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某,明朝就不会灭亡。这种论述非常多。首先历史没有假设,因此,任何人的的回答都没有正确性。其次假设代表着对历史新的解读,以前我很排斥,现在觉得有些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人总喜欢拿国家兴亡寄托在一个人的身上,这太简单了。现在我就回答一下提问者的这个问题。

1.崇祯为啥借钱?晚明兴于白银大量涌入导致的通货膨胀,亡于中央政府缺少白银、窖藏白银等导致的资金链断裂

崇祯借钱是因为没钱,军费缺钱、救灾缺钱等等。从1920年代到现在,到底有多少白银流入晚明?主流意见定位在了3亿两左右(支持者有:庄国土先生、王裕巽先生、弗兰克先生、李隆生先生等),请注意这是从隆庆开放1567年到1640年间的流量平均高达三四百万。隆庆那几年可以忽略,因为政策的效果在万历年才会彰显。

那么进入崇祯后,特别是1640年以后有多少?据估计一百多万两。中国历朝历代留存以及明政府的开矿开采大概三四亿两。也即明朝流通的白银量在7亿两。也就是在崇祯年间,畸形的中国经济背后是7亿两白银在依托。

然而,官员贪腐、皇权掠夺(包括太监、藩王)、兴盛的走私犯和海盗、官商(这是商人的一类,不是官商勾结)、民间富商等占有多少白银呢?

所以,崇祯没钱了就要借钱。

2.崇祯借钱的最后结果

崇祯想尽一切办法节流,例如穿破旧衣服,皇后亲自洗衣服,减少赏赐大臣的规模和次数,等等,最后想到了借钱。结果皇后的爹捐了1万两,拥有几十万家产的的大臣们捐了几十两。最终,李自成的部下们一顿皮鞭,在北京搜刮了七千万两白银。

其中,王公贵族、太监宦官各占三成,百官商人两成,其余两成是老百姓。那位周国丈捐出白银50万两,以及各类宝石宝物数十万件。

3.魏忠贤集团在位也只能把太监宦官的占比提高,其他人降低

晚明政府缺钱,也不是一天两天了,魏忠贤以及阉党成员捐过几次几百万两以上的纹银过?显然是没捐过,既然没捐过,崇祯朝他为何要捐?所以,杀不杀他,崇祯还得借钱。崇祯末年是在消灭了魏忠贤势力之后,他们占比三成,那么,魏忠贤活到崇祯末年?得是几成?

4.阉党集团已经严重威胁皇权,阉党与文官的冲突已经严重威胁政权,崇祯必须做出选择,任何有理智的人都会选择文官集团

只要太监宦官不造反、不杀害皇帝,那么,它就是皇帝制衡文官的工具,如果它权力过大,威胁了皇权,它必然要被消灭。太监群体的实力太大了,把文臣武将压得喘不过气来,就连边关众将、全国官员都要给他“生祠运动”,其风头盖过了皇帝。对皇权构成了威胁,那么,皇帝的行为必然是干掉他。

同时,魏忠贤的阉党加剧了和文人的冲突,已经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崇祯必须做出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明亡于内政,而非亡于后金,治国安邦太监行吗

现在的论者总是说“东林党误国”,换上“太监治国”就好了?这源于晚明的民族精神被五六十年的通货膨胀闹得,人人只为金钱而活着、努力。传统的忠君爱民思想被普遍抛弃,当然,你非要举例说有,我也不反驳。那大面积投降怎么说?在国家危亡之际,党派利益互相咬咬到被抓住,甚至同上刑场时还在咬怎么说?表面上在皇帝面前痛哭流涕,他们真的在心底是为了皇帝吗?

崇祯早就说过:官场如商场。

在这种情况下,不亡可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