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部很火的电视剧,不论我在哪个媒体或社交平台杀时间的时候都会看到围绕着这部剧的剧情和人物的讨论。这部改编自香港著名作家亦舒(改编较大)的同名电视剧《我的前半生》讲述了一位迷失在老公和孩子的世界完全丢弃了自己的全职太太子君在婚后遭遇婚变,痛苦过后,最终找回了独立自我、同时寻到新爱情的故事。

故事涉及家庭主妇,出轨小三,中年离婚等广大人民群众常见无新,百议不厌的嚼舌根、下酒菜性质的话题,所以热度一直不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几日入伏,高温,我本想避一避一切热的东西,可当看到剧中饰演小三的吴越的微博被大批网络暴民的谩骂和口水攻陷而不得不关闭评论;饰演子君丈夫俊生的雷佳音被骂到不得不出来自己主动骂自己;部分大脑尚存的网民为这两位演员辩护一下,或者只是发表己见表示子君的确不值得爱的言论,就被一群“逻辑大家”、“大脑嘴炮”们反呛:你这么说一定是小三或者准备做小三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着那么多人闭着眼睛站在道德的高地上可以没有成本的乱开枪、狂扫射,伤害了众多无辜群众的名誉、感情和大脑,并且还可能伤害到我们下一代的社会环境,作为一名生在红旗下,长在阳光里的貌美小姐姐,我今天就抛开吃相好不好看的包袱来坦诚的谈一谈我的几点感想。

一、道德是理想化的人性,但人性并不理想

自古以来先有鸡后有蛋的问题我不敢妄议,但先有道德还是先有人性的设问简直就是一道送分题吧。不管你喜不喜欢,乐不乐见,人性一直以来都是善恶两面并存。后来生出的道德是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而创造出来的规范,目的是为了抑恶扬善,希望大家对此保持认可和敬畏,以便使人类生活在一个整体上和谐的社会氛围中。道德发挥作用的手段主要靠自觉,但自觉在某种意义上又是反人性的,所以更是靠着他人的监督、社会的舆论以及个人人性中对于他人监督以及舆论的忌惮。

在特定的文化、时间段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区域或者国家内部,道德是会有一个约定俗成的标准。同样,随着时间、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文化的不同,道德的标准又会有所不同,甚至存在很大差异。

但不管标准如何、差异如何,整体上具有社会属性的人类都会对道德本身甚至道德这个概念有所忌惮。所以往往就会出现我最见不得的情况发生:某些人总把道理问题上升到道德问题,对他人进行道德攻击和道德绑架,从而为自己牟利(情绪上的或者实质性的)。

比如最近我看到好几个关于老大爷的新闻:

一位老大爷在公交车上要求一个女孩让座,累了一天的女孩不想让,于是老大爷批评女孩不懂敬老,以道德的名义、以教做人的名义理直气壮的打了那女孩。

一群大爷大妈在篮球场上跳广场舞,挤占了年轻人打篮球的空间,年轻人想交涉,可是敬老的道德优先啊,于是一来二去觉得被冒犯了的大爷大妈们对某一想要讲道理的年轻小伙子打骂了起来。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我想跟你讲道理,你却跟我讲道德!

于是,当网略暴民将对电视剧中小三的情绪发泄到吴越身上的时候,另一群网民想跟他们讲讲道理,劝解他们讲讲道理不要乱喷的时候,暴民们就开始理直气壮的跟网民讲道德了:你一定也是小三吧!

这种情况想必很多人都经历过,类似的例子也就无需多讲。

借此,我想说的是:

虽然我看到这种情况或者亲身经历这种情况真的会非常、非常、非常无奈,甚至愤怒。但作为一个人性的载体,一个受益于人性也被人性折磨或伤害过的成年人,我时刻告诉自己,这就是人性,不论喜欢与否你都只能正视并尊重它的存在,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它,并学会与之相处。

道德是个好东西,它的存在也正是源于人类认识到了人性中的恶,才发明了道德来对人性折射出来的行为进行规范。但它毕竟只反映了人性的一面,道德不等于人性;道德是理想化的人性,但人性并不理想。

