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一队考古队员进入到秦始皇陵中,他们原本想探索里面到底埋藏了什么东西,可是没想到他们刚进入秦始皇陵后,竟然发生了非常恐怖诡异的事情,所有人都被吓坏了,他们从来没有见过如此的怪物,于是他们只得落荒而逃。

考古学家成立了秦始皇陵专项调查组,他们想偷偷地查看秦始皇陵下到底埋藏了什么。于是他们全副武装进入了里面。没想到,刚到门口,他们就感觉古墓中射出一股非常冰冷的寒气,他们非常害怕,踌躇不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队长告诉他们,如果此行能够有收获,那他们一定会在业界出人头地。队员们最终被队长说服,进入到古墓之中。秦始皇陵的地下宫殿非常的辉煌,甚至连故宫里面的宫殿都比不上这里,由此可见当年秦始皇耗费了多少人力物力在里面。

待他们继续往里走,突然间地动山摇,他们感觉到大地在不住地颤抖。“地震了!”有队员大声叫喊着,他们赶紧抱头四窜。可是这震动持续了一会儿就消失了,一时间地宫中静的可怕,仿佛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考古队员们觉得此事非常的邪性,但是既然已经来了,那就要调查到底。考古队员们四散开来,记录下来大殿中的一切。他们刚放下心来,没想到又有事件发生了。大殿中突然传出一阵穿着粗气的声音,而且声音越来越近。

考古队员们十分害怕,他们感觉有什么东西正飞快地向他们靠近。他们赶紧聚在一起,用手电四处寻找声音的来源。突然有一个队员发现了,他大叫:“看那边!”其他队员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所有人都惊呆了!

在大殿的柱子上,竟然盘踞着一个龙首蛇身的怪物!那怪物眼睛如灯笼般大小,爪子有两尺长,尾巴紧紧地缠绕在柱子上,正在恶狠狠地盯着他们看。队员们吓得谁也不敢动弹,与怪物互相对视着,盘算着对方的攻击力。

这时队长悄声说,取出包里的麻醉枪,一同向怪物射去。说时迟那时快,队长一声令下,队员们齐刷刷地掏出枪来,对着怪物一通射击。怪物吃痛愤怒地咆哮着,队员们趁机赶紧向殿外跑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怪物在后面穷追不舍,他所到之处的地面全部被它损坏,它口中喷出来的热气,甚至比火焰的温度还高。这时一个队员被东西绊倒,摔在地上,怪物一把抓起了他,把他抛向空中,用嘴一接,活生生地把人吞下腹中。

趁着怪物吃人的功夫,其他人飞快地跑出殿外。他们听着怪物不停地在殿内咆哮,但是却始终不出来,这些人才松了口气,捡回了一条小命。待他们回去查阅典籍后发现,原来这个怪物就是秦始皇豢养的守陵神兽,为了防止别人动他的陵墓,特意派它在这看守。从此,再也没人敢进入秦始皇陵了。

秦始皇是一个谜一样的人物,从他出生、到他去世,一直是学者研究的话题。我们知道,秦始皇曾经派徐福寻找长生不老药,结果徐福一去不复返,那么秦始皇最终到底吃没吃仙药呢?

我们先来聊聊秦始皇为什么要去寻找仙药。人的欲望很多,权利、财富、女人、名声,但当一个人同时满足了这些时,他所想的便是长生不老,与天齐寿了。古有对联“长生不老神仙府,与天齐寿道人家”,唯有神仙才能历经沧海桑田而立于天地之间。秦始皇登上帝位后,一直寻找长生药,但是不得要领,直到某一天。

当时西域大宛国有很多冤屈死的人横陈在野外。有些鸟衔来一种草盖在死人脸上,死者就立刻复活了。官府把这件事奏报给秦始皇,秦始皇就派人带着那种草请教鬼谷子。

鬼谷子说这种草是东海祖洲的不死草,长在琼玉的田地里,也叫养神芝,叶子像菰米,不成丛的生长,一株不死草就能救活上千人。但是,这种草是一次性的,用完,就失去了药效。

《十洲记》曰:东海中有祖洲,地方五百里,去海岸七万里,上有不死之草,似瓜苗,秦始皇时,大宛(十洲记作苑)中多死人横道,忽有鸟如乌状,衔此草以覆死人面,皆登时起坐,遂活。又曰:聚窟洲在西海中,有大树,与枫木相似。树方花,香闻数百里,其名为反魂树。

秦始皇听后,立马派方术徐福带着童男童女各三千人,乘着楼船出海去找祖洲。据说徐福私吞了不死草,得道成仙。

等不到徐福了,只有靠自己自力更生了。秦始皇把眼光放在了巴蜀之地。

《山海经·大荒西经》“有灵山,巫咸、巫即、巫盼、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从此升降,百药所在。”这个“百药”的药,是什么药呢?当然是不死药了。

《山海经·海内西经》记载了关于灵山六巫用“不死之药”救治契窳之尸的传说,而且“六巫”的位置就在“开明之东”,即古蜀国开明氏的东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当时控制丹穴山的巴寡妇清登上大秦历史舞台。她是个寡妇,但同时也是个巫女,丹砂是炼丹必不可少的原材料,所以秦始皇倾尽巨资支持巴清产业,对她竭尽所能包容厚待,只为获得不死之术。

