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过去大半天了,但今天上午参加的由新浪娱乐主办的新浪潮论坛里的金句仍然回荡在耳边,让我迫不及待地想分享给大家。

这个论坛聚起了冯小刚、徐峥、陆川、宁浩四位超一线大咖导演,为当下火热的中国电影产业把脉,只谈一个所有人都关心的话题:

现在的演员行当是不是出了很大的问题?是否有一批年轻演员不够敬业?业务素质不好还拿很高片酬?众矢之的的「小鲜肉」是否应该背锅?业内的每个人应该怎么做,才能帮助这个产业变得更加良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位导演都有很精彩的发挥,冯小刚毕竟是出了名的「小钢炮」,成为本场论坛的「火力担当」,直戳各种乱象;徐峥自身的表演经验和经历最丰富,所以年轻演员到底该怎么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是否每个人都适合转型为导演,这他最有发言权;而陆川的发言非常思辨,提出了很多具有高度的总结;宁浩则一不小心成为本场最佳段子王,「45亿司机」的笑话让满场捧腹。

先摘录几句妙语:

冯小刚:电影演员和电视剧演员和综艺,我觉得应该是三波演员。这三波演员各有各的专长和训练,资质是不一样的。年轻演员得做一个决定,你想成为哪一种?

陆川:演员的问题是整个行业的一个心态的体现,演员其实分层的。比如在横店打拼的演员,是为了生存而挣扎,他们是金字塔下面的演员,他们是没有办法选择自己的人生。如果他们遇到冯小刚,一定是想聊一年的戏。我们聊的是能够承担中国电影责任的演员,你们不能说钱赚了、戏毁了。我不觉得中国电影会一直有钱,所以就有了抢完钱就走的抢钱心态,这些新人没有给产业留下积累,没有留下传统和信仰。


徐峥:这个体系出了问题。让人的目光只瞄在最外表最光鲜的部分,没有让底下每一层、每一级、每一个环节都能够完整起来。底下是不够完整的,不管是从薪酬方面以及在自我实现方面都不够。所以他在那里觉得没有实现,于是所有人都往一个方向(做导演)去了。这么多人都想做导演,于是这个门槛就变低了,但是谁都能做导演吗?不是的。导演又是另外一个体系,你得从最基础的开始。

宁浩:我的司机一上车就说,「导演,其实我现在已经是45亿司机了。」我已经拉过了多少多少明星,黄渤坐过我的车,谁坐过我的车。

下面是这场对话的完整实录,很长,但非常精彩,值得通读。

周黎明:最近有一部影片在国内爆款,既不是国产片也不是好莱坞影片,而是印度的《摔跤吧,爸爸》,这个影片的口碑特别好,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你如果在网上查的话,大家觉得里面的演员阿米尔·汗特别敬业,尤其是他增肥减肥,演了19岁、29岁、55岁三个年龄段。

你们觉得这样的敬业精神,在我们中国的演员里有吗?因为当时网上很多网友觉得我们这边的演员做不了,当然他们是站在观众的角度。

冯小刚:徐峥说他可以。他那天真的说他可以。

徐峥:你让我再胖50斤可以,你让我练肌肉不行。

周黎明:除了体重以外呢?

宁浩:我觉得也有找借口的时候,拍《心花路放》的时候我觉得这个角色应该再胖一点,放纵一点自己。

徐峥:《心花》里面那个角色是可以胖的。

周黎明:小刚导演,您接着说。

冯小刚:昨天徐峥有一个发出来的访谈,他里面很系统讲了,我觉得非常对。他提到两个体系:韩国的「小鲜肉」模式和舞台剧演员的培养模式,刚刚我跟宁浩在休息室也在聊,现在电影的表演质感和整体状态有一点滑坡。什么是好、以什么为荣,这个好像变了,今天我也特别想听听他们三位导演对这个事的看法。

宁浩:我也想过这个事,我可能想得也不成熟,但是我觉得好像咱们国家有一种传统对于这事的理解比较细。咱们经常现在不是说拍电影或者拍电视,都叫拍戏去,那什么是戏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经常想戏是从戏曲那来的,戏曲其实是一种非常脸谱化的,其实不注重每个个体塑造表演的表演方式。给大家画上一张脸把这个事重新弄一遍,我觉得好像比较集中在戏剧性和事件上,甚至走几步路都是规定好的。其实也就是说面相怎么样这个东西就变得比较不重要,其实后来我们开始有戏剧的引入和电影的引入,开始有一些对于像人物等等东西的要求。

我感觉现在大量的内容产生,我们强调戏剧又有点受文化影响的感觉,就是把这个事说清楚。我前一段想这个问题,我觉得也许跟这个有点关系,这是我的乱想,还不成熟。

陆川:看着浩子说话特想笑,他还没有完全醒的感觉。在座的四位导演里面我是唯一一个表演最差的,他们都是专业演员,冯导都是专业国宝级的演员,已经拿过金奖的,徐峥导演就不说了,人家原来是优秀的演员,宁浩导演也是最近频频地在各种电影中间担当主要的配角角色。虽然刚才在休息室里面,徐峥老师说宁浩老师只有一把刷子,但是他就靠这一把刷子确定了自己的形象。