喜欢并追逐漂亮的、善良的、优秀的、新鲜的、美好的另一半是人性。这是一个中性的特质,至于最后这个人性特质是为你所用还是最终毁掉了你的婚姻,完全取决于你是认可、尊重、重视并利用好它;还是否认、忽视它,并单纯的拿忠诚、责任这些美好的道德品质来与之对抗。

你若非要固执的拿道德去对抗人性,那么我是真的替你捏把汗。

二、感情和婚姻中要讲道德,但并不讲究政治正确

既然我们讲到了道德这个高大上的概念,那么我们不妨探讨一下婚姻中最大的道德标准应该是什么?我想既然说到了“应该”,就有一定的主观性,就我个人而言婚姻中最大的善,也即最大的道德是令彼此都幸福,说白了就是两个人在一起过得比一个人单身生活要好。

那么这就是婚姻中唯一的道德标准了么?

假设现在你手上有一种投票权,有两个选项:夫妻关系是至死的、永久的,婚姻关系一旦缔结,不论出于何种原因,双方均不许离婚;另一个选项是出于合理的缘由,双方可以解除婚姻关系。得票多的选项将被立法并严格执行。讲真,你会选择哪一个选项?

我想,相生的情感关系一定会选择第二种,寄生的情感关系很可能会选择第一种。

不论选择哪一种,人都是一种追求安全感的、天生会避险的动物。有选择退出即离婚的权利,也是一种追求安全感和避险的表现。

所以,婚姻中退而其次的善和道德就是在选择结合的权利的基础上,一旦婚姻变成了煎熬,大家都有选择结束这段关系,并继续追求新的幸福的权利。

当然,还有其他非常重要的道德品质:彼此忠诚专一、彼此负责任,这些也都是实现以上两个最高道德标准的手段中的两种。

恋爱讲究感觉,婚姻需要责任。两个人一旦决定走入婚姻,就代表默认了彼此忠诚和负责的承诺。

但初中物理老师强调过:这世界上唯一确定不会变的就是变化。你的另一半会变,你也会变,理想的情况是双方的变化方向和步调是一致的:都想过小富即安的安稳小日子或者都想过努力实现个人理想的奋斗生活等等,每对恋人的想法可能不一样,但恋人彼此间就应该在婚前达成一致。

那么在这里,婚姻中的责任和忠诚也包含了当一方觉得另一方没有跟上共同进步的步调时,要用合适的方式提醒和拉动TA,也即感情和婚姻是真的需要努力的,但若努力真的无果且无望,双方慢慢变得不再是“一路人”,有的人选择“将就”、有的人选择分开,不论作何选择,其中滋味都是当事人自己咽下或享受。

于我个人而言,反而觉得第二种更符合所谓的感情和婚姻的道德:如果不幸福,何不跳出来,反而有继续寻找幸福的机会。对这一点,我深信不疑。

这种深深的相信来源于我的原生家庭。父母不和多年,但每每走到离婚边缘,又以民政局要求多、离婚麻烦以及为了孩子的低级借口折返回来。一开始两人闹离婚,小小的我也曾深深恐惧过,觉得爸妈离婚就跟天塌了一样,我将从此被电视剧里演的、邻居口中讲的那种邪恶的后爸或后妈虐待,我的人生从此就毁掉了。

随着时间的拉长,我见证了更多父母间的争吵;更多时候的平静日子里,我感受到的是她们之间的冷漠和低气压。

在这种无爱的家中,我被痛苦的茧包围着并慢慢长大。可记忆中永远抹不掉的是每次尚未从她们争吵后的恐惧和委屈中走出来的我弱弱的表达不满的时候,爸妈总会愤愤的对我说:还不都是为了你!!!

哦,原来都是我的错,那如果没有我会不会就好了?!

长大后的我总会劝他们离婚,就当是为了我!可是他们还是不离!人总会长大,总会成长,慢慢的我终于搞懂了,那个维系着这个错误婚姻的真凶并不是我,而是民间信仰、社会舆论中的那些所谓的政治正确。

也即不论出了什么问题,有什么矛盾,婚姻还是要维持的,离婚是要让人家在背后戳脊梁骨、要被人笑话的。在很多人眼里离婚意味着失败,哪怕没有什么人生成就的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普通人,就更不愿意承认和面对这样的失败了。

周围所有的人都在说:“劝和不劝离”,“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不就是过日子么,过日子就这样”,“将就将就这辈子就过去了”,

每每听到这些声音,我就想,你XX的都知道一辈子很快就过去了,还这么潦草的面对自己的人生和幸福,如果这不是真正的失败还有什么是?!

