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消息:据记者从美国得到的消息显示,北京时间6月16日上午10:00,夏普在纽约撤回对海信的诉讼,集中力量专攻在加州对海信的诉讼。这意味着,“海夏之争”将进一步升级。

这不仅是一场两个企业之间的诉讼官司,更体现了国际消费电子行业的巨大变化。北美市场作为全球标杆市场,向来是全球品牌的重点投入区域,也是所有国际家电巨头的必争之地。而夏普海信相争则另一方面折射出中国品牌为此付出的艰辛,以及逐步取得的成果。

夏普向海信开刀 意图重夺北美控制权

回顾“海夏之争”事件:6月9日,夏普向海信发起诉讼,要求收回在北美地区的品牌使用权,并索赔1亿美元。而后事件转折 ,6月16日,夏普在纽约撤诉,有媒体报道为夏普知难而退,以为双方达成和解。而知情人士则表示夏普是为集中精力在加州打好这一仗;目前,在美国加州法院的官网中,夏普诉海信的案件也仍然显示正在进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双方恩怨源于2015年,夏普因长期经营不善决定停止美洲电视业务后,主动找到海信以寻求帮助,希望将夏普品牌电视业务授权给海信经营。最终海信出资2370万美元,收购夏普墨西哥工厂并获得夏普品牌在北美(除巴西外)地区电视业务的独家授权。

2016年富士康收购夏普之后,夏普公开表示想收回上述区域的夏普品牌授权。在遭到海信拒绝后,夏普开始发起舆论攻势,并以海信在美国借“SHARP”品牌销售低质低价的液晶电视,损害夏普品牌形象为由,提起诉讼,要求海信停止使用SHARP商标。

事实上,此前,夏普与海信就已经交过手。2016年11月,鸿海系旗下包括夏普在内的液晶面板厂接连宣布中断海信液晶面板的供应。

之后,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紧急到访TCL集团以及旗下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表达合作的意愿。最终,TCL集团和海信集团在短时间内结成联盟,二者将面板供应作为合作的重点,海信的屏幕停供危机得以化解。

(美国纽约时代广场的中国品牌形象展示,让更多美国消费者逐渐了解了中国制造)

“海夏之争”印证中国品牌全球崛起

“海夏”之争背后,其实是中国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无数遭遇战的一个缩影。中国企业出海,最早只有个别企业从东南亚开始试水,比如1999年TCL等企业从越南起步。这些开拓者从最初的举步维艰、水土不服,到后面逐渐能够在国际游戏规则中游刃有余,站稳脚跟。

然后到本世纪初,中国企业竞相出海,各显神通,有直接并购成熟企业的“联想模式”;有先难后易,先进入欧美等在国际经济舞台上份量极重的发达国家和地区,确立名牌地位后,再进入发展中国家的“海尔模式”;也有从下游供应商蛰伏多年到逐步争夺强势话语权的“华为模式”,还有并购巨头与本地化经营自有品牌并行的“TCL模式”。

不管道路如何,最终殊途同归,要想真正掌握全球话语权,就必须拿下北美市场这座桥头堡。然而,北美市场恰恰是中国企业进军海外市场最难啃的一块“骨头”,渠道布局难突破、品牌占位难打破、市场规模难扩张,这成为众多彩电品牌在北美市场面临的难题。“赢北美者赢天下”,一旦拿下北美市场,则意味着企业的品牌实力和产品力经受住了市场的考验和消费者的认可,从而被全球市场所接受。这也是今天海信与夏普北美品牌争夺战的动机所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数据来自IHS 2017 Q1

难怪夏普眼红,海信在美洲市场获得夏普的电视业务后,发现突飞猛进,2016年,一举超越了日本索尼,直追三星、LG。而实际上,不只是海信,TCL等中国品牌集体高歌猛进,在这个难缠的制高点上,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存在感和话语权。根据IHS2017年Q1数据,海信和TCL这两大中国品牌赫然进入第一季度出货量的前十名,其中TCL仅次于LG和三星,位列第三名。其次,夏普这一现在深刻着中国烙印的品牌,也赫然在列。IHS数据,中国品牌排位最高的TCL,Q1 在北美出货95万台,占据13%的市场份额,一度被美国媒体评为“美国市场成长最快的电视品牌”。

数据来自IHS Markit: tv-sets-emerging-technologies-market-tracker-pivot-history-q2-2017

从北美看全球,中国品牌也在全球范围内大举突破。经过十多年耕耘,从出货量和市场份额上均有惊人突破。IHS数据,2017年Q1全球出货量TOP20,中国品牌TCL、海信、创维、长虹、康佳、乐视、小米等总共占据9席。

国内市场增长放缓,竞争日益白热化,因此,迫使中国企业集体走出国门,发掘更大的世界市场,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活力和广阔空间。每走一步,都充满着各种不可知的挑战和风险。幸而,近二十年的发展探索中,中国家电企业逐渐构建出了强大的核心竞争力,逐渐占据世界市场,让“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海夏”恩仇录不过是中国企业海外发展的一个插曲,诉讼刚刚开始,妄断输赢为时尚早,无论如何,我们一方面看到了海外竞争的惨烈,另一方面也看到的是中国品牌的集体崛起,而且很多品牌已然创造了中国企业全球化的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