冯小刚:你是四位导演里面唯一一个跟动物合作过的。

陆川:那个都是禽兽。其实不能这么说,因为我第一个是跟姜文老师合作的,我喜欢这种兽性、这种张力的演员,就是从姜文老师到刘烨老师还有很多老师,我喜欢特别野性十足的演员。我很不幸还没有机会跟年轻一代的演员合作,因为中间隔了一个《我们诞生在中国》。我跟年轻一代的野兽在一起合作,但是我们现在在筹备一个戏。

我觉得出现了一些问题,可能也跟导演的行业地位直线下降有关。以前见演员特别好约,我说烨子(刘烨)咱们能见个面吗?找个酒馆两个人坐下就开始聊戏了。说见吴彦祖也能见、见周润发老师也能见,现在要见一个年轻演员20岁出头的,有四个经纪人拦着说不能见。

我得跟他聊戏,我说那什么时候见到演员?他说演员很忙,要出席微博之夜你知道吗?(笑)导演在行业中间跟演员沟通的机制没有了,这其实是一个问题。

比如说我们现在只能跟一些像徐峥这样的,这么一个段位的演员和导演在聊事的时候,我们能聊4个小时、5个小时的剧本。但是你找一年轻演员,说说戏,基本上碰不着他,而且开机那天能给你就不错了,而且中间还得老走。

我觉得这挺没劲的,我比较追求大家一块能把这个戏安安静静拍完,我会觉得伺候这些人也挺没劲的,拍电影突然失去了一种创作的乐趣。我们都是拿出几年去跟你干一个事的人,你给我几天,我就特别不想用他们,说实话。

周黎明:那你为什么还想用?

陆川:因为投资方说他们数据好,有这些数据。

冯小刚:我教你一个词叫「流量」。你说「数据」这就外行了,走「流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陆川:其实我是一个学理工的人,我说你这「流量」用什么证明?他就说用粉丝、微博评论什么的。但是我说你看他们俩,这两个最厉害的演员他们凑起来拍了一个戏四千万,他们粉丝去哪了?没有回答很安静。但是依然说你这没有卖相,你得是这批人才行,要不然就给你一百万拍吧,说不能给你1亿或者说你这不是大制作,他现在都有很多关系是互相关联的,就是整个规则。

我再说一个,我们那时候会演员一个一个挑,然后角色阐述、谁适合谁不适合。就看现在突然一瞬间中国任何一个戏消灭了老年人、消灭了中年人、消灭了所有长得不好看的人,中国全变成了一批长得特别漂亮、特别像的孩子们,他们是医生、他们是律师、他们是警察。

冯小刚:我觉得是被什么给害了呢?就是偶像文化。这个偶像文化突然间就在中国的大地、在中国的观众里面就变成了一个全民疯狂的一件事。然后,这些孩子他们没有问题,我接触过的这些小帅哥们我觉得他们其实每一个人,第一他们见到我也很尊重,然后你也感觉他很努力、也很想演好戏,他这个愿望是有的。但是他们被这些经纪人给安排的这样的节目、那样的节目,每天在飞机上不停地。

我有一次看到张艺兴这孩子坐在边上一会儿就睡着了,我说「你怎么了?」「太困了。」他们集体疲于奔命在各个舞台上、各个秀场上,演员还是需要能够安静地有自己的生活,他们被集体弄成了一把「塑料花」。就是特别塑料的那种偶像,其实演员是需要一些,并不是说非要长得好看,我还是说徐峥说的那个,戏剧学院、电影学院考试,原来老师招这一班学生得般配,20个男孩、20个女孩各具特色。

更重要在看他们演一个小品的时候、在考试的时候发现这孩子有表演的天赋、他有戏缘、有观众缘,然后他有表现力。你看考试的时候,他演这么一个小品演得特别香,他并不是说他长得特好看。那你看很多你要是按现在的标准去招,偶像式的那他就不是这个系统了。

还有一个就是说,电影演员和电视剧演员和综艺,我觉得应该是三波演员。这三波演员各有各的专长和训练,资质是不一样的。现在是三合一,三合一对综艺的伤害小,对电视剧应该说是有伤害的,对电影的伤害就太大了,对电影表演的伤害就太大了而且它也不合理。

你看好莱坞这个体系走了这么多年,它也很商业,但是你看好莱坞的电影演员、电影大腕谁去演电视剧?没有。如果观众可以不花钱免费的去在电视剧可以看你,我为什么要花钱去电影院看你?而且过去香港体系是一个演员,比如说像几大天王因为他们红,所以他们一年有的人可能有7部电影、8部电影上来,其实已经有恶果显现了。

观众觉得我一年要看很多电影,但我并不一定要看你的很多电影。所以观众会「好久没见,高仓健的电影无论如何我要去看。」伊斯特伍德的电影,这点有的演员还在坚持,比如说葛优、姜文,年轻现在通通跨界,这就是被偶像文化给弄的,而且我有的时候看得挺难受的。