也许巴清拥有不死之术,并且把他传给了秦始皇,两人达成了一个千年秘密交易,至于真相如何,唯有打开秦始皇地宫,才能一见分晓。

除此之外,《拾遗记》有记载:“有宛渠之民,乘螺旋舟而至。舟形似螺,沉行海底,而水不浸入,一名‘论波舟’。其国人长十丈,编鸟兽之毛以蔽形。始皇与之语及天地衫开之时,了如亲睹”。宛渠国是神话传说中的国度,地球的一万年为它的一天,看来秦始皇与外星人还曾交流过,那么从外星文明得到长生之术,也是可能的。

据说,1973年,中国考古队在陕西及甘肃等地的发现秦始皇还活着的蛛丝马迹,是真是假,我们不得而知了。

千百年来围绕着秦始皇陵的地宫流传着无数神奇的传说,《三辅故事》曾记载,当年西楚霸王项羽曾以30万人盗掘秦陵,然而在挖掘的过程中,一只金雁突然从墓中飞出,这只金雁消失于南方。斗转星移过了几百年,到三国时期,有一个名叫张善的人在安南这个地方当太守,有人向他行贿,送他一只金雁,他立即从金雁上的文字判断此物出自始皇陵!

神秘莫测的秦始皇陵伴随着这些莫测的传说,更加让人向往,或许这世间没有一个人不好奇秦始皇陵中到底有什么。可即使这样,秦皇陵却没有一人挖开过,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在中国人的思想中,讲究一个入土为安,就是无论一个人生前犯了多大的过错,从他死的那一刻起,一切了断,盖棺定论。在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掘墓鞭尸就是伍子胥掘开楚平王的墓鞭尸,而伍子胥也因此事被后人诟病一生,在他之后,历史上基本没有挖墓鞭尸的事情发生了。其次,中国自古有一个古训,那就是:盛世不挖陵。说是迷信也好,说是文化也罢,秦始皇陵就这样奇迹般地被保存到了现在。

当然,也有很多人会说,中国古代是有职业盗墓贼的,那些盗墓贼不会盯着秦始皇陵呢?不好意思,或许是秦皇陵太过诡异,或许是位置过于难找,1974年3月29日,当下河大队西杨村生产队的几位农民一镢头惊醒了沉睡的兵马俑之时,秦始皇陵唯一被发现挖掘的痕迹只有两条沟,据说是当年楚霸王留下的。真正的秦始皇陵,在目前看来,从未开启过。

生前居大宅,死后住福地,国人向来讲究一个侍死如生,生前的尊荣,一定都要全数不差的带进死后墓穴里,平常人尚且如此,古代的帝王更是乐此不疲。

金银宝物自不必说,奇珍异兽、天宝地魁全都被秦始皇收入墓穴之中,不过你要是以为这些就是秦始皇陵的全部秘密,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史传,秦朝末年,天下分崩离析,大秦王朝名存实亡,在西楚霸王项羽攻破都城咸阳之后,大秦国便彻底亡了,而当时的项羽刚愎自用,竟派遣十万兵马盗掘秦始皇陵。

人一过千上万,便一眼望不到边,项羽率领十万新胜部下,正是气足力猛的时候,但是为什么即使由项羽领衔掘墓,秦始皇陵依旧保存完好吗?

力拔三河兮气盖世,力能扛鼎的项羽,臂力千斤,勇猛无双,不过在秦始皇陵之前,还是吃了大亏,据野史记载,当晚项羽的十万大军马蹄如雷,奔赴至骊山脚下,刚准备有所动作,便感觉地动山摇,脚底失稳。

项羽驰骋沙场数年,心冷如铁,传令三军,继续向秦始皇陵驶进,不想这个时候,一道惊雷落下,地缝之中,陡然窜出无数幽魂,全部手执利器,身披大秦铠甲,威风凛凛!

项羽骇然,摸不清状况,而这时,手下十万兵众全都吓得失魂落魄,大呼道:“秦始皇的阴兵从地底下钻出来了,阴兵借道,赶紧逃命啊!”

被这突如其来的异像惊到,全军溃散,项羽没奈何,只得灰溜溜的走掉,再也不敢谈及盗掘秦始皇陵的事情了。

强敌退散,那些秦军鬼魂,也当即消失无踪,只是在当地老百姓的口中留下了阴兵借道的说法,只要谁敢对秦始皇陵存有歹心,必然遭受恶鬼扑食。

甚至老百姓有传言,说秦始皇是地府下的鬼王,鬼王转世,号令天下,所以才会不费吹灰之力灭掉六国强敌,就算是死后,也没人敢来打搅。

近日有考古学家称,他们在进入秦始皇陵的时候,发现了一副七星巨棺,躺在七星巨棺里的,竟然不是秦始皇,而是一具不腐女尸。他们刚想把女尸抬出来的时候,整个皇陵晃动了起来,当他们放下女尸的时候,震动停止了。考古学家们推测,这具不腐女尸是一直镇守着秦始皇陵,这也是为什么秦始皇陵长久以来万人挖不动的原因。

考古学家们来到秦始皇陵之中探索,原本只想搜集一些资料,当他们进入到秦始皇陵的时候,突然感到一股寒意扑面而来,有胆小的队员感觉这里十分阴森,再想到是秦始皇的陵墓,竟然吓的转身就想离去,队长见状劝住了他,让他跟在自己后面。

