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等你,你不回来,我不老。”

这是两位智者之间的约定,可是其中一位工作时能为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试验成功而累到晕倒,在面对毛时却只是在一旁憨厚地笑着的腼腆智者,至今已经走了近半个世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们,是中国真正的贵族家庭。

四十八年前的12月4日,大西北腹地,那是一个寒风凛冽的晨曦。一个精瘦的身影手提一个保密文件包,行色匆匆,登上飞机直飞北京。次日凌晨,飞机在西郊机场附近失事。机上十余人仅有一人幸存,而且有两具烧焦的尸体紧紧地抱在一起。在两具尸体的中间,是一个虽然有点烧焦,但仍然完整的公文包。

相拥而亡的两个人,一是后来“两弹元勋”中唯一的烈士郭永怀,另一是他的年轻的警卫员牟方东,公文包里是当时核试验的最新发现数据。

而作为郭永怀的妻子,得知噩耗的李佩极其镇静,她几乎没说一句话,躺在床上,一夜未眠,只是不时传来轻微的叹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后,在郭永怀的追悼会上,李佩一个人孤零零地坐在长椅上,因为当时被怀疑是特务而受到审查,在当时的环境里,敢于坐在李佩旁边,说一句安慰的话,都是奢望。

此后的四十八年时间里,李佩几乎从不提起郭怀民的死。只是,她有时呆呆地站在阳台上,一站就是几个小时。

但是,此后的四十八年时间里,她秉承丈夫的遗志,演绎着国士无双。

60多岁时,她恢复了工作,筹建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英语系,自编教材沿用至今,培养了新中国最早的一批硕士博士研究生。

70多岁时,她依然站着给博士生们讲课,一连几个小时,甚至连靠着讲台站的姿势都没有,就这样一直坚持了10余年。

在她81岁那年,她创办中关村大讲坛,其后的13年时间里,每周一次,一共办了600多场,每场都是人满为患。她请的主讲人也都是各个领域的大腕。有人说:“也只有李佩先生能请得动各个领域最顶尖的腕儿。”

她曾把自己的积蓄60万元捐给了中科大和力学所各30万,并且没有任何仪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她也曾感慨自己“连小事也做不了”。看到中关村车水马龙,横冲直撞,甚至撞倒过老院士、老科学家,她迈着小步追上去,想拦住撞人者,但“他们跑得太快,我追不上了”。

在十三年前,李佩将授予丈夫郭永怀的两弹元勋勋章,直径8厘米,99.8%纯金铸造,重量500余克的奖章,托人捐赠给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时任校长朱清时打开箱子时,哭了……

七年前,在钱学森的追悼会上,她走在杰出院士的专属通道上,人们说她当知无愧,“这个瘦小的老太太,比院士还院士。”

100年里,我们所见的书本上的大人物,李佩不但见过,而且一起生活过、共事过,她见过太多的烟云浮华。从钱学森邀请她和郭怀民回国的那封信开始,他们这代人回国为的是什么?

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至今,李佩先生客厅里的茶几还是60年前回国时家里的陪嫁。我想这才是真正的贵族,背后承载的是民族的百年复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