比如说他们撕名牌跑来跑去的那个,其实是很有个性的演员。比如说孙红雷,孙红雷我觉得是质感很好的演员,但是他也要穿上那种鲜艳的衣服、戴着帽子,然后一块去撕、去奔跑。

徐峥:你别说孙红雷吧,你说我吧,我也跑过。

冯小刚:就是你把演员整个给弄偏了,然后你再回来他再演戏而且重播,我每天往我们家饭桌上一坐我女儿就看这个,我小女儿张着嘴,夹着菜不往里面放,盯着就全天候看着这几个当红的,这么弄对表演的质感会有很大的影响。

宁浩:这个事我其实以前跟几个日本演员讨论过,咱们还是不成熟。日本那边高仓健那几个只要演完电影立刻躲起来,他担心的是他曝光太多有一些别的东西被观众认知了,认知之后观众会带着一些符号去看形象。比如说你生活中太多新闻、太多曝光了,大家觉得你是这么一个人,到时候你再去演那么一个人的时候我不信,对于你塑造角色是特别有问题。其实大量曝光之后你已经无法再做电影演员了,因为电影本身作品感是非常非常之强的,我得认可你这件事情你才能够去完成。

偶像文化我是觉得又跟供求关系有联系。说白了偶像崇拜,你说长得好看的人实际上是人的生理崇拜、是人最基础的生殖崇拜的延续。希望长得好看的人延续基因,咱们小时候也有,但是如果说只有那个崇拜说明需求比较简单,还在第一个初级层面。而其他的更高的那种追求,我们在观众当中还没有建立起来,我觉得这是有关系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徐峥:我觉得这好像也是整体文化方面的问题。因为一直延续在比较娱乐层面、比较简单化的追求里面。现在一个演员为了一个角色减肥增肥,这在行业里面已经是达到最高级别的标准了,等于是我把我自己身体整个人都完全塑造成那个样子。

以前我们看德尼罗、克里斯蒂安·贝尔他们都会把自己折腾得瘦或者是更胖。我觉得现在都谈不到那个层面,现在很多基本职业规范做起受到了偶像文化的冲击,把这两个系统搅在了一起了,影响了很多职业规范。这是作为演员本身来说,一个小帅哥一个演员很想努力,他想做好他自己能做的每一个工作,但他真是没时间。

你说到剧组来,前面说提前一周的时间进组,我们反复去试琢磨造型。我觉得一个演员如果要进剧组,起码要给出3-4次的时间来试造型,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不是说你第一次做完造型以后就OK了,还得做很多调整,这个不行了那个行不行,人家服装、化妆、道具要回去准备,你说这个衣服不行还得给你做别的,起码得有很多次。你得把时间留给别人,那才是你的价值,你得留出时间来。

一个戏演员得坐在一起读一次剧本,这是最最起码的标准。因为不是说读完这个剧本这就好了,我上去就开始演了,你得有一个时间是说昨天你读完了跟导演聊一下,你有什么感觉读完以后?你对这个角色有什么想法?你对剧本里面的台词,对人物的行为你觉得有没有不合理的地方?我们需不需要改剧本?这都得留出时间的,更不要说下生活。

比如说我演这个地方的人还得学方言,然后还得在这里面你要自己提前留一点时间,比如说跟你演一个生活完全无关的人你得留出时间来去体验一下生活,以前谢晋导演,他跟姜文、刘晓庆拍《芙蓉镇》的时候在一起还做小品呢,把一本小说扔给你,你自己回去发展可不可以有一些其他的戏出来。他们的扫帚舞做小品的时候做出来给拍到电影里面去了,我觉得这才是系统创作的一个方式,是沿着表演、戏、人物、怎么样去完成角色,是这么来的。

另外一个系统,就是像受到韩国的、日本的追星文化,其实并不希望你变成太多其他的样子,就是把你塑造成最完美的样子,然后你会学很多种不同舞蹈,需要对你有声乐训练、体能训练,因为你是要去开演唱会的。现在如果把这个事插在一起,这边开演唱会以后第二天到剧组拍戏,怎么能够不晕倒?

这个超负荷工作一个极端的例子就是乔任梁,他非常有教养、非常懂礼貌、非常敬业,他在现场希望自己演好每一场戏,但是以我演员的角度来讲,如果他要做演员,还需要去接受非常专业的严格训练,从做小品开始、从做无实物开始训练自己。我还不知道他能不能成为一个好演员。因为成为好演员的人,有些人没有那么费力,上来做一个小品就知道他一定能成为一个好演员,考戏剧学院就是这么考的。

但是现在制片人屏蔽掉演过很多舞台剧、上过戏剧学院的人,没有一套系统筛选他们和给他们出来的机会,他拿着数据说话,是说看流量。他们刚从戏剧学院出来没流量怎么办?他戏演得很好,可以塑造这个角色但是他没有流量怎么办?早上来之前我看了一下新浪的什么势力榜……