秦始皇陵的大殿之中非常的豪华气派,里面的装饰摆设可以看出秦始皇在他的陵墓上花费了多少工夫,耗费了多少的人力物力。据史书记载,当秦始皇登基的时候,第一件事他就找人为自己修建陵墓,甚至到了死后陵墓还没有修建完成,可见秦始皇陵的奢华。

然而秦始皇陵虽然豪华,但是里面却没有什么真正值钱并且能够搬的走的物品。绕着空荡荡的大殿里转了半天,盗墓者开始有些着急了,如果秦始皇陵里根本就没有宝物,那他此行就没有意义了。但是他心里知道,大殿之中一定藏有暗门。

经过他的仔细寻找,终于让他找到了机关所在,他打开机关,地上的一处地砖缓缓移开,一排台阶向地下延伸下去。他顺着台阶走下去,发现底下什么也没有,只有一口棺材。他想着这一定是秦始皇的棺材,里面肯定有数不尽的宝藏。

队员们继续往里走去,没一会儿便发现了两口巨棺。两个棺材并排摆放,可以看出这两口棺材里装的一定是身份贵重之人,甚至有队员推测,里面肯定有秦始皇的遗体。他们合力推开了左手边的棺材,因为他们知道古代以左为尊。

等棺材打开后,他们便发现里面躺着的就是秦始皇本人,这一点从棺材内装的金银器物很容易推断出。那么另一口棺材里躺的是谁呢?谁有资格可以和秦始皇死后并驾齐驱呢?考古学家们突然发现,旁边的棺材竟然是七星巨棺!

这个发现让考古学家们对七星巨棺里装的人更加好奇,他们打开了七星巨棺,里面躺着一个女尸。但是他们惊讶地发现这个女尸竟然没有腐烂,鲜活如常人!考古学家们刚刚触碰到女尸,没想到整个秦始皇陵开始剧烈地都动起来。

他们赶紧盖上七星巨棺,震动戛然而止。他们赶紧离开了秦始皇陵,回到家后,他们查遍了古籍,终于搞清楚了这个不腐女尸的身份。

在秦始皇死前,他曾秘密召见了一个女巫,希望在他死后,女巫能够镇守他的陵墓,让后世的人侵犯不到他。所以女巫才会在七星巨棺里守护着秦始皇,这也是秦始皇陵万人不敢挖的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千年来,无论是民间盗墓贼,还是正规的考古人员,秦始皇陵却无人敢挖?究竟是为什么呢?

1965年,陜西省文化局长的武伯伦率先提出开挖秦始皇陵,郭沫若想凭借和周总理的交情,说服总理支持他。可是郭沫若好说歹说 ,周总理就一句话:“十年之内别提此事”。

据说,秦始皇临终前说:朕统六国,天下归一、筑长城、镇九州龙脉、卫我大秦、护我社稷。朕以始皇帝之名在此立誓,朕在,当守土开疆。扫平四夷,定我大秦之基。朕亡,亦将身化龙魂,佑我华夏永世不衰!此誓,日月为证,天地共鉴,仙魔鬼神共听之!

所以,秦始皇的英灵护我华夏,开挖秦始皇陵,会破坏中华龙脉,所以秦始皇陵内部究竟是什么样子,恐怕在今后一段时间都不得而知了。

《史记》记载“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所以秦始皇陵真正不考古的原因是中国目前并没有足够的技术来保护这些从陵寝里挖掘出得文物,而且陵寝水银含量过高,毒气严重。

有人说,秦始皇的尸体或已被毁,因为秦始皇死在出巡途中,且正值酷暑时节,经过50余天的长途颠簸,9月才终于运回咸阳。秦始皇由死到下葬间隔近两个月。根据经验,一般遗体保护须在死者死后即刻处理。如若稍有延误,尸体就开始变化。秦始皇尸体运回咸阳等不到处理恐怕早已面目全非了。XLW

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嬴政的陵寝,建于秦王政元年至秦二世二年,历时39年,共征集了72万人力,动用修陵人数最多时近于80万,几乎相当于修建胡夫金字塔人数的8倍。这样一个宏伟建筑,其内部到底是怎样的呢?

谜团一:幽幽地宫深几许?

司马迁说“穿三泉”,《汉旧仪》则言“已深已极”。说明深度挖至不能再挖的地步,至深至极的地宫究竟有多深呢?

根据最新钻探资料,秦陵地宫并没有人们想像的那么深。深度应与芷阳一号秦公陵园墓室深度接近。地宫坑口至底部实际深度约为26米,至秦代地表最深约为37米。但是否如此尚有赖于考古勘探进一步验证。

谜团二:地宫设有几道门?

秦陵地宫门道数量问题,其实《史记》中早有答案。只是未引起学者们的重视罢了。《史记》清楚地记载:“大事毕,已藏,闭中羡,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藏,无复出者。”

棺椁及随葬品全部安置放在中门以内。工匠正在中门以内忙活,突然间“闭中羡门,下外羡门。”工匠“无复出者”,也成了陪葬品。

这里涉及既有中羡门,又有外羡门,其中内羡门不言自明。地宫三道门似乎无可辩驳。值得注意的是司马迁中羡门用了个“闭”字,外羡门则有了个“下”字,说明中羡门是可以开合的活动门,外羡门则是由上向下放置的。中羡门可能是横向镶嵌在两壁的夹槽中,是一道无法开启的大石门。内羡门可能与中羡门相似。三道羡门很可能在一条直线上。

谜团三:“上具天文”作何解释?

