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天这部片,看过的人几乎都不敢看第二遍,但每个人又都不该错过。

十点君特意请来我的好友院长,来给大家讲一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院长

来源:吐槽电影院(ID:tcdy007)

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

最近有一个消息:可可西里和鼓浪屿申遗成功。

算上这两处,中国的世界遗产总数,已达52处之多。

(鼓浪屿:喵喵喵???)

初看这则消息时,我内心几乎是纹丝不动的。

因为即便咱国家遗产总数达到100个,又能怎样?我没钱没时间哪儿都去!不!成!啊!

不过港真,一篇申遗成功的报道虽然简简单单,可背后该凝结多少无名者的心血与绝悟,我们恐怕永远都算不清楚。

那么,若一起重温13年前,陆川拍摄的这部《可可西里》的话,或许就能对这片土地发生过的故事,窥见一斑了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久很久以前,可可西里地区,还生存着近100万只藏羚羊。

可自1985年开始,当地遇上一季“淘金热”,人类涌入无人区,并在此处发现一种价值连城的软黄金——藏羚羊底绒。

于是,藏羚羊大规模遭到捕杀,家园沦为屠场,最严重的时候,甚至锐减到不足一万。

捕猎者的行径实在过于放肆,当地有关部门亡羊补牢,组建起一支巡山队,巡山队队长是藏族人日泰:

和还是很难遏制,捕猎者转变为偷猎者,见缝插针地实施着各种偷猎活动。

某天,从北京来的记者尕玉找上日泰,因为听说他准备筹建自然保护区,所以打算采访他。

日泰同意了,尕玉就跟着巡山队一同,深入可可西的无人区随访跟拍。

但这与真人秀里那种小打小闹不一样,无人区环境之恶劣,物资之匮乏,一旦出发,不是生离,就是死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有出发之前,很多队友都会与家人抱在一起,痛哭一场:

所有之前谈对象的,一入此地复单身:

日泰说这话的时候,是用调笑的语气。

但这些话让人真心笑不出来……

等到了可可西里,偷猎者要怎么抓?

巡山队员们没有套路,只能在藏羚羊聚集之地摆设路障,碰运气式盘查。

有时抓捕行动中遇到不配合的劳工,为了问出偷猎者的线索,他们还得“暴力执法”:

发现河对岸有偷猎者的行迹,毫不犹豫脱了裤子就渡河:

这一切,在来自大城市,来自“文明社会”的记者尕玉眼中看来,都显得不可思议。

可更令他毁三观的还在后头——

抓到了偷猎者,藏羚羊绒没收、罚款;结果做完这些,人只能放回去,因为巡山队的人:

这是一支缺钱少人难配枪的“困难”队,有人甚至一年都没拿到工资:

记者问,难道县里不能帮你们解决经费问题吗?

不能。

这意味着什么呢?赋予了他们使命,却没人负责他们的生死。

说到底,他们只是一群理想主义的志愿者罢了。

不仅如此,他们还不那么“纯粹”——

为了换食物,为了治病,为了活下去,他们会把没收的藏羚羊绒,拿出去一部分去卖钱:

听完这话,尕玉也不由得叹息:

“你说我该怎么写这篇报道?”

也对,要如何评价拼了性命去保护藏羚羊的一群人,到头来却得靠卖藏羚羊皮来活命?

同时,日泰还做过非常多,让人心情复杂的抉择——

当巡山的时间越来越久,物资耗损越来越加剧时,他没有带着队友折返,而是为了抓一个枪手,毫不犹豫把队友一个个全抛下了:

这么做的结果是,队友一个接一个死去,到最后,只剩日泰和尕玉两个人,还撞上了偷猎者的大部队……

他的形象,与我们传统所认知的“英雄”都不一样。

你很难去评判其行为的正当性,也不好界定这么做,到底值不值得。

或许这种形象本就不容外人置喙,他们在做什么,只有他们自己心里清楚:

巡山队员如此,盗猎者亦然。

他们很贪婪也很残忍——

藏羚羊身上最值钱的部分,是底绒。

这是贴着藏羚羊身体生长的软毛,不能像绵羊毛那样靠剪子剪下来。

所以,盗猎者会选择粗暴枪杀,然后趁尸体还没冷却,整个儿剥皮,回去再慢慢抓绒:

每一年,巡山队都能找出一万具左右藏羚羊的尸体,并亲手将其埋葬:

他们也很贫穷——

以前这些人都是放牧的,养牛养羊养骆驼。

可后来,草场变成沙漠,牲畜没了食物,全死光了;游牧民也没得吃,快活不下去了。

为了生存,他们猎杀藏羚羊,找剥皮工剥皮,一张皮开价五元。

可与此同时,他们又尚存慈悲——

有位巡山队员中途病倒了,盗猎者帮凶的儿子救了他:

最后面对孤身一人的记者,盗猎者又为他指了一条离开荒原的出路:

在那个世界,善恶对错的评判标准似乎失效了,人性变得既朴素又复杂,让人想说些什么,又好像只能沉默。

……

陆川拍摄这部《可可西里》,最开始是受南方周末一篇报道的影响。

起初,他计划拍一部环保片,中间带一些警匪元素,目的是呼吁观众保护大自然。

可等真到了拍摄地,看到生活在当地的人之后,他的关注点却改变了——

他更想表述,在那里拼命活着的,人们的生存状态。

而只要聚焦于人性,善恶的边界就会被模糊掉,以至于等真拍完后,陆川自己回过头再看都会说:

太残酷了,简直没人性,真不像是我拍出来的

其中有一个角色,我看完以后特别揪心——巡山队员刘栋:

这是个特别老实的人,跟在队长泰日身边,让干什么就干什么,任劳任怨。

队友生重病,他开车送人去就医。用传统的“头悬梁”来防止睡着:

到地方时,累得爬都爬不起来了:

可这么一个厚道耿直的男人,转身却“不要脸”地反复向女友讨钱:

可他女友的钱,每一笔,都是靠出卖身体换来的啊!

等要到了钱,刘栋第一时间是拿去支援队友——

腹地条件艰难,食物和水渐渐耗光了,他凑钱换取了物资,赶去送给大部队。

可想不到,在半途时,车子陷在沙里没法开了,只能手动徒步把东西搬过去。

结果没走几步,他居然就遇上了流沙:

所有挣扎皆是徒劳,手里什么也抓不到,嘴里啥话都讲不出,默默等待黄沙将自己淹掉:

或许,刘栋这荒诞又震撼,悲壮又无力的结局,便是当地居民生存环境的一种缩影吧?

此外,《可可西里》中,巡山队队长日泰是有原型的——

真人名叫杰桑·索南达杰,多年致力于可可西里地区的生态保育工作,1994年死于盗猎者之手:

在他生前曾说过一句话,

现在国家只关注着东部经济,西部要引起重视,也许需要一个烈士。

这句话其中的分量,身在纸醉金迷现代社会中的你我,又有多少人能体会呢?

而后,预言居然兑现了!

杰桑·索南达杰牺牲以后,果然引起了舆论震惊,“可可西里省级自然保护区”很快被批下来,当地建立起保护站,以救治和保护濒危的藏羚羊。

这么多年过去,当年主犯被枪决,无数人被其事迹感染,奔赴当地担任巡山队员,藏羚羊的数量逐渐回升,如今已有6万多只。

生态圈一切都息息相关,藏羚羊如果灭绝,可可西里的美丽也必不复存在。

换句话说,若无当年的杰桑·索南达杰,就无今日的申遗成功。

我无法和大家讨论,用一条人命换一个世界遗产,是不是一件值得的事。

只是忠于理想,“道之所存,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魄,也足够让我折服了!

最后,想告诉大家一件事,导演陆川在拍摄《可可西里》时,忠于表达人性,而安排了非常多穷凶险恶的处境。

可实际上,可可西里没有流沙坑,那是一个广袤静谧,苍寂绝美的地方,生活在那里的人条件虽然艰苦,但都由衷地为家乡感到自豪与开心。

况且,看到《中国国家地理》拍的这张照片,再险再难再没钱,也必须去一次好嘛!

▼点击图片,看更多好戏: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关注:十点电影

欢迎把十点电影推荐给你的好朋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