冯小刚:我说一句,张嘉译绝对是好演员,说什么戏一定不能找他,电视台的可以,网剧说不找他,为什么?没流量。一个流量连张嘉译这么好的演员都要给拦在外面,而你看那些有流量的哪有会演戏的?这个太大问题了,他每天都张着神,他往那一坐你说谈一个事或者谈一个剧本旁边跟着五个你也不知道干吗的,而且一看丝毫是对电影没兴趣的,就看着手机。经纪人跟着的应该是他要讨论剧本,这是我服务他的机会我要认真听,我们这个团队要给他提供一个对剧本、对角色的意见,但只是穿得挺时髦的,挎着各种包,反正就是那么一套。

徐峥:所以我觉得现在缺少一套机制,是可以把那些真正会演戏的人、懂得表演的人,在舞台上已经崭露头角、有机会在将来成为大明星的人转换为有流量的人。但是这里面需要几方面的努力,需要制片人能够不以之前的作为标准,需要导演敢于启用新人,需要有好的剧本、好的角色可以让更多的演员有机会演,可以让他自己通过角色向别人证明自己是一个好演员。

陆川:我在这插一句,我特别同意冯导刚才说到的这些,还有徐峥导演说的。其实提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我们在经历了过去这几年的高歌猛进巨大的泡沫之后,其实我们的电影产业应该回到什么、应该遵守什么、应该沉淀什么。

现在我也觉得这不怪「小鲜肉仔鸡」,这是一个巨大的产业利益在绑架着、驱动着他们往这条道上走,但是我们电影该怎么走?我真的认为中国电影是有传统的。比如说张艺谋、巩俐他们拍《红高粱》,巩俐真的就要在村里面住半年,王全安导演拍《图雅的婚事》的时候,余男也是真的要住半年,说话都带着土味。

后来我们跟洛杉矶合作的时候,发现美国的片场也在遵循这套东西,而且美国的电影工业他们在自觉地保护自己的传统。刚才徐峥导演说到那么多好演员,你看《达拉斯买家俱乐部》那哥们活生生给自己瘦成了一个人干,还有《机械师》的演员,这不光是阿米尔·汗,这是电影演员的职责,也是一份光荣,他是把电影当宗教和仪式感来做的。

《达拉斯买家俱乐部》

还有第二个点,大家觉得可以这么做,但是如果我们这么发展下去还是有危险的。这个危险不光是对产业的危险还是对个人的危险,因为美国五六十年代电视这行已经非常兴盛,所有现在发生的事情那时候已经发生过了。那时候经典好莱坞时期是有演员过去演一个真人秀,但是后来确实通过实践发现,你进入了秀场体系之后在票房这块直接就下去了。

这个事再过两年其实行业就会明白了,它不可能兼顾的,这到底是什么原因我不是做学术研究的我不知道。但是你会发现好莱坞现在没有明星轻易去真人秀,去的全是二线和过气的,所有的真人秀就是平民的真人秀,它不是规定的但是靠实践出来的。所以好莱坞的明星他们知道他们要保护这个产业,像他们这个院线业主要保护自己的放映方式。那么我们对于电影产业我们这套价值观和这套模式在现在冲击面前应该怎么去做,我觉得可能是今天我们讨论最关注的。

冯小刚:我们也想借这个机会,我们跟演员们提一个要求。就是你们要不要做一个选择、做一个决定,你要成为一个电影演员?还是成为一个电视剧演员?还是成为一个综艺秀的演员?这三条路都可以走得很好,但是你要做一个决定,也不是说绝对地那么清楚划分,但是最起码应该是我看到一个电视剧、连续剧好剧本非常好,我虽然是电影演员但是我也很想给我一个空间让我能够有更好的发挥,并不是说这么截然地小葱拌豆腐那么鲜明,但是应该有一个决定。你说我要做一个电影演员,一个极其好的电视剧剧本我愿意演,《围城》剧本好我愿意演。

徐峥:明星首先是要有对于表演艺术的尊重,这个尊重使得大家先具有一个职业演员的身份。他在一个剧组里应该怎么样来工作、怎么样来用尽所有的努力和办法,让他自己的角色尽可能完成度高。

明星还有一个责任,就是他对于挑选剧本和作品本身富有责任感,我为什么冲你这个明星来?我认定你是只要看你的戏,这个剧本错不了,你在100个剧本里面帮我筛选过了,你不应该挑错了,你是一个明星但是你演了一个烂戏你有责任。对于投资人来说你就不是一个明星了,因为你拍了一个烂戏这个戏票房不好、这个戏砸了,下次我就不应该给你那么多片酬了。

如果你是一个明星,每次挑的戏都是特别特别好的,就证明你在选择一个戏、选择一个剧本、选择合作和选择导演的时候已经筛选过了。而且有一个很多不专业的把成绩堆积在演员身上,然后什么几十亿帝、几十亿后,这个并不是说他没有价值,而是你不能用一个维度的价值去衡量所有的。像宁浩说有一个司机……