秦陵地宫“上具天文,下具地理”的记载出自《史记》,其含义是什么?

著名考古学家夏鼐先生曾推断:“‘上具天文,下具地理’应当是在墓室顶绘画或线刻日、月、星象图,可能仍保存在今日临潼始皇陵中。”近年来,西安交大汉墓发现了类似于“天文”“地理”的壁画。上部是象征天空的日、月、星象,下部则是代表山川的壁画。由此推断,秦陵地宫上部可能绘有更为完整的二十八星宿图,下部则是以水银代表的山川地理。在这座有着象征天、地的地下“王国”里,秦始皇的灵魂照样可以“仰观天文,俯察地理”,统治着这里的一切。

谜团四:地宫埋“水银”之谜

始皇陵以水银为江河大海的记载见于《史记》,《汉书》中也有类似的文字。

至于地宫为何要埋入大量水银?北魏学者郦道元的解释是“以水银为江河大海在于以水银为四渎、百川、五岳九州,具地理之势”。原来是以水银象征山川地理,与“上具天文”相对应。

谜团五:地宫珍宝知多少?

“《史记》明文记载的有“金雁”“珠玉”“翡翠”等。其他还有什么稀世之宝谁也不清楚。不过上世纪80年代末考古工作者在地宫西侧发掘出土了一组大型彩绘铜车马。

车马造型之准确,装饰之精美举世罕见。之前,考古工作者还发掘出土了一组木车马,除车马、御官俑为木质外,其余车马饰件均为金、银、铜铸造而成。地宫外侧居然珍藏了如此之精美的随葬品,那么,地宫内随葬品之丰富、藏品之精致是可想而知的。

谜团六:秦始皇使用铜棺还是木椁?

秦始皇使用什么样的棺椁?《史记》、《汉书》均未明确记载。司马迁只留下一句“下铜而致椁”的含糊记录。于是有学者据此得出秦始皇使用的是铜棺。但从文献记载而言,秦始皇未必使用的是铜棺。《史记》、《汉书》明文记载:“冶铜锢其内,漆涂其外”“披以珠玉,饰以翡翠”“棺椁之丽,不可胜原”。这里“漆涂其外”“饰以翡翠”的棺椁恐怕只能是木质的了。如果是铜棺或石棺肯定用不着土漆涂其外,而只有木棺才可能使用土漆。

从先秦及西汉的棺椁制度考察,使用“黄肠题凑”的大型木椁是当时天子的特权。自命功劳大过三皇五帝的秦始皇不可能放弃“黄肠题凑”的木椁而改用其它棺椁。

谜团七:地宫有没有空间?

陵墓主持者之一李斯则说:“凿之不入,烧之不燃,叩之空空,如下无状。”

李斯这段话如果记载无误,那地宫明显有个外壳。李斯曾以左丞相身份亲自主持过陵墓工程,应对地宫的构造了如指掌。如果按李斯所言可以推断秦陵当是一座密封的、真空的大地堡式地宫。不然怎么会“叩之空空”?又怎么会“烧之不燃”?

按文献记载推理地宫是空的,且有较大的空间,但由于考古勘探尚未深入到地宫的主要部位,所以地宫内部究竟是虚是实还是个谜。

谜团八:自动发射器

秦始皇在防止盗墓方面也苦费心机。《史记》记载:秦陵地宫“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进者辄射之”。指的是这里安装着一套自动发射的暗弩。如果记载属实的话乃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自动防盗器。

秦代曾生产过连发三箭的弓弩。但是安放在地宫的暗弩当是一套自动发射的弓弩。当外界物体碰到弓便会自动发射。2200多年前的秦代何以生产如此高超的自动发射器也是一大谜。

谜团九:秦始皇遗体完好吗?

20世纪70年代中期长沙马王堆汉墓“女尸”的发现震惊中外。其尸骨保存之完好举世罕见。由此,有人推测秦始皇的遗体也会完好地保存下来。

秦始皇死在出巡途中,且正值酷暑时节,经过50余天的长途颠簸,9月才终于运回咸阳。

秦始皇由死到下葬间隔近两个月。根据当代遗体保护经验,一般遗体保护须在死者死后即刻处理。如若稍有延误,尸体就开始变化。秦始皇尸体运回咸阳等不到处理恐怕早已面目全非了,据此推测秦始皇遗体保存完好的可能性很小。

以上谜团只是秦陵地宫众多谜团之冰山一角。随着中国考古研究工作的深入和高科技探测技术的实际运用,秦陵地宫终有一天将再次震惊世界。XLW

秦始皇兵马俑是世界性的奇迹,吸引了国外许多国家的眼球。那么秦始皇兵马俑的制作过程是怎样?对于这个问题,很多网友也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认为可能是把土灌进真人身体内,再放进炉内烧,从而研制成真人大小的兵马俑。

秦始皇兵马俑时隔11年,将于2018年再次登陆英国博物馆展出,这个消息引起了英媒的高度关注,2007年在大英博物馆展出的时候吸引了85万人的观看,成绩仅次于1972年图坦卡蒙法老王的展览。

