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电影节期间,各方论坛已经开始,在上海电影节主办的“用工匠精神打造中国电影”论坛上,刘震云主持,导演冯小刚、陈可辛与戴锦华、张大春几位坐而论道,过程中抛出了一些“火药味”十足的话题。

比如:关于导演和观众之间的关系。一向不怕语出惊人的冯小刚导演就大胆数落起了中国观众。

“中国有这么多垃圾电影,还不是因为有很多垃圾观众。你如果不去捧场,烂片就没有生存空间”冯小刚强调,观众并不是导演的上帝,而是导演的对手,“就是我怎么征服你,用最大的诚意把电影做好”。

论坛视频

对冯小刚的观点,电影学者戴锦华则强调不能光甩锅观众,很多时候市场是被资本绑架了,影院排片就是那样,观众没得选。此次冯小刚在论坛上的发言,也在网上引起了观众的热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时光网友评论

观众真的要为垃圾电影背锅吗?显然,冯小刚的话说的不全对,作为掏钱看电影的观众也是受害者之一。

先有鸡还是先有鸡蛋

同理,先有垃圾电影还是先有垃圾观众,幸亏这个问题比鸡蛋问题简单一些。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作用生产,没记错的话这个知识初中课本就教过。首先电影不是观众拍的,从这个层面上看观众有理由为自己背锅感到不服。观众需要买票进场才能判断出一部影片的好坏,虽然在影片上映前,会有宣传、预告、主创阵容、评分网站口碑等资料作为参考,但这种参考做出的判断,是需要有一定经验积累。

电影作为搭配爆米花的一门娱乐艺术,从一定程度上讲,是观众生活中最简单的消费方式。所以,如果要求每个观众在看电影前,做大量功课去甄别电影好坏,从而选择为好片掏腰包,那显然是为难观众。所以,从根上说不是先有垃圾观众再有垃圾电影。

影响观众选择电影的因素中,电影内容占最大比重

观众不是源头,但一些烂片的好票房,确实对整个电影市场产生影响。是市场,而不是用艺术一词,存在市场,就存在买卖,存在买卖就存在利益最大化。投资方不是做慈善,拍电影也不能完全放弃票房。

任何情况下市场行情和观众品味都是互相影响,这中间就存在很多投机倒把,比如《小时代》系列票房大卖后,对一系列靠IP联动、流量明星称场子的电影起到了推波助燃的作用,一些试图创造出让观众买单的烂片扎堆。于是这几年小鲜肉成流行热词。(这个词早前冯小刚也撕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观众有理由反驳,“我掏钱我乐意看什么就看什么”,就是这股“精神”让很多影片的选角、甚至导演选择,都会考虑到粉丝影响力这个层面。越来越多毫无导演功底的演员甚至主持人跨界当导演,比如:何炅、王宝强、钟汉良、李晨、林心如...等,电影虽是娱乐艺术,但还是需要有很多功底,比如:美术、摄影、绘画、文学等,导演的审美能影响一部影片的好坏,不能否认这些跨界人士在其领域上的成就,但导演并非无门槛的行业。投资方看中影响力肯投钱,这种行为也是烂片扎堆的重要原因之一。

多数时候观众没得选择

近年,不少电影人纷纷跪求排片或甩锅好莱坞大片抢占电影市场。但其实观众能选择的还是太少,甚至很多时候还出现没得选只能看烂片的情况。国产片发力不足,引进片匮乏是目前电影市场的现状。一些想在大银幕上看好电影的观众,只能盼着北影节、上影节才能真正在大银幕上一睹佳片风采。于是有了,《昼颜》这样的影片在上影节上被黄牛一张影票炒到2000的天价。

面对热闹喧嚣的上海电影节,导演叶京也说“去年评委会主席是塞尔维亚大导演库斯图里卡,今年是拿过金棕榈的克里斯蒂安·蒙吉,这事儿特拧巴,因为他们的电影在中国几乎都上不了。为什么我们国家的电影不能有多种题材、多种颜色呢?中国这么庞大的市场,竟然容不下好电影。”