宁浩:我的司机一上车就说,「导演,其实我现在已经是45亿司机了。」我已经拉过了多少多少明星,黄渤坐过我的车,谁坐过我的车。

冯小刚:这个所谓大数据是非常不科学的,你不能把一个演员在这个片子卖了15亿他参加了演出了,你把这个账都算他头上,这里面还有很多别的人的努力。这些大数据公司,如果你找他,再加他,今天15亿搞定,这实际上肯定是胡扯的、这是不对的。

陆川:刚才你说国立那段子挺好玩的。

冯小刚:张国立说成龙卖了17亿的戏,他在里面不是演了吗?那天碰到我说「不许再小看我了,我是17亿的演员。」然后跟着宁浩就说,我们这一个司机拉过谁拉过谁,45亿的司机。我马上说这司机在哪?下回我们这组大数据把他算上。还有一个现象不是太好。就从最新的这波20刚出头的,其实在30多岁这一波里还没有出现,比如说郭涛、廖凡里面还没有,但最新一批有个特别不好的现象,就是女性化了,这些小孩们太娘!

周黎明:是不是也是市场需求?

冯小刚:对,你说这市场多拧巴?怎么可能追求特娘的男孩呢?因为男孩要阳刚、他要有爷们劲。现在整体这些男孩让你感觉都有点腼腆、有点俊秀、俊美,然后再加上他们被包装了。我现在再说一下,现在这些经纪人起了极大的坏作用,一个孩子刚出道,小女孩都要去拍照,公司要拿出多少预算来,拍了很多然后修图,演员都开始都在修图,每个演员、小孩出道演戏的技术没学出来,修图的技术全学出来了。

问题是你拿这些照片来给导演看,导演把你本人一叫来天壤之别,我觉得经纪公司能不能给这些演员照一些生活照,就是正常的素颜的。我们在座这四个导演,敢说我给你推荐一个演员,给我先看看她的照片,没有一个人会愿意看修过的杂志照片,一定是接近本人的照片。而这些经纪公司、这些女孩子们完全都不知道,你又不是开窑子的,你整这个干吗?搔首弄姿、欲盖弥彰那种,想脱又不敢脱,然后又做成那个感觉。这是拍电影,所以这些经纪公司、这些经纪人这个叫什么大哥、这个叫什么大姐,真的专业吗?不是。

我这回《芳华》选的这些小孩,你们大家以后看电影会看到表演的质感、会看到他们觉得我们作为一个电影演员,他们通过这个戏得到自豪感。在一起三个多月的训练,然后不断读剧本,把剧本扔了这场戏背下来,再扔了。我说拍电影不是演话剧,不要求你全背下来,但是有这么多时间,每个人的角色就这些戏,你就应该把它嚼透了吞在肚子里面消化完了再吐出来,整个戏所有的对剧本从围读到三个月之后,这些演员全都背下来自己角色的词,然后50%的戏我在拍摄之前到搭设场景里面穿上服装排练,反复地排,然后带机排练、拍试片,拍多长时间的试片呢?拍整场戏接出来的试片,然后跟他们开会说,看为什么这不好、为什么我喜欢剪你这个镜头,为什么好,所有东西跟他们在一起讲,然后他们又排练基本功,早上出晨功、下午怎么排练,有没有你都跟着,这个系统下来演小品,按照人物关系自己编,每个人编一组不同组合给我看,我每天往地毯上一坐他们围一圈,一聊一下午非常过瘾。

这样之后等我说好了孩子们开拍了,每个人那种兴奋、那种愉快,他们就觉得导演我们太幸运了,第一次演电影和你在一起,他说我们觉得摄制组是太有意思的事情了。自己打饭去,这点黄轩我要表扬他,有一个助理跟着,按说现在大腕可以跟好几个人,但是他就带了一个。

一看这帮孩子,我的要求是经纪公司谁也不可以带我摄制组来,这些孩子自己打饭去,你演的就是文工团的,就该一帮人自己洗衣服、自己打饭、自己照顾自己。黄轩一看这样,助理刚要给拿凳子弄饭,我们那副导演说黄轩就不让他靠近,他自己打饭去了,他觉得我不能影响大家,我要跟他们融在一起。他是这样一个气氛,让我一下觉得回到了我们刚开始要拍电影的那种体验生活的气氛,所以在银幕上你们会看到他入心了、他走进去了。

徐峥:听您说也是特别兴奋,因为我觉得您给了这些孩子一个特别好的教育,让他们在一开始的时候就见证到对的应该是什么样的。其实我们跟老宁拍戏也是这样的方式,我们之前拍《中国药神》刚刚杀青的那个戏,其他的演员,王传君和章宇他们,他们在这个戏里面的戏只有一点点,加起来30几场戏,我在那里面有120多场戏,但是他们给的时间是全程,我觉得他们都是演技非常好的演员。