第二次将在利物浦博物馆展出,展期还很远就已经引起轰动了,厉害了兵马俑哥哥们,迷妹无数。兵马俑是上个世纪最重要的考古发掘之一,兵马俑的庞大数量和烧制技术震惊中外。首先,唠叨一下大家都懂的知识。

兵马俑是秦始皇的陪葬坑里出土的人俑,秦朝废除了人殉制度,所以秦始皇就命工匠做了一些跟人一样的陶俑来当陪葬。这些兵马俑是按真人1:1的比例来做的,身高在1.8米-1.97米,当初汉武帝的陪葬俑也就几十厘米高,秦始皇陵的兵马俑是开了真人比例陶俑的先河。

那么这么大的兵马俑,是怎么做出来的?而且数量那么庞大,人俑和马俑加起来有一万多件。体积越大的陶器越难烧,失败率也越高。一开始工匠们接到任务时,也是按照传统的陶艺手法来做,模压、塑捏、刻画、贴条等手法制成陶俑,也就是做一个真人大小的实心泥人,然后放在窑里烧。

可是,放进去的陶俑全都被烧炸了。后来工匠发现把泥人的四肢和头部砍下来,再把身体掏空,分开这六部分来制作烧制,最后再拼接起来,是可以实现1:1大小的!

除了手脚头分开制作,整个兵马俑也是分前后两片来制作,正面和背面衔接起来。如下图红线所示,脸部和后脑勺是拼接起来的。于是发现这个技巧的工匠们开始大批量制作了。

第一步是做一个粗糙的躯干,其实就是椭圆柱,然后再在上面刻画衣服的纹路。然后就开始制作碎片化的肢体和头部,细节部分有的是贴上去,有的是雕刻上去,例如脸部的胡须就可能是贴上去,眼睛就很明显是雕刻出来的。

把这些碎片烧制后,再拼接组合起来,再涂上彩色涂料!就得出真人比例的兵马俑,马俑的制作方法也是类似的。而且兵马俑出土的时候并不是完整的哦,是由我们的考古学家挖掘再重新整合的。

中国古代的帝王均立皇后,立后制与储君制互为表里,是后宫制度乃至君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秦始皇十三岁即位到二十二岁亲政,中间有九年的太平天子时间,皇后之位始终空缺;在22岁到50岁长达28年的秦朝统治时期,秦始皇依然没有立封皇后。帝王历来拥有美女无数,为何秦始皇不立后呢?

后人凭借当时的点滴资料和想像进行猜测,无外乎一下原因:

一、母亲赵姬得心理阴影。

二、自命不凡,后宫佳丽中没有一个人能符合他的标准

三、对长生不老、方术、炼丹术情有独钟,立后被置之脑后

但是,虽然阅女无数,秦始皇却对一人情有独钟,而且这个女人还是个寡妇。

这个奇怪的女人叫清,是巴郡的寡妇。《史记·货殖列传》中只有简单几句记载:“巴寡妇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数世,家亦不訾。清,寡妇也,能守其业,用财自卫,不见侵犯。秦皇帝以为贞妇而客之,为筑女怀清台。清穷乡寡妇,礼抗万乘,名显天下,岂非以富邪?”

她是中国最早的女企业家,传说家财之多约合白银八亿万两、又赤金五百八十万两等;也是秦始皇眼中的"大姐",曾出巨资修长城,为秦始皇陵提供大量水银。晚年被接进宫,封为"贞妇"。此外,她还拥有一支庞大的私人军队保护家族财产,司马迁说巴寡妇清"用财自卫,不见侵犯"、"礼抗万乘,名显天下"。

“一个穷乡僻壤的寡妇”,居然“礼抗万乘”,与一个强盛帝国的君王相匹敌!这是当时任何人都不敢想象的,或者说,这是十分反常的。

秦始皇认为清是一名贞妇,“故,以礼相待”,而且还请她接至首都咸阳安度晚年。清病故后,秦始皇又将清的遗体运回家乡安葬。不仅如此,思念成疾的秦始皇还专门在埋葬之地为她修筑了一座名为“怀清台”用以缅怀。司马迁在他的史记中感慨道:清不过是一名穷乡僻壤的寡妇,竟然“礼抗万乘”,和秦始皇平起平坐,名声显于天下,难道不是因为她富有的缘故吗?

秦始皇一生都在求神仙和不死之药,而清经营的丹矿是冶炼丹砂的最大企业;秦始皇陵中“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保守估计大约有100吨水银,同样需要丹矿冶炼提取,因此之故,才对清超乎寻常地礼遇。

有人还说,巴寡妇清是秦始皇的恋人!在清身上,折射着秦始皇对赵姬的奇特感情。这种感情一方面是仇恨,一方面是一个人天生对母爱的眷恋。清的年龄大约比秦始皇要大上十岁左右,秦始皇把这份感情移情到了清的身上。清死后,即使筑起了豪华的“怀清台”,秦始皇仍然无法消泯对清的刻骨相思,不久就在巡游途中病死,追随清的亡魂而去。XLW

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陵从公元前246年秦始皇13岁开始营建,前后38年时间动用数十万人力。它是一座举世无双的地下宫殿,对秦始皇尸体能起防腐作用,但由于秦始皇死后尸体已经腐烂,我们不能见到他的面目了!