从左到右:冯小刚、王朔、叶京

不说美国这样的电影大国,只看周边邻国。2015年韩国本土电影的上映数为257部,引进电影945部,最终本土影片票房占比52%,小胜进口片;2015年中国上映国产片320部左右,进口片64部,本土影片票房占比61.58%,面临进口片的竞争压力小太多,而观众能选择的也太少。2016年日本公映电影部数达1149部,本土610部,进口片539部,平均每周20部新片。同年,中国上映的电影部数为450部,本土351部,进口片仅99部。

观众有娱乐的需求,而进影院是便捷消费方式的一种。对于没有特殊偏好的观众,进影片更多是满足看电影这个行为,而不是电影本身,观众有时候是没得选,影院排片一溜儿的烂片,要避开明显的雷区也不简单。对于电影人来说,市场总票房大好,而外部竞争也少,艺术创造削弱,商业快钱的诱惑下,谁不想捞一把?

观众和市场共同成长

观众,是需要熏陶成长的。好片烂片都看多了,才能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如果真有必要给观众分三六九等的话:需要从影片中汲取艺术深度、满足于电影讲个好故事、甚至只为图个乐呵。哪种选择都没错,但观众也不是一口吃成一个大胖子,阅片量越多,对影片审美有一定影响。真正的好电影,观众不会视而不见。比如前段时间大热影片《摔跤吧!爸爸》,虽然前期排片较少,但观众之间口口相传的口碑让影片内地票房破十亿。

这部影片的成功不仅是对观众的一次洗礼,也是对现今电影人总有“怀才不遇”觉得好电影观众不买单的当头一棒。好电影,不缺观众;而观众,是真的缺好电影。从近期多部人气偶像担纲的电视剧、电影接连惨遭扑街,我们该对观众的成长持以积极态度。

比如端午期间,上映的四部国产片累计票房不足一亿,其中有不乏流量明星主演,比如《夏天19岁的肖像》的黄子韬,《临时演员》的郑恺,两部电影连迈过千万票房门槛都很艰难,按照常理票房不该如此惨淡。同期观众可选择的影片是《加勒比海盗5》、《摔跤吧!爸爸》等大片。市场在对观众“投食”时,不仅要考虑观众吃不吃,更要考虑观众吃完后觉得好不好吃。观众会因为卖相上一次当,但难保下次就学聪明了,不能不尊重观众的智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躺枪观众有话说

说垃圾观众有些过分了,确切的说应该是有太多无论爱豆演技再差都只会唱赞歌的脑残粉,以及一些不为艺术只为金钱的导演和演员,这三者一起造就了烂片也能有市场的局面!

——来自网友@今天没对象

冯小刚的话看似有道理,但仔细一想其实通通都是放屁,首先,你不能要求观众有预判一部电影是不是烂片的能力,你不能要求观众有很高的审美水平,大部分观众去看电影只是消遣,作为电影工作者,你只能不断出好片,来提高观众审美,而不是一开始就要求观众高审美。

——来自网友@卐大統領卍

垃圾编剧写垃圾剧本垃圾导演请垃圾演员最后拍一部垃圾电影…观众一开始并不垃圾,看了这种电影多了以后也成了垃圾观众了…

——来自网友@蛋蛋马上又

小鲜肉当道,全靠刷脸,这背后其实就是主流观众的审美品位的肤浅和低俗。

——来自网友@不老木易

最后,冯小刚一向敢说敢骂,不管说的内容够不够客观,至少起到了一个作用——引发思考。如果他和观众双方都只为喷而喷,那这个话题就失去了意义。导致国产片扎堆的原因到底有哪些?作为观众你们愿意为怎样的影片掏腰包?说说你们的看法吧!

时光网出品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时光网

点击

阅读原文查看精彩推荐内容

漫威影业没兴趣拍《神奇四侠》续集

爹不疼娘不爱 福斯不着急 漫威没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