王传君要演一个病人,之前减肥每天跳4000绳,觉得力度不够后来每天跳8000个。谭卓演一个钢管舞的女孩,练钢管舞练了一个半月腿上全青了,其实只有她出场时候的一个镜头。这波演员演戏他们天天在现场,最后有一场哭戏就没有他们的戏,有一场我的哭戏因为我们到最后变成一个团队,我演一场哭戏后来他们在监视器外面看,在我有情感的时候他们一个一个走进来,我特别特别感动。

就是这样一个创作,我觉得大家是在对的语境里对的方式,我们剧组一个小孩说「我好多年没有过过集体生活了,我们这个剧组非常愉快。」我觉得并不是说没有对的现象,有很多对的现象也有很多知道怎么样是对的演员但是不应该被另外一个,我们前面谈到的那种现象就是影响的乱七八糟。

陆川:听了徐峥导演的话特别有感触,那时候跟刘烨、吴彦祖、张震拍戏的时候(《王的盛宴》),象山40多度,盔甲40多斤而且是手敲的,里面一层一层的就是为了追质感,从最里面那一层棉甲再到最外面金属的全穿了,群众演员拍完一场都湿透了,一瞬间现场说停,全脱掉地板上躺了好多白花花的肉体,但是你看吴彦祖就往台阶上一坐靠一个柱子支着,他助理会过来,因为太沉了手就那么架起来。

我说,Daniel你把盔甲脱了,我过会再拍,你晾晾汗,他说不用,我一脱就出戏了。他当时在组里是第一个做这事的,紧跟着聂远,演项庄的也不脱了,后来所有人都不脱了。拍完那场戏所有人跟佛爷一样靠着柱子,这种东西你会觉得中国的影视有很多美好瞬间,不光是票房、不光是一定的成败,电影人的这份心。我现在很遗憾那部戏拍完票房不好,但是吴彦祖在《滚蛋吧!肿瘤君》有很好的票房,我真心为他高兴。

我希望这些好演员有一个好的票房和给观众好的尊重,但是其实电影是要走一辈子的,这个态度特别重要。从第一天拍戏象山40多度,所有人丢盔卸甲往地上一躺,他一个人坐在一堆人中间就这么架着40斤盔甲坐着,那个汗一直往下走,拍到第一个月所有人拍完都不脱盔甲了,就是周围一帮亲兵,项羽是这样我也不脱,项家军都不脱盔甲往那一坐,这是挺让人动感情的感觉。

宁浩:我也不觉得这些好看的演员就不对,我觉得是一种方向,但是问题是不是还能有另外一种方向。像我每次看奥斯卡红毯的时候,我说这些演员一个比一个都长得有个性,其实很少看到真的特别标致的演员。但是那是另外一个标准,我觉得评论系统本身现在是完全放权给了流量,是完全只有这么一个系统在评论,我们也只有一个系统叫票房。

除此以外另外一个评论系统,奥斯卡给奖的电影,给最佳影片或者影帝、影后的电影也不是最卖钱的,就是在整个好莱坞市场上最卖钱的也是像《变形金刚》这种,但是真正的好电影,或者说一个有标准的电影还是有奥斯卡系统在支撑,一个评论系统

所以说会形成一种多元价值的支持,但是我们现在确实是有单一的价值和标准来评论这件事情,所以大家就只能被这个东西所绑架。当然我也听说我们现在要开始逐渐建立自己的权威系统,我还是觉得有可能我们有自己的像奥斯卡这样的评论系统的建立,我觉得还是有希望的。

徐峥:我觉得不要被一些数据所迷惑,其实并不是说这些数据完全没有价值,但是这些数据并不能覆盖所有的价值。我一直在很多场合强调,比如说一个人的判断其实也是一种大数据,你能得出这个结论我对它有一个什么样的感觉,这也是基于你很多的经验得出来的。实际上在你人体内也是一个数据系统,不能忽视掉那个数据系统。

比如说如果我们开一个颁奖晚会,我们这里可以坐5000人结果来了4000个都是粉丝,当偶像进来的时候4000个粉丝都在尖叫,他当然是这里的大数据。但是在这4000人在三千万观众和四千万观众的体系内,他还是不是一个大数据就不一定了,所以我觉得要从多维的角度来看待数据系统。

我觉得还是要区隔出属于偶像文化的部分和属于电影工业体系当中的部分,我觉得电影特别是对于表演艺术来讲,还是回到尊重表演艺术这个比较终极的目标这个角度上来,要提供所有的支持。

我们为什么看奥斯卡这些人出来以后,我们觉得他太帅了、太漂亮了,其实并不是说本身漂亮,当然他们先天条件也很好,但更重要的是在他们背后,有很多角色在支撑着。当我们对他起一个憧憬心的时候,是因为我看过他这个戏那个戏,这些电影每次出来我都爱上他的角色了。

冯小刚:我归纳一下今天这个论坛,我们提几个希望。第一个,我们希望现在的这些当红明星们,大家内心做一个决定,我要成为电影演员?还是一个综艺秀的演员?还是一个电视剧演员?