根据几十年的考古勘探、发掘与研究,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考古队队长刘占成日前首次提出秦陵地宫的营建主要分“六步走”,即建设排水设施、挖掘墓圹、布置墓室、券砌石顶、墓顶封土和回填排水渠等,初步揭开了秦陵地宫营建过程的神秘面纱。

“从秦始皇陵建设工程总体上看,由于工期时间长,人力有保证,秦陵可说是统一规划、同时动工的。”曾参加秦兵马俑一、二、三号坑田野考古发掘工作的刘占成说,当时的场面是修地宫的修地宫,搞建筑的搞建筑。

根据近几十年的考古调查勘探,发现其陵区总面积达56平方公里,主体工程包括地宫、城墙、从葬坑等,整体布局完整,埋藏丰富。

刘占成指出,地宫最为复杂,其营建步骤也最为讲究,“首先应是排水设施,其次为挖掘墓圹,然后是布置墓室、券砌石顶、墓顶封土和回填排水渠”。

为何最先建设排水设施呢?据秦陵地区地下水文资料显示,第一层地下水距地表15米左右,第二层地下水距地表30多米。

而最新研究表明秦陵地宫的深度为30米左右。秦陵地区地下水源丰富,如不解决地下水问题,地宫的土圹工程根本无法完成。

刘占成说:“要隔断排走地宫周围的地下水,排水渠应该环绕地宫一周,其深度一定要超过地宫深度,其底部则用不透水的青膏泥密封地下水源。所以说在挖掘秦陵地宫时,首先动工的是排水渠工程,水渠四周围陵,地宫范围形成孤岛,以利于下一步施工。”

秦陵地宫是竖穴土圹墓,专家利用重力定量技术推算出地宫的开挖范围为东西170米,南北约145米,深约30米,墓室底部东西80米,南北宽约50米。如果把这个口大底小的土圹粗略计算,要挖掘土方约50多万立方。

刘占成说:“当排水系统把地下水通过暗渠坎儿井不断排出后,就可以在排水渠以内的范围正式开挖地宫墓圹了。50多万立方的土方量经过墓道和周壁所留台阶而运出土圹,工程量是很巨大的。至于墓圹底部的地下水问题,则可用青膏泥填封,其之上再夯土,夯土表面再铺砖石。”

墓圹挖好之后就是布置墓室了。地宫土圹底部约4000平方米的面积,也是经过精心规划布置的。

刘占成说,分区或分室是必然的,首先主室的位置要确定,主室要安排铜棺、石椁、黄肠题凑等,文献中还有“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的记载,其他一些放置陪葬品的副室或耳室也留有空间,供秦始皇地下享用。

一般的竖穴土圹墓都是用土填实的,但是秦始皇陵物探验证结果显示,地宫中存在石质板材。刘占成认为墓室中存在石质板材可能属于地宫墓室顶部的覆盖材料,即地宫应是券砌石顶。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上具天文’的记载也就是说地宫顶部有绘制的天文星宿图;至于券顶之后则是墓顶封土,实际上这是地宫建造的最后一道工序。

如今实测小山般的秦陵封土,其底部近似方形,南北长515米,东西宽485米,封土全部经过粗夯。

刘占成说:“高大的封土堆,象征着秦始皇帝的威严,标志着秦陵营建工程的基本结束。《史记秦始皇本纪》:‘大事毕,已藏,闭中羡,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藏者,无复出者’,就是讲的地宫工程的结束情况。”

至于回填排水渠,则是想使秦陵地宫永久性地不被地下水侵蚀。刘占成认为,地宫工程一结束就会及时回填排水渠,排水渠底部应回填有很厚的青膏泥层,其上再用土夯实。

“如果我们用考古探铲钻探,打过夯土层,穿过青膏泥,必然会见到地下水,不过深度一定要打过30米才行。由于排水渠的回填密封,秦陵地宫内至今仍然没有地下水患也在情理之中。”他说。

考古专家指出,秦始皇陵在历代帝王陵中具有独特位置,弄清其地宫的营建对研究古代帝王建陵思想和中国陵寝文化的发展与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秦陵地宫营建的每一个步骤都是重大的学术科题,都需要不断地深入研究。随着今后更细致的考古勘探与研究,结合物探等最新科技成果,相信对于秦陵地宫的营建之谜一定会得到更科学更确切的结论。”刘占成说。

秦始皇自13岁即位就开始为他在骊山修建陵墓,统一六国后,又从各地征发了十万多人继续修建,直到他50岁死去,共修了37年。

据史书记载,秦始皇陵挖至泉水之下,然后用铜汁浇铸加固。墓宫中修建了宫殿楼阁和百官相见的位次,放满了奇珍异宝。为了防范盗窃,墓室内设有一触即发的暗箭。墓室弯顶上饰有宝石明珠,象征着天体星辰;下面是百川、五岳和九州的地理形势,用机械灌输了水银,象征江河大海川流不息,上面浮着金制的野鸡;墓室内点燃着用鲸鱼油制成的"长明灯"。陵墓周围布置了巨型兵马俑阵。陵墓的设计,处处体现了这位始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威严。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暴死于沙丘平台(今河北平乡)。死后2个月,尸体运回咸阳,举行丧葬仪式。人葬时,秦二世胡亥下令,将秦始皇的宫女一律殉葬,修造陵墓的工匠也一律殉葬墓中。

