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的不是这样的舒服。我需要上帝!诗!真正的冒险!自由!善!甚至是恶!”

——《美丽新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提到最具知名度的反乌托邦文学,

很多人肯定会脱口而出那部最经典的反极权主义的著作《1984》,

然而除了乔治·奥威尔为我们描绘的那个令人感到窒息的恐怖世界,

还有两部小说也是反乌托邦文学的佼佼者,

扎米亚京的《我们》和阿道司·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

今天我们先来谈谈后者。

饲养,不再只是针对动物

不同于《1984》描绘的是在高压政治氛围下人们极其贫困的生活,《美丽新世界》所刻画的社会在物质上可以说是极度富有的,人们衣食无忧,甚至所有欲望都可以随时随地得到满足。也许你会说,这不正是人类所致力追寻的理想社会状态吗?传说中的“桃花源”,梦里的“阿卡迪亚”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不!《美丽新世界》呈现了距今600年后一个物质丰富、科技发达的社会,然而这里同时也剥夺了人类最真实的本质——“情感”。这是一个由机械文明统治的世界,人们安于各种教条与制约,无所谓“家庭”、“个性”、“自由”、”“宗教”、“道德”。

故事里的世界没有国别,人们说着同一种语言,他们自出生就被划分为五种不同的等级——领导层、平民、贱民等,每个等级负责着明确的社会分工,最低等的人类甚至被剥夺了智慧。这里的人们不用负责繁殖后代,性爱只是人们用来麻痹自己的娱乐方式,所有的初生儿都是通过实验室孵化出来。

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阴差阳错间,这个社会迎来了一个来自“野蛮人保留区”的熟读《莎士比亚全集》的由人类生出的小孩……

一个人文主义者的呐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丽新世界》这个书名来自莎士比亚的《暴风雨》第五幕中的一句台词——不谙世事的米兰达唱到:“啊,多么神奇!这里有多少美妙的人物;人类多么美丽!奇妙的新世界啊,竟有这样美好的人!”然而她赞赏的这些美好的人实际上都是些无赖。同为英国作家的阿道司·赫胥黎采用了莎士比亚戏剧里的意像作为书名,足见他想要表达出的对书中社会的反讽态度。

1515年,托马斯·莫尔的代表作《乌托邦》问世,它为人们描绘了一个绝对平等的理想社会:财产共有,按需分配。然而随着英国的工业革命和进入20世纪后两次炮火弥漫的世界大战,知识分子们对那种“理想社会”的期待值越来越低,于是一大批反乌托邦文学应运而生,《美丽新世界》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而成。

阿道司·赫胥黎是一个十足的人文主义者,他的作品充斥着对社会道德、标准和理想的拷问。1894年,阿道司·赫胥黎出生在英格兰赫赫有名的赫胥黎家族,他的祖父就是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进化论支持者托马斯·亨利·赫胥黎。优渥的家庭氛围为他创造了良好的教育环境,少时就读于伊顿公学,后毕业于牛津大学。他一生共写作了五十多部小说、诗歌、哲学著作和游记,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这部反乌托邦经典之作《美妙的新世界》。

▲ 图片源自网络公开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