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沈宓 图/刁娟 十二

第一次见到刁娟和她的作品,是2014年10月份在浙江东阳举办的世界手工艺大会上。刁娟跟随自己的老师康宁一起,参加了展会。刁娟的刺绣作品,简洁、空灵、通透,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惜行程匆匆,只来得及交换了联系方式。

再见刁娟,已是初冬,约在她位于南山脚下的工作室里。工作室由一套清水房稍加改造而成,刁娟只是刷白了墙,布置了灯线,在落地窗附近安置了绣绷。而她的作品,就安静地摆放在墙壁的搁板上,和她多年来收集的老物件一起。走入房间,如不留心,还真难察觉这些写意的石头、激荡的浪花竟然全都是刺绣作品。

他山之石手上针

刁娟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跟大多数专业院校毕业生一样,刁娟毕业后也开始了自己的纯艺术道路。她最初的打算是,好好画油画,和画廊合作,再额外干点自己喜欢的事儿。可是,纯艺术这条路太清苦,人又必须得吃五谷杂粮,刁娟又转而去了院校办的美术杂志干起了发行。奔波了一段时间后,发觉自己还是更爱画画,又辞职回家,重新拿起画笔。

3年前的某天,刁娟正在潜心准备作品。凑巧研究了几幅刺绣的作品,发现丝线这个材质很特别,虽然最后的成品同样是平面,但却有不一样的视觉美感,如果将丝线应用到正在进行的作品上,应该会有很大的突破。

但自己除了小时候玩过绣绷,实际上完全不会刺绣,只能拜师学艺。刁娟了解到蜀绣大师康宁的绣庄就在重庆,正在招收徒弟,就干脆上门自荐报了名。有美术基础,又有悟性,经过康老师的一番指导点拨,刁娟很快就上了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算是很幸运的人,在30岁以前就能清楚知道自己以后想要坚持做下去的事。”刁娟一边沏茶一边说。与刺绣接触的时间越久,刁娟就越发觉感受刺绣的魅力,它的色彩表现力是其他所有油画颜料无法呈现的,而这样的表现力,又刚好符合刁娟对自己作品的预设。

于是刁娟干脆沉下心来认真学习刺绣,三年时间里,刁娟只是偶尔画画,剩下的时间几乎全都用在了刺绣上。绣庄、工作室、家里,都能看到刁娟的绣绷,“我喜欢同时开始几个作品的创作,并不强迫自己一定要完成一个作品后才开始下一个作品”刁娟淡淡地说。

这从刁娟作品的风格上,可见一斑。刁娟在绣庄里创作的作品,并不算独辟蹊径。而是跟随同门师姐妹一样,选用具有中国传统风格的题材进行创作。刁娟有幅正在创作的绣品,以牵牛花为主题,从花蕊到花瓣,选用了深深浅浅的蓝。微微绽放,仿佛还带着晨间的露珠,让人一眼见到便忍不住说出牵牛花的另一个名字:夕颜。

不绣繁花绣清雅

刁娟在工作室和家里创作的作品,则将个人风格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而这些作品能通过刺绣完美呈现,刁娟都归结于自己良好的油画功底。“油画基础对我刺绣的创作影响很大。一是对形的理解,同样的物品,对我来说就可以看成其他形式另一种表现;二是上色,刺绣时我基本不会按照既定思路按部就班,大多数时候都是自由发挥。只是把山的形状勾勒出来,描绘在绣绷上,剩下的全都即兴发挥。”

刁娟放在桌上的稿子很简单,寥寥几笔勾出的山的形状,没有浓墨重彩,甚至没有黑白灰的色彩渲染。“而且,一股丝线共16丝,市面上很多大批量生产的绣品都用6丝甚至8丝来刺绣,成品很粗糙。工艺作品一般用4丝左右呈现,而我的作品通常用1丝来刺绣,最多不会超过3丝,所以作品的质感非常细腻,像是用笔画出来的油画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刁娟对自己的作品很是自豪。尽管自己的作品目前全都是单面绣,但刁娟也打破了传统刺绣的选择习惯,选择了通常情况下,只有双面绣会采用的半透或全透的布料,视觉更清爽、简明。既能优美表现刺绣细腻的“笔触”,又能体现传统技艺的现代感。

刁娟的个人创作,有两个系列,一个是以石头为主要图像的“石”系列,而另一个以水为主要图像的作品,刁娟还没有想好名字。选用石头和水来创作,也是刁娟对自己刺绣作品的考量,不管是拜师学艺的绣庄还是刺绣行业,都很热衷于选用传统书画为刺绣题材。单一的石头和奔流的波浪,虽然看上去简单,但不管是配色,还是形态,都有最专业的思考和把握。

就连装裱,也完全不同于传统的刺绣作品。刁娟将油画的装裱法,应用到了自己的刺绣作品上,用油画装裱内框的方式,将作品嵌入并固定,使成品看上去更具有当代艺术品的感觉。

不是在绣庄,就是在工作室,刁娟很满意现在的工作状态:静得心,沉住气,绣自己喜欢的山山水水。和许多85后不一样,对于人生和工作,刁娟有很清晰的思路和想法,她一早打定主意在刺绣这条路上走到底。

“因为太喜欢绣了,如果可能,未来我想把这样的思路和技艺也传递到亚洲其他地区去,比如日本和韩国。再以后的事,就不想太多了,一切皆有可能”刁娟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