秦始皇陵以其规模宏伟、空前的厚葬而闻名。每位关心秦始皇陵的人都对它是否被盗十分关心。从整个中国古代史来看,每个朝代的末年都是最混乱的时期,群雄争霸,盗匪横行,整个社会处于无政府的状态。而此时正是盗墓者掘坟挖墓的大好时机,历代王朝的陵墓几乎都是在这个时候被盗的。

项羽对秦始皇陵的破坏石材来源,则如晋人张华《博物志》所说‘取于渭(河)北诸山’。”刘占成说。据《汉书》和《水经注》记载,秦始皇陵于公元前206年被项羽凿毁。北魏郦道元在其《水经注》中说,项羽人咸阳之后,以30万人运了30天还没有把东西运完。以后,关东盗贼又将铜棺窃去。

后又有牧羊人因寻找遗失的羊,持火把迸人墓穴,不慎失火,将陵墓彻底烧毁, 说大火延续烧了90天都没灭。据说,方圆数十里的陵区地面,也随着一些陪葬坑和陪葬墓的坍塌而下陷了好几米。这样使秦始皇陵的地面建筑荡然无存,地下埋藏也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这些记载都被当今考古发现所佐证。秦始皇陵发现的陪葬坑、陪葬墓几乎都遇到过被盗和火焚的破坏。

经过四年楚汉战争,刘邦打败了项羽,建立了西汉王朝。为了笼络人心,公元前195年,刘邦下令对秦始皇陵妥为保护,安排20户人家住在秦始皇陵附近,作为守陵人看管秦始皇陵。此后,各朝各代的统治者对秦代帝王陵墓,也都下令保护。宋太祖开宝三年(公元970年),曾令临潼县保护和修整秦始皇陵。清朝的陕西巡抚毕沅,还曾为秦始皇陵立碑。

但是秦始皇陵埋藏丰富,必然会引起各种人物的觊觎。据记载,东汉末年赤眉起义军、魏晋后赵时期统治者石勒和石季龙、唐朝末年黄巢起义军等都盗掘过始皇陵墓地下宫殿可能没有被盗已出土的两乘铜车马位于秦始皇陵封土下面地宫西墓道的耳室里。有史料记载秦始皇陵地宫普遭火焚和洗劫,如果真是这样,那墓道旁的随葬品应该首先遭到破坏。

钻探资料表明,秦始皇陵地宫四周均有4米厚的宫墙,宫墙还用砖包砌起来,并且找到了若干个通往地宫的甬道,发现甬道中的五花土并没有人为扰动破坏的迹象。只发现两个直径1米,深度不到9米的盗洞,但这两个盗洞均远离地宫,尚未进入秦始皇陵地宫之内。

此外,秦始皇陵地宫中存在大量水银的事实,更是其未遭到盗掘的有力证据。因为地宫一旦被盗,水银就会顺盗洞挥发掉。由上述理由可以推断,秦始皇陵地宫可能没有被盗。随着最新科技手段的运用,地宫是否被盗掘和焚毁的真相将会大白于天下。

但也有人认为司马迁写《史记》,距秦始皇人葬仅百余年。司马迁《史记》中有专门篇章论述秦始皇,但对陵墓被毁一事,却只字未提,而六百年后的郦道元却做了详细记述。这不能不令人生疑。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考古工作者对秦始皇陵进行了探察,尤其在秦兵马俑发现之后。考古工作者在地宫周围打了两百多个探洞,只发现了2个盗洞,一个在陵东北,一个在陵西侧,盗洞直径约 90厘米,深达9米,但离陵中心还差250米,都没进入地宫。现在,这两个盗洞部己被探埋地层之中,表面完全看不出来了。至于封土层,除当年国民党军队留下的几个战壕外基本完整。考古工作者还用先进的仪器探测到地下确有大量的水银和金属存在。

根据封土层未被掘动、地宫宫墙无破坏痕迹以及地宫中水银有规律分布等情况,可以得出地宫基本完好、末遭严重破坏和盗掘的结论。班固、郦道元所说的项羽掘墓、地宫失火之说是不可靠的。据估计,当年项羽盗毁的可能是陵园的附属建筑。如确实如此,始皇陵又将是一座举世无双的地下宫殿,对秦始皇尸体能起防腐作用,但由于秦始皇死后尸体已经腐烂,我们不能见到他的面目了!

始皇统一六国后,便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统一思想,想建立一个万世不倒的大秦王朝,“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可是,偏偏历史给他开了个大玩笑。秦朝仅仅存在了十几年便分崩离析,而这背后,各种各样的预言也如野火烧不尽的小草,纷纷流传。

我们熟知的便是“亡秦者,胡也”。这句话出自《史记》,意思是“让秦朝灭亡的人,就是‘胡’”。秦始皇想要长生不老,派让卢生出海寻找蓬莱山。卢生回来后,便拿到了一本这本书上就写着“亡秦者,胡也。”秦始皇认为谶语中的“胡”是指匈奴,乃命大将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伐匈奴,又修筑万里长城,以防胡人南侵。可是秦始皇却万万没想到“胡”是指“胡”亥。

除此之外,坊间还流传,传说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便开始东巡,路过孔子的故乡曲阜。他顿时觉得不放心,就下令把孔子的墓给掘开,看看里面是否有漏网之鱼。

可是当把孔子的墓穴掘开时,只见一则歌谣:“不知何男子,自谓秦始皇,上我之堂,据我之床,颠倒我衣裳,至沙丘而亡。”