第二个,经纪人们不要去给你手里的新人拍一些虚假的照片、修图的照片,因为那些对我们导演来说是不需要的,因为镜头骗不了人,你最终要跟我见面的。你不要让我感觉到落差那么大,太不一样了。也许你见面很好,但是可能因为你拍的那种照片,被我在还没有见面的时候就把你给否掉了。

第三个,我提一个建议,包括电视台、制片人、电影的,这个大明星一年拿出来「卖」一次,我们同意给高片酬,但是你拿出来「卖」四次,还每次都要那么多钱,这叫打劫银行,这是不合适的。比如说你的价值是5000万,一年就拍一部电影,我们给你。你说我一年拍四个,每个都要这么多钱是不合适的。你这盘菜不能让我们吃四次,这是不合理的。我建议行业共同制定这么一个规则,一年就演一部电影高片酬,演得好你一年365天全弄,每一个到这都打劫人家一次,这是不合适的。

希望现在的偶像们,你们男子气一点。大概就是这样。另外我觉得,这根蜡烛你要点着了,得吹灭了歇一会儿多点几次,拍完一部戏,这些经纪人无论如何你们要安排这些演员去休息、浸透到生活里面去,不管他干什么,演完一部戏两个月能放空,然后再接一部戏,然后再休息两个月。

不能从这组出来就进那组,这些孩子我看着他们,觉得他们苦海无边,住在横店然后就没有休息的时间,这根蜡烛很快就点完了。演员本身你也想想你要不要很快把自己点完。做这个行业最后别做得恨上这个行业,每天觉得工作通告通告通告。

这是我们导演的一些建议,这一切建议第一个是为这些演员的长远发展有利,第二是对电影行业有利,让我们的电影能够得到非常有质感的、有修养的演员,能够和我们导演共同来创作电影。

徐峥:其实我从来都觉得中国有很多的好演员,但是随着之前这一波热钱和资本的进入他们反而被边缘化了,他们突然变得销声匿迹了。我知道有那么多经过院团训练过的有经验的演员,《人民的名义》只是挖出了冰山一角,找到几位让大家一看,如果赶到一个好题材把他们集中在一起的时候,你会发现他们其实可以释放出能量,所以这个问题是需要制片人和导演去思考的问题。

你首先要对你自己的作品自信,而不是说你一直在用别人已经用完正热的演员,我敢于找到我自己的演员,可以让他们释放出光和热,把他们在这个剧组里面调理成一道非常牛的大餐,这个导演要敢于启用。特别是对于已经有了影响力、有了号召力,本身不愁。但是如果制片人站在导演后面说,你用他票房会更高,可能另外一个有演技的演员就失去了一次机会。我知道有好多好演员闲着呢没钱,而且他收的片酬很低,他愿意拿出三个月时间给到你这个戏,你用吗?你不敢用,你说如果现在没人认识那永远没有人认识,那就全不对了。从那头也不对从这头也不对,永远都对不了了。

冯小刚:我同意徐峥有好演员,我们应该也在论坛上提出来作为一个榜样。比如说段奕宏,这是一个青年演员,我就觉得他非常好,我觉得他特别对,而且我还听我们的摄影师(罗攀)跟我说跟他合作过,他说段奕宏说,我跟每个导演合作我都想这是最后一次,我为什么这么想?是我要跟自己说,我不要去讨好导演,我要敢于把我的想法提出来,然后敢于反对。我觉得像这样的演员还有一批。

段奕宏

徐峥:而且对于中国很多演员,我们刚才讨论了跟偶像文化当中冲突的问题,还有很多成熟演员你会发现之前有一些戏演的很好,但是后来自己被固化了,表演突然被固化到城市化里面,不去改变。有的演员永远只演一个角色,比如说卓别林永远都是那个流浪汉,但是对于新的电影产业和电影工业来说,其实有很多不同电影类型,演员如果要真正做到突破自己,也是需要不断修炼的。

在国外好莱坞最厉害的电影明星旁边也有表演老师的,他在旁边给他看着,就是说你现在这么演不对,你跟上部戏得区隔开。我在好莱坞看到过说,这是德尼罗的台词老师,那是帕西诺的台词老师,都是他们成了名以后的台词老师。

他们有训练,演员其实是需要不断保持表演训练,你才不会陷入到僵化的模式里面去。我知道我们现在有很多青年演员,比如说像段奕宏、张译,我能够注意到他们一直在很注重自己的修行,他们会注意下一部戏接什么样的角色,怎么样让自己更努力变得更好,他们都有这方面的东西。

冯小刚:举到张译的例子,我跟他合作过,我也是体会很深,琢磨琢磨。而且给你的时间宽裕,包括于和伟、张嘉译,大鹏这点也很不错,真是在那琢磨、思考。我们需要善于思考的演员。

