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讲究 " 不孝有三 , 无后为大 " 的古代 , 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 , 如战争、制度、价值观等因素 , 也有着剩男剩女这个群体 , 古称 " 独 ", 与 " 鳏寡孤 " 并列。那么咱古人是如何解决光棍问题的呢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光棍一词,古已有之,早在元代时就非常流行。不过那时候,光棍却是地痞无赖一类人物的民间叫法。而这还要从“棍”这个字说起,“棍”这种东西除了可以用来打坏人之外,也可以用来形容坏人,例如恶棍、淫棍、赌棍。靠装神弄鬼来坑人的就是“神棍”,靠巧舌如簧来骗人的就是“光棍”。“光棍”一词就是由此引申出来的。不过,“光棍”中的“光”字除了与“棍”字搭配,倒是从来没有过“骗”的意思,所以极有可能是从与之音近的“诓”字演化而来。明清时期,光棍在律法中又多了流氓的意思。到了近现代,尤其是在网络语境里,光棍逐步成了单身男士的代名词,并成为引发关注的社会现象。

很多人就问了,在自然生育、生产力相对低下的古代,光棍现象是不是不存在呢?或者光棍问题会不会缓和一点呢?

也许很多人会说,古代实行的“一夫一妻多妾制”,在一定时期内,男女比例相对稳定,而女孩子的数量又是一定的,既然为数不少的男人娶妻纳妾,那么必然会造成大量光棍的产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其实,大量说不上,古代的人口总量毕竟太少,都是千万级别的,即便是人口最多的道光时期,也才有四亿左右。从这个角度上看,光棍的量并不大。

不仅如此,光棍数量的相对值也不大。在古代自有一套光棍问题的化解机制,总结起来,主要有表现在以下方面:

1、由于自然生育,男女比例会维持在一个自然的平衡。在古代即便重男轻女的思想很严重,但由于缺少避孕措施,孩子会自然而然的生下来,而且生下来,一般都是会抚养大的。

2、古代女子早婚早育的现象很普遍。在古代官府是强制女子出嫁的,女子到了一定年龄必须嫁人,否则官府要强行给她找对象。在晋代,女孩子嫁人不能超过17岁,南北朝时期不能超过15岁,其他朝代基本维持在这一水平。大多数人20岁以前就已经结婚,在满蒙之类的少数民族甚至十二三岁的女性就能出嫁了。如果超过这个年龄,不仅自己有压力,家里人也有可能受牵连坐牢。在具体操作上,官府还会指定官媒给青年男女牵红线。总之,官家会想尽一切办法,给光棍找老婆,或者干脆“拉女配”,指定某女嫁给某男。早婚早育一方面加快了人口的繁衍,一方面女性的适婚年龄小于男性,使得婚育周期变短,性别比例也能得到一定的平衡。

3、战争在一定程度上会平衡人口。古代战事频仍,加之冷兵器时代,多发生近距离的肉搏战。一场战争下来,少则损兵上万,多则伤亡百万,而损失的多是精壮的劳动力。战国末期的长平之战,赵军约45万士兵被斩首或坑杀,秦军也死伤过半,双方伤亡百万左右。而当时七国总人口也才2000万。仅此一战,秦赵两国有数十万妇女沦为寡妇。从这个逻辑上讲,总体来看光棍现象应该是不存在的。

4、古代官方支持寡妇再嫁。古代倡导从一而终,“好女不嫁二夫”,所以让寡妇再嫁是有一定难度的。但在男多女少的地方,不论是民间,还是官府,对寡妇再嫁都持支持态度,而不是一味的强调三纲五常。寡妇再嫁也能化解区域性的光棍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古代社会环境相对封闭,人口流动较小,大量女青年不会集中涌向大城市,因此区域性别结构失调的现象也就不会出现。

说到光棍这个话题,还想顺便分享古代著名的光棍刘邦。

汉高祖刘邦,沛县人,四十来岁还没成家,是汉代、甚至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一只单身狗。刘邦出生年份有公元前256年和公元前247年两种说法,后者相对普遍。他的儿子刘盈是公元前210年出生的,那个时候刘邦差不多四十六岁或者三十七岁。如果刘盈上面的姐姐鲁元公主比他大两三岁,那么她出生时刘邦差不多四十三四岁或者三十四五岁,照这么算刘邦最迟应该是在四十二三岁或三十三四岁的样子结婚,这也符合有些人说刘邦四十岁还没娶妻的说法。所以说刘邦是光棍并不为过。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古往今来,众多的单身男女也一直在苦苦追求真爱。品读古代光棍诗词,感受人间千古爱情,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光棍们早日脱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