你们总是这么讲究所谓的政治正确,政治敏感性这么好、政治觉悟这么高,你怎么不去政治局当常委呢?!

需要将就和咽下的从来都不会是幸福,那么如果讲道德的话,这段婚姻还符合道德标准么?你只活一次,哪怕你人到中年突然发现深陷死水一般的婚姻,出于习惯或者各种自欺的理由,你不敢走出这婚姻,难道剩下的人生岁月就不值得好好对待了么?

在这里我要特别揭露一下所谓的“为了孩子”这个千年烂梗。

做父母的如果感情不好,请记住,永远、永远、永远也不要以“为了孩子”这个看似政治正确实则自以为是、可笑至极的理由来维持你们那痛苦的关系。更不要告诉孩子,你们是为了孩子的幸福才牺牲了自己继续寻找和创造幸福生活的权利!!!

这个锅,不应该由孩子来背!

对于父母的关系,孩子其实比大人更敏感,他们只是不说而已。如果你在这段婚姻中觉得痛苦,那么孩子要在痛苦的基础上再加上恐惧。父母之间没有爱,也一定给不了孩子真正的爱,而缺爱的孩子长大后是不容易获得幸福的。

另外何为完整的家庭?到底是形式上有爸爸、有妈妈,但完全没有爱的家庭完整?还是单亲但有满满的爱和快乐的家庭完整?还是重组后充满关爱和快乐的家庭更完整呢?小时候我以为有爸爸妈妈的家才完整,但长大后回头来看,那只是形式上的完整,实际破碎不堪,丑陋不堪,痛苦不堪,折磨人至极。

作为当事孩子和过来人,我想说如果真的是为了孩子,请你记住,有爱的重组家庭比无爱的原生家庭更能够让孩子幸福。

而且,你必须知道,及时止损是人生的一堂必修课。

三、贤妻良母并不是一个具备完整人格的角色,你若丢了自己,让别人去爱谁

刘瑜写了一篇名为“但不要只因为你是女人”的文章,极富意味,摘取其中若干句与诸位分享:

“对我自己来说,女性这个性别之所以成为一个负担,就是因为女性都太沉溺于爱情这档子事了。得不到爱情时就天天叹息,失去了更要叹息,就是得到了,也不知道怎么搞的,好像总不是她想得到的那个。所以我认识的女孩女人,从十几岁的到几十岁的,个个都像是职业恋爱家,每天翻来覆去地分析她那点破事,她说不厌,她的闺蜜也听不厌。”

“如果这些女孩把她们得不到的痛苦、失去的痛苦、不得其所的痛苦统统给转化为创造性活动中的生产力,这该是生产力多么大的一次解放啊,这个世界又会冒出来多少女爱因斯坦、女托尔斯泰、女贝多芬、女比尔盖茨啊。”

“可是女人不。她们不要生产力,非要蹲在那点感情坑里死活不出来。俗话说,病树前头万木春,人家偏不要那万木春,就要死死抱住那一棵“病树”。”

“这深深地让我感到,女人跟男人根本不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女人背着感情的包袱跟男人事业竞争,好比一个人戴着脚铐跟另一个人比赛跑步,没法比。”

“再说了,有时候我真的搞不清女人是真的被上帝陷害成这样,还是潜意识里是用爱情来逃避更大的社会责任与更浩瀚的自由。”

犹记得第一次看到这篇文章真的是不自觉的莞尔,继而苦笑、直至笑出声来。

这说的不就是你、我,还有身边的很多女人么。这些女人以男人为中心构筑自己的世界,直至在这个世界里不能自拔。

前几日见了一位已婚已育的女朋友。聊到婚姻生活她说自己最想做的就是一个贤妻良母,体贴老公、照顾孩子,如果需要,就把工作辞了。看着她满脸洋溢出来的满足感、眼角的笑意和上翘的嘴角,我替她感到幸福,也感到担忧。

我没忍住问了一句:“那你自己呢?”,朋友困惑又懵懂地望着我反问:“嗯?什么自己?”。

从字面意义上来看,贤妻良母是围绕着男人构筑出来的角色:男人的贤妻,男人孩子的良母。

封建时代的女性基本没什么社会地位,也就勿论什么社会角色。除了做三姑六婆等这些上不了台面的“职业”,裹着小脚的女性只能守着“三从四德”,“三纲五常”这些不可触犯的纲常规范在家庭的物理和精神空间中过完这一生。

“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夫为妻纲”,一切都只能以男人为中心,仿佛身体和精神一辈子都被拴在了男人的裤腰带上!

