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想看最新海外猛料,最快海外商情,就来海外情报社(微信ID:topnews-9)

原创声明

海外情报社原创,转载请务必按照转载须知转载,侵权必究!

参考资料:财联社、第一财经、胡润研究院《2017中国企业跨境并购特别报告》、投资界

投稿及建议,请联系 tougao@topnews9.com

如需转载请后台回复“转载”查看转载须知,否则一律举报!

去年,可谓是中企海外投资井喷的一年。

诸多中企都争先恐后地加入到海外买买买的行列之中,几乎每天我们都能刷新出一条中企在外买公司、买地产、买球队的新闻。

中企海外扬帆的势头凶猛,但这片深海中也暗藏着难以回转的风险漩涡。

在一年的疯狂之后,发改委站出来,为这些出海企业敲响警钟。

国家发改委政研室主任、新闻发言人严鹏程7月18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有关部门将继续关注房地产、酒店、影城、娱乐业、体育俱乐部等领域非理性对外投资倾向,建议有关企业审慎决策。

针对这一发言,央视也于昨晚制作了专题报道,为大家解读中企“海外并购”这一现象的风险和未来风向。

那么,近年来的海外投资已经发展到了让人担忧的地步了吗?

目前的现状如何?具体会带来什么样的风险?

未来,我们又是否会面临海外投资风向的转变呢?

1

井喷2016,这些企业“走出去”

2016年是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并购交易跨越式增长的一年,无论从宣布的交易金额还是交易数量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早在201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就已经创下了1456.7亿美元的历史新高,2016年则更为疯狂,同比增长18.3%,超过了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对外投资国

据胡润研究院数据显示:2016年一整年内,中国企业已经宣布且有资料可查的海外投资并购投资交易达到438笔,较2015年的363笔交易增长了21%;而累计宣布的交易金额为2158亿美元,较2015年大幅增长了148%

在这之中,民营企业成为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主要推动力量,其交易数量较上年增加了三倍,并在交易金额上超过了国有企业。

而这些民营企业的投资往往集中在房地产、酒店、影城、娱乐业、体育俱乐部等并不是以增加生产为背景的领域。

在央视的这档节目中,就曾点名苏宁投资海外足球的新闻。

苏宁控股集团副总裁孙为民对此回应称,“苏宁的产业战略始终是立足于国内市场的发展,海外市场的拓展是服务于国内市场发展的需要。”

投资国际米兰,一方面是为了更深入地学习国外经验,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和训练体系,提升国内足球水平;另一方面,也是依托国际米兰,提升苏宁品牌的国际影响力,有力带动苏宁零售网络的海外拓展,把中国制造的产品更有效率地带到海外。

此外,万达、复星、海航也是其中的积极买家。

前不久,万达大量出售国内资产时,社长就为大家盘点过万达的2500万海外资产。下面这张图,就详细整理了万达这几年的海外收购。

来源:澎湃新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海航是2016年最活跃的买家,在跨境并购前100大交易中,海航占了4笔,位居第一。

2016年,海航利用旗下各公司多路出击:

60.09亿美元收购美国电脑、网络和软件分销商英迈(Ingram Micro Inc.)全部股权;

收购卡尔森酒店100%股权(金额未透露);

100亿美元收购金融控股公司CIT Group旗下商业飞机租赁业务(原为爱尔兰飞机租赁公司Avolon);

2.475亿收购希尔顿25%股份,成该公司最大股东;

还收购了瑞士航空配餐公司Gategroup Holding AG、英国外币兑换运营商ICE、黑石旗下IT外包公司文思海辉以及维珍澳大利亚航空13%股份等。

复星则相对低调:

11亿美元收购印度制药商Gland Pharma 86%股权,是收购印度企业规模最大的一笔;

收购英国足球队狼队100%qufen;

1.75亿欧元收购葡萄牙最大上市银行千禧银行16.7%股份,成最大股东;

4.96亿人民币收购以色列护肤品牌AHAVA公司100%股权。

2016年,真可谓是墙外遍地开花啊!

2

墙外开花,但墙内其实可能很脆弱

或许有不解的海友要问了,这些企业进行海外投资,把中国的声音带到世界,壮我国威,有什么不好的呢?

再说,民营企业用自己的钱在海外“挥金如土”,纯属企业个体行为,该监管吗?

其实,别看“买买买”一时爽,看着挺豪迈,但随后的连锁影响并不小。

一方面,“拔苗助长 ”式的走出去,尤其“蛇吞象”式的海外并购,只会使企业陷入无法自拔的困境

企业若在自身产品、产业层面、管理经验、资本、人才、制度、文化等多个层面上还不具备世界范围的竞争力,就不具备海外扩张的综合本领。

根据咨询公司麦肯锡的研究,过去20年全球大型的企业兼并案中,取得预期效果的比例低于50%。具体到中国,有67%的海外收购不成功。海外收购的目的,比如获得先进的技术,大多都没能实现。

以上世纪80年代后期日本企业大肆海外收购的历史为鉴:

在1985至1990年期间,由日本发起的超过500亿日元以上的海外并购达到21起,这包括收购克菲勒中心和卵石滩高尔夫球场等地产项目,以及哥伦比亚电影公司、加州联合银行、MCA唱片公司、火石轮胎等企业。但这些收购大部分都给日本企业带来了巨大压力,并最后亏损退出

比较一下当时的日本和当下的中国,我们很多企业在技术能力、生产效率、企业管理、人才储备等很多方面,整体竞争力都不及当年的日本企业。中国企业的成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另一方面,民营企业海外并购所用的大笔钱财并不全是自己家的钱,更多的是从境内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来的钱

他们拿着这笔钱在境外大量购买资产,如果一旦出现失误,那么境内银行的坏账就会大幅度增加,增加境内的金融风险

另外,外汇资本的过度外流会冲击到中国的外汇储备稳定,进而会动摇人民币汇率的稳定,随后引起一系列其他的反应。首当其冲的将会是房地产市场,金融市场的稳定以及实体中较多行业也会随之受到非常大的影响。

并且,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尹中立在央视新闻1+1节目中评论道,近些年来,部分海外投资集中于并不是以增加生产为背景等领域,回收现金的能力不是特别强,或是一种转移资产行为,不排除有洗钱嫌疑

这便是监管部门站出来发声,进行海外投资行为管控的原因。

但这是不是就意味着未来“走出去”难上加难了呢?

说是变难,不如说是变得更加规范了。

现在监管控制的对象是以套利或者转移资产,非真实或者非理性的投资,正常的对外投资还是鼓励的,并没有方向性的转变。

对外开放总基调还是在不断向前迈进的,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的监管者出来防范潜在的各种金融风险。

相信在未来,我们会走一条更低风险、更有效的海外并购之路……

如需转载请后台回复“转载”查看转载须知,否则一律举报!

长按二维码打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点击黄色字体,头条哥给你惊喜哦!

|臭脚粉|无叶风扇|灭蚊灯|疏水T恤 | 毛巾 |

| 快客杯|运动水壶 | 助眠棒 | 背包 |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