秦始皇虽说不以为意,但还是心虚的很,走路时就专门绕着有“沙丘”嫌疑的地方过。

有一天他在路上见到几个小孩在玩沙子,忍不住好奇就上前问他们:“小朋友们,你们在干什么呀?”那些小孩子就回答说:“我们在堆沙丘啊。”话音刚落,秦始皇就一命呜呼了。

当然,这个是传说,但是秦始皇的确是死于沙丘。秦始皇三十七年,即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于他第五次东巡途中的沙丘宫。《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台。”至于是自然死亡,还是被认谋害,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秦始皇在39岁完成统一大业,年近半百后,考虑更多的是如何长生不老,尽享万世之尊。然而,一连串怪异事件的发生,让秦始皇坐卧不安、心神不宁。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身亡时前,发生过三大怪事……

第一件事是“荧惑守心”天象。

中国历史上的历代帝王对天象都极为重视,因为他们都认为天象表达了天意。在众多天象中有两种备受关注:一是五星连珠,二是荧惑守心。

什么是五星连珠呢?就是金、木、水、火、土五颗行星排成一条直线,这被看成是最吉利的天象。史书记载刘邦登基那一年曾经出现五星连珠的天象。现代天文学家利用计算机推演,证明五星连珠发生在刘邦继位的第二年——史学家也为刘邦制造吉利,真是匪夷所思。

最不吉利的天象是什么?荧惑守心。什么叫“荧惑守心”呢?中国古代把“火星”称作“荧惑”,二十八宿中的“心宿”简称为“心”。“心宿”就是现代天文学中的 “天蝎座”,主要由三颗星组成。当火星运行到天蝎座三颗星的附近,并在那个地方停留一段时间,就出现了中国古人常说的“荧惑守心”的天象。这种天象为皇权做出的解释是,天蝎座的三颗星中间最亮的一颗代表皇帝,旁边两颗,一颗代表太子,一颗代表庶子。

这种天象为什么会被认为是不吉利的呢?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叫做星占学。星占学最重要的任务是为皇权服务,皇帝设立了占星官,设此官位只是为皇帝服务的。

“荧惑守心”的出现在古人看来就意味着,轻者天子要失位,严重者就是皇帝死亡。

天象的变化对皇帝影响极大,也是举国关心的大事情。秦始皇三十六年(前211),一连发生了三起让秦始皇非常郁闷的事件。第一件事就是“荧惑守心”。《史记·秦始皇本纪》的记载是“三十六年荧惑守心”。秦始皇得知这个消息甭提多恶心了!

第二件事是陨石事件。

秦始皇三十六年,一颗流星坠落到了东郡。东郡是在秦始皇即位之初吕不韦主政时攻打下来的,当时此郡是齐、秦两国的交界地。现在已是大秦帝国的一个东方大郡。 陨石落地还不可怕,可怕的是陨石上面刻的字“始皇帝死而地分”。这七个字非同小可!它代表了上天的旨意,预示着秦始皇将死,同时也预告了大秦帝国将亡。

出现了这种事情,地方官哪敢怠慢?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传到了秦始皇耳中。秦始皇当震惊不已,立即派御史到陨石落地处,逐户排查刻字之人,结果一无所获。

愤怒的秦始皇下令:处死这块陨石旁所有的人家,并立即焚毁这块刻字的陨石(黔首或刻其石曰:始皇帝死而地分。始皇闻之,遣御史逐问,莫服,尽取石旁居人诛之,因燔销其石)。人死了,石焚了,但是,秦始皇心中的阴影并没有随之而去。

第三件事是沉璧事件。

这年秋天,又发生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一位走夜路的使者从东经过华阴,突然有一个人手持玉璧将其拦住。他对使者说,请你替我把这块玉璧送给浩池君,还对使者说:“今年祖龙死。”使者莫名其妙,急问他是什么意思。但是,这个奇怪的人留下玉璧,没做任何解释,转眼就消失在夜幕之中了。

稀里糊涂但也感觉不妙的使者带着玉璧回到咸阳,立即向秦始皇做了汇报。秦始皇听后,第一反应就是这句话中的“祖龙”指的是自己,他沉默了好大一会儿才说,山鬼至多知道一年之事。退朝之后,秦始皇对别人说,“祖龙”是指人的祖先。听起来似乎口气很硬,其实已有无可奈何之感了。

然后,他派人将使者捎回来的玉璧送御府去察验,鉴定的结果是,这块玉璧竟然是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他巡游渡江之时,祭祀水神而投到江水中的那块。十年前祭祀水神的玉璧怎么又被一个不明身份的人给送回来了呢?

最怕祸不单行。一年之中连续发生三件怪事闹得秦始皇心里非常郁闷。他为这些事专门举行了占卜,得出的结果是出巡和迁徙百姓才能避凶趋吉。于是,秦始皇下令迁移三万户人家到北河、榆中地区,并且给每位迁徙户赠了爵位。并在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开始了他一生中的第五次大巡游。

秦始皇第五次出巡,前后长达九个月。这九个月中,秦始皇南到浙江钱塘,在会稽祭奠了大禹,刻石颂德,当然是歌颂大秦帝国和自己的丰功伟业,然后北上到达琅琊(今山东临沂)。但是,到达平原津(今山东平原县西南)时,秦始皇突发重病(至平原津而病),崩于沙丘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