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明朝的建立过程中,朱元璋依靠的是那些儿时的玩伴、淮西老乡以及投奔而来的各路战将,这帮子人后来都成了开国功臣,不过在朱元璋的一生中,还有一群重要的人,容易被我们忽视,那就是他的义子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元璋曾经养了很多义子,在日常生活中,朱元璋对义子以家人对待,而且这些义子们在明朝建立和国家治理上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其中有五个义子对明朝的影响比较大。

李文忠是朱元璋大姐的儿子,小名保儿,至正十四年(1354年),李文忠投奔朱元璋。当时的朱元璋还没有儿子,除了亲侄子朱文正之外没有其他亲人,于是他把李文忠收为义子,请文人教他文化,又让他学习兵法。可以说,在朱元璋的义子中,李文忠还兼着外甥的身份,是其中最亲的一个。

沐英,定远人,他的父亲早逝,与母亲一起生活,8岁时母亲又去世,成了流浪儿。朱元璋在行军打仗时遇到了沐英,收交马皇后抚养,成为了义子。他因年龄小,连父母姓氏都不知道,于是朱元璋给他取名为沐英。18岁时,朱元璋就命他随军打仗,用为帐前都尉,侍奉左右。

何文辉,滁州人,至正十三年(1353年)朱元璋攻下滁州时何文辉14岁,被朱元璋收为义子,改姓朱,后被朱元璋任用为天宁翼元帅,镇守宁国。

徐司马,扬州人,9岁成了孤儿,至正十四年(1354年)被朱元璋收为义子,改姓朱,小名马儿,年事稍长后,在朱元璋身边侍奉,后出任总制,跟随常遇春镇守婺州。

平安,其父亲平定官至济宁卫指挥佥事,在攻打元大都战役中牺牲。朱元璋在平定在世时就把平安收为了养子,改姓朱,并让他承袭父职。

朱元璋一共有20多个义子,除了以上介绍的五位,知道名字的还有朱文刚、朱文逊、金刚奴、真章等人。朱文刚和真章随同耿再成镇守处州,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当地发生叛乱,朱文刚于真章均战死。金刚奴镇守过衢州,朱文逊在太平战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外姓或是改了朱姓的义子在朱家,与朱元璋夫妇以及亲儿子朱标等人以父子、母子、兄弟关系相处,其乐融融,建立了很好的感情。在朱家,对义子,不管是父母兄弟,均以小名相称,以显示其亲热。朱元璋不仅与义子有感情,对他们的儿子也有家人之情,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给他们起名字,如李文忠的三个儿子,李景隆,李增枝、李芳英的名字均出自朱元璋之手。

1368年,朱元璋称帝后,对义子们长期以家人相待。洪武十八年(1385年),朱元璋任命沐英的长子沐春为后军都督府佥事,按照规定这个职位是需要先做一段时间试用期的,但是朱元璋说:这孩子是我自家人,不用试用,于是就给了他实职。

朱家是一个大家庭,难免也会出现矛盾,义子外出做官,也有不称老人家心意的地方,所以朱元璋看到不高兴的事情都要严加训斥。太子朱标与这些义子兄弟们相处很好,一旦获知朱元璋要惩罚义子,便会及时告诉马皇后,让起出面劝解。

正是有了马皇后和朱标的居中调停,朱元璋的义子们在洪武朝的几次大案中都没有被牵联,只有徐司马的两个儿子被列进了蓝玉党而遭到惩处,那是因为当时徐司马已经去世,马皇后和太子朱标也都先后去世,没人从中劝解。

朱元璋重感情,这些义子们自然也孝顺。其中以沐英的表现最为突出,当马皇后死时,沐英伤心痛苦,直到咳出血来。他与朱标的关系最好,当从南京传来太子去世的噩耗之后,沐英急出病,不久便死在了云南,时年48岁。

朱元璋的这些义子们,为大明的开国立下过汗马功劳,但他们功成名就之后,朱元璋便让他们独立生活,并恢复了本姓,在复姓时,朱元璋向他们说明了收养时的真相,义子们虽然不姓朱了,但心中更感激朱元璋。

从洪武一朝那些开国元勋们来看,这些义子们的下场相比其他功臣们来说,其结局要好的多,说穿了,朱元璋天生就有一种护犊子的情结,不管是亲生的还是领养的,往往都不会太较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