幸运的是,现代女性生活在一个提倡妇女解放、男女平等甚至女权主义抬头的世界。我们被赋予了构建和丰富自己世界的权利。

不幸的是,仍有众多女性一辈子的心思、情绪、人生选择都围绕着一个男人。就像是刘瑜所说,若不是被上帝陷害,那就一定是潜意识里面因为惧怕、因为软弱或者其他什么理由而逃避更大的社会空间、社会角色、社会责任和那不是每个人都能掌控的自由。

在这里我不是说贤妻良母有错,事实上,婚后我也希望自己是一个贤妻、一个良母,因为我爱自己的先生、我爱我们的孩子,我想给他们我所能给的最大的温柔和美好。但我不会忘了,贤妻良母不是具有独立人格的角色,而是因着丈夫和子女的存在而存在附属角色。所以婚姻中,我首先要是我自己,有我自己独立的精神世界,有我与世界对话而不至于脱节的沟通机制。

我可以有自己的工作,也可以选择做全职太太。很多人对贤妻良母和全职太太都有误解,认为其价值就只是照顾好丈夫、孩子和家庭,所以很多人就真的这么做了,是时候重新认知这个角色了。

全职太太的世界不应只有先生和子女以及家庭事务的方方面面。全职太太可以有自己的朋友、自己的爱好、甚至还可以趁机将某项兴趣修炼成可能用来谋生的技能。全职太太可以是一家的主心骨,为全家提供难得的情绪价值。丈夫事业上有烦心事,你能够倾听甚至点拨,他起个什么话题你都能接得上话,有的聊;孩子成长中的问题你都能一一解决,家族关系也能处理的妥帖。

毕竟,放弃工作不等于放弃成长,放弃了成长就等于放弃了自己,放弃了自己你还有什么能力去做一个贤妻良母呢?一旦没有了自我,你让你的丈夫去爱谁?爱你?你是谁、你在哪儿呀?!

就像《我的前半生》里面的子君,她起微信名字那段最能反映这种自我的丢失。

某种意义上,婚姻关系可以分为两种:相生式情感关系和寄生式情感关系。

相生式情感关系里,男女都是有着独立精神和物质能力的个体,两个人互相吸引,互相扶持、互相给予,互相促进,两个人通过彼此看到并享受了更大、更好的世界。两个字总结起来这种关系是“享受”。而一旦因为某种原因不得不分开,那么两个人还是可以互道珍重、各自安好,并有能力继续找寻幸福。

寄生的情感关系里一方对另一方或者在情感上,或者在物质上或者在情感和物质上都有极大的依赖性;对方情感或/和物质提供的变化,对一方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一方的喜好情感、物质生活都几乎完全寄托在另一方身上,当另一方的情绪或者物质提供出现变化,一方就会觉得“天都塌了”!

在这种情感关系中,寄生物大部分时候是女性,寄主是男性;当然反过来也是有存在的。

很明显,电视剧里的子君与俊生的关系就是寄生式情感关系。子君已经完全失去了自我,所有的心思情绪都在俊生和孩子身上,她自以为这是牺牲和给予,但实质何尝不是一种歇斯底里的捆绑,俊生最终的逃离也就再正常不过了。

说到这里可能又有人要指责我:你这是为陈俊生出轨开脱,我只想说,当然不是。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还有一种,就是我跟你讲人性你却跟我讲道理。

出轨有错,小三无耻,我们都会讲,但有什么用呢?抵不过人性!所以少争论对错,多充实自己。

这些话也献给我那位一心想做贤妻良母,甚至可以放弃工作的朋友,我希望你能意识到我问你的那句:“那你自己呢?”的意义。

最后,祝福大家都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