏宁就因无法忍受京东对天天快递的不公正待遇,开始发声了,继而演变为多家快递公司对京东的控诉。

在商言商,京东为了打击竞争对手苏宁,拒绝使用对手控股的物流公司,并不是多么见不得人的事情,这也是大家喜闻乐道的商业竞争。可是,以维护消费者利益为口号,大张旗鼓地公然对抗一个大众和行业都翘首以盼的国家政策,那就值得商榷了。

因为,这份文件同时明确提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确保政府相关行为符合公平竞争要求和相关法律法规,维护快递业竞争秩序,不得出台违反公平竞争,可能造成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的政策措施。”

而京东目前的做法,显然就是在挑战这份尚在襁褓中的文件。最近,央视在热播一部叫做《将改革进行到底》的纪录片,表达着领导层对于改革的期待与力度。京东作为一个依靠互联网的改革红利,在最近几年迅速崛起的巨头,本该坚定地走在改革的最前沿,但是这一次,成为大企业并握有话语权的京东,却成为了过去自己希望颠覆的对象,依靠自己的市场地位,不是与对手进行真刀真枪的商业竞争,而是对“出身不同”的弱小合作者进行制约。这样一个京东,即便打着为了消费者的旗号,也并非消费者乐意接受的。因为哪家快递不好,消费者有着自己的判断,市场自然会淘汰落后者。作为购物平台的京东,根本没有权利“好心地”替消费者筛选。京东真正要操心的事情,是如何为消费者提供价美物廉的商品,避免被更多消费者调侃其为“二手东”。

多部门联合协调纷争?

当然,京东和苏宁的争斗,让人很轻易就能想到1个多月前阿里菜鸟网络和顺丰的撕逼,当时顺丰表示菜鸟网络说要关闭智能自提柜“丰巢”的数据接口服务,而菜鸟反击称顺丰主动关闭了丰巢自提柜和淘宝平台物流数据信息回传;四个小时后,顺丰回应称是菜鸟单方面切断信息接口。

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菜鸟和顺丰打架,惊动了作为邮政企业和快递企业主管单位的中国国家邮政局,邮政局出手之后,菜鸟和顺丰才重新握手言而。而这一次苏宁和京东的争斗,恐怕不止要主管电子商务的商务部出面了,毕竟,如果京东涉嫌凭借垄断地位进行不正当竞争,我国反垄断工作的三大主管部门,除了商务部,还有国家发改委和国家工商总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