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报时评

王南

明天,也就是2017年6月24日,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将再一次吸引全球的目光:首届中国创新大会将在那里召开。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同指导,国家部委和地方政要的莅临,华尔街风云人物罗杰斯和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以及世界500强重量级嘉宾……可以想见,大咖云集、群星荟萃的中国创新大会,不仅是思想的盛宴、创新的风向标,对业界的影响也将既深且远。

创新是世界经济走出停滞泥潭的引擎。为应对2008年那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美国、欧盟、日本等主要发达经济体都采取了量化、质化宽松的政策,有些甚至重走“直升机撒钱”的老路。但经济复苏乏力、社会失序、民粹和极端主义甚嚣尘上,说明魔术就是魔术,现实世界并不存在阿拉丁神灯。在这个问题上,还是不要忘记熊彼特的 “破坏性创新”,不要忘记凯恩斯的忠告:“是企业创造并增加了世界的财富。当企业顺利运作时,无论人们是否节俭,社会财富都会随之集聚起来;而当企业停滞不前时,无论人们如何节俭,社会财富都会逐渐坐吃山空。”创新,也只有创新,才是走出萧条、通向繁荣的不二法门。

创新是中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关键。中国改革开放后连续30多年高速增长,经济总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也发生了本质变化。但传统增长方式面临资源、环境、人力资本的巨大压力,粗放式、外延式的套路已经无法持续下去了。“中国奇迹”要开启下半场,也只有靠创新打破瓶颈。党的十八大以来,创新被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创新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不断推进理论、制度、科技、文化等全方位创新,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习近平总书记就创新发展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多次强调“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在2017年4月4日对广东工作的重要批示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广东要为全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支撑。

创新是广东新时期在全国发展大局的责任担当。广东开风气之先,也较早进入经济新常态。2016年,广东研发投入占GDP比重提高到2.52%,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排名居全国第二,专利授权量和PCT国际专利申请量保持全国首位;技术自给率达71%,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57%;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超过1.9万家,跃居全国第一。尤其是深圳作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领头羊,打造了产业化能力最强、市场化环境最优、国际化程度最高的 “中国硅谷”,成为我国首个以城市为基本单元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016年深圳市R&D占GDP比重超过4%,达到世界先进国家水平。但广东占全国十分之一的经济体量,面临的问题也毋庸讳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支撑产业升级、引领未来发展的科学技术储备不足,关键技术仍受制于人,企业创新动力不足,协同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有待提升,科技人才队伍大而不强,领军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缺乏,创新创业环境须进一步优化,创新驱动的体制机制亟待建立健全等。如何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战略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总抓手,全面开展创新改革试验,其结果对中国的意义,不亚于当年的“杀出一条血路”。

中国创新大会产生的洞见和解决方案,值得期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