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进入了重大转型历史时期。”人大副校长吴晓求近日称。

中国金融业已经历最奋进的时期,随着金融风险、监管的变化,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中国金融业势必将构建出新秩序。

“在这样一个时期,培养优秀的经济人才,特别是金融人才,显得非常得重要。”7月1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黄晓勇教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MFIN新合作·新金融”暨中美创新金融教育菁英人才储备论坛上表示,社科院研究生院不仅要培养一大批理论专家,更要培养更多的能够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用型的中高端的人才。

风险终结于金融创新

过去多年中国金融业的高速发展已积累了一定程度上的风险。

“我国经济金融经过上一轮扩张期后,进入下行‘清算’期;实体经济供需失衡,金融业内部失衡,二者循环不畅,结构性问题突出;一些市场主体行为出现异化,道德风险明显上升,而金融监管体制机制尚不适应。”人民日报7月15和16日以本报评论员的形式发表文章称,要严密防范化解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影子银行业务风险、资本市场异常波动风险、保险市场风险、房地产泡沫引发金融风险,切实防范金融网络技术和信息安全风险。

吴晓求认为,中国金融发生历史性变化有三大特征。一是金融结构法之声变化,预示着中国金融风险结构也在发生重大变化。二是科技对中国金融的深刻影响。三是中国金融的国际化程度在快速提升。

“美联储为首的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正常化’过程中的‘外溢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又放大了这些金融风险,导致潜在系统性金融风险上升。”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执行董事章俊称。

受累于当前一行三会的金融监管体制下,重复监管和监管真空并存,过去几年金融体系中,在金融创新名义下利用我国分业监管制度来进行监管套利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系统性金融风险上升。

7月14日至15日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

该会议给出了金融监管体系改革明确的答案,决定“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强化人民银行宏观审慎管理和系统性风险防范职责,落实金融监管部门监管职责,并强化监管问责”。

“金融改革最终的是金融创新。” 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希勒(Robert J. Shiller)在其著作《新金融秩序》中写道:“风险终结于金融创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