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都讯 记者黄茜发自北京 西北民族大学文学院教授张向东的新著《民国作家的别材与别趣》近日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该书为张向东课业之余“妙手偶得”,资料搜集长达十余年之久。论述的对象,包括鲁迅、胡适、顾颉刚、罗家伦、易君左、丁玲、洪深和李健吾。

民国时期的“作家”并非单一的“写作者”,而实实在在是饶有情趣的“博雅”之士。譬如鲁迅尚侠、爱戏、精研美术,胡适为《竞业旬报》画过滑稽漫画,顾颉刚深有传统书画造诣……张向东借南宋诗论家严羽“别材”、“别趣”的说法,来概括八位作家鲜为人知的个人兴趣、艺术创作和人格风范。

如张向东所言:“不了解一个作家复杂的人生轨迹和多样的兴趣爱好,就无法全面、深刻地理解并评价作家本人及其作品。”探究经典作家生活当中的零星小事,“既可补文学正史的‘粗疏’,也可赋予文学研究以立体感和生命感。”

南都:你为什么起意写民国作家“别材与别趣”这个题目?

张向东:我并不是先有了这个题目才写这本书的。大概有十多年吧,看到自己感兴趣的某个作家或某些资料,断断续续写下来,最后凑成了这本书的框架。

回过头去再想,我们研究现当代文学,都过于注重启蒙的、现代性的一面,而把某些作家身上的非启蒙的、非现代性的方面或现象忽略了。比如旧诗词,郁达夫、鲁迅等人,是写得非常出色的。

南都:“别材”和“别趣”分别指代什么呢?

张向东:我想到严羽关于诗有“诗有别材”、“诗有别趣”的说法。其实我的“别材”、“别趣”在书里也不能太坐实。如果拿“别材”来套这本书里的内容,指的就是“现代”文学之外的东西,比如作家的绘画,作家的旧诗词等。“别趣”我认为就是这些作家身上显示他们性情的一方面,比如鲁迅的版画收藏。李欧梵上世纪80年代去上海考察鲁迅故居,发现鲁迅的卧室里挂着裸体画呢。我们都认为鲁迅是一个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所以李欧梵特别提到,在鲁迅身上,有被别人遮蔽和压抑的东西,也有被他自己所压抑的非常有情趣的方面。

鲁迅印制的国外版画,都会配上自己的文字介绍。他讲瑞士艺术家凯亥勒的绘画:“他配列光和影,指明颜色的浓淡;他的作品颤动着生命。”鲁迅对这些美术作品的鉴赏真是非常生动的。

还有李健吾,他本来和巴金、朱光潜的私人关系非常好。但是,在坚持文学见解的时候,他跟人论战,几乎要到朋友反目的地步。他们真的是能够把自己最个性的方面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这是我对“别趣”的理解。

南都:你认为民国作家为什么普遍较为“博雅”,拥有美术等多方面的才华?

张向东:关于现代作家与美术的问题,材料是很充实的。比如说苏雪林、艾青、丰子恺……在现代美术史上有造诣的作家是很多的,也是非常有趣的。

中国传统文人琴棋书画皆通,个人的艺术学养都是比较全面的,这对他们的文学创作,意义非同小可。现代作家不仅学贯中西,也多受传统艺术的滋养。拿个人的文学才华来比,绝大多数当代作家都和现代作家是没法比的。

南都:你从哪里挖掘发生在作家身上的“小事”?资料的搜集想必十分琐碎?

张向东:在阅读清末民国报刊的时候,我发现,报刊上有许多非常有意思的“文人事”。后来,我20 0 8年到20 10年在华东师大跟陈子善老师做博士后研究。陈老师在近现代文学史料的发掘整理方面成绩斐然,研究思路也非常成熟,对我影响很大。

后来我申请到一个国家项目“清末的白话报刊与文学革命”,看清末、民国年间的报刊看得多。真是所谓“无心插柳柳成荫”,无意中却发现了许多资料。

南 都 :挖 掘 作 家 在“主业”之外的兴趣爱好,对研究者而言有何特殊的意义?

张向东:我们以前读作家写的东西,以为这就是他身边发生的真实的事情。真正念了文学才知道,作家的作品里有些东西是他虚构的,有些东西是实有的。但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有些作家思想当中的某些方面,被他有意地压抑了。

从文人交往这方面介入,往往会发现作家的性格当中还有非常突出的被压抑的另一面。作家“ 主 业”之 外 的 兴 趣 爱好,对我们了解那些被压抑的思想是很有意义的。不了解一个作家复杂的人生轨迹和多样的兴趣爱好,就无法全面深刻地评价、理解一个作家及其创作。

探究经典作家身边的“小事”和挖掘逐渐被文学史遗忘的“边缘”作家,既可补文学正史的“粗疏”,也可赋予文学研究以立体感和生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