张译

陆川:我在想一个问题,演员的问题是整个行业的一个心态的体现,演员其实分层的。比如在横店打拼的演员,是为了生存而挣扎,他们是金字塔下面的演员,他们是没有办法选择自己的人生。如果他们遇到冯小刚,一定是想聊一年的戏。我们聊的是能够承担中国电影责任的演员,你们不能说钱赚了、戏毁了。我不觉得中国电影会一直有钱,所以就有了抢完钱就走的抢钱心态,这些新人没有给产业留下积累,没有留下传统和信仰。

刚才您说到迪卡普里奥这些孩子,为什么能在正确的道路上一直在钻,因为在那个电影体系里面,尊重表演、尊重电影本体是一个传统,而且这个传统所有人都会尊重。我一部戏挣三千万美金,跟一部戏每天挣50块美金的演员,白天在这拍戏,晚上在马里布端盘子,这没关系,他们读的是同一本书。

冯小刚:可以不知道什么是好,但是你得知道什么叫寒碜,是吧?

徐峥:我觉得我们要建立一个体系,从最开始的选角到最后会有专门的演员公司,他知道哪些人会演戏以后会成为苗子的人,他们就得盯着所有的舞台剧演出从那里面知道怎么样选拔好的苗子,经纪公司也会越来越专业,他知道我该怎么样留住一些好演员。因为以后好的片越来越多了、对角色和演技要求越来越多了,然后试戏、面试的制度演员要试戏我认为是很正常的事情。

现在假如冯导说徐峥你要来试戏,我绝对是配合的,我不会因为是说我已经拍了什么戏,因为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基础的事情。除非是说他对我已经信任到了一定程度,那我们来聊角色,但也是通过各种探讨切磋来评判我到底合适不合适,也许他跟我聊完觉得不合适,他不用我了用张译,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冯小刚:现在有名的演员里,你说让试戏,他觉得你太冒犯我了,他经纪人可能就觉得你有病吧?但是你知道吗?马龙·白兰度他都试戏,那么大的牌都试戏,然后我合作过的蒂姆·罗宾斯和艾德林恩·布劳迪两个奥斯卡影帝,从价钱上来说一个来一个月600万人民币,一个来三周50万人民币。

这是中国现在一个四流明星的价钱,可是是两个奥斯卡影帝,而且只身来中国,你们给我配一个翻译在机场等我,或者我到香港他在香港等我,没任何别的。

有天提前拍完了当天的戏,我说能不能把明天计划拍的一场戏拎过来拍,就跟罗宾斯商量,他说不可以。为什么不可以呢?他说我并不是怕累,因为每一天我都要提前准备好明天的台词,我这个身份在中国的传教士应该用什么口音的英语说台词,我不是这个口音的,我得头天晚上找到姿势找对了。这是我准备今天晚上回去琢磨的台词,你说给我拎出来,真的不行,你别难为我不可以。非常的专业。然后说我演戏是不要钱的,因为我热爱表演,我收的钱是等的钱,因为有的时候现场弄灯等时间长,我说对不起你们久等了,他说我演戏是免费的,我收的钱都是等的钱。

华谊电影之夜我就有这个体会,谁谁来了,怎么半天还没下来,前两个面包车都是跟着工作人员,第三个面包车才下来。我给你数,一个化妆、一个梳头、一个弄衣服的,这是三个了。弄衣服的还有一个助理,这是四个。大经纪人这是五个,还有专负责他的经纪人,这是六个。经纪人助理七个,演员本人生活助理八个,教他学英语的九个,拍照的团队三个人,这三个人是一个编辑部,带修图、带写稿,这已经是12个了,对不对?然后三个司机15个人,加上明星本人是16个人。出去路演你要跑10个城市要带两个明星,你这钱就哗哗地往外花。

徐峥:前面讲到成熟的明星其实也是需要不断修炼和磨砺自己,怎么转到小刚导演那话题的?我说前面选角演员公司试戏,是一个敬业态度。因为中国特讲究「腕」,有了腕以后也会有一堆苦恼,特像以前的「角」所遗传下来的毛病。可是现在如果你进到电影的工业体系里面,其实你是完全应该配合剧组、完全应该配合导演来的,也就是说,演员我觉得进到剧组里面,对导演必须是要有臣服的,就是说你拍50条、拍60条,你演员就得保证每一条都尽力去表演。你可以跟导演商量我觉得刚才那条更好,但是导演说咱们再来一条,你就真的得来。

陆川:前两天我去南京看老徐拍《中国药神》,我特吃惊。那天南京特别热,老徐扶助一个新导演。那场戏我就在监视器后面偷偷看,我觉得他演得挺好,换一个角度又拍一遍,过一会儿换个角度又拍一遍,我就问老徐,我说同样一场戏换三种拍摄方案?他说这算少的,还有很多种基本上能拍全得拍一遍。

我觉得一般的演员肯定受不了的,到老徐这个位置……我演完了,你是要近景还是全景?哪怕背影,你告诉我,我感觉他那场戏所有角度都来了一遍。老徐就站那儿一下午,一遍遍拍什么话都没说,我脑补了几个其他的艺人,可能这个事马上得翻桌子,这个我也得问问老徐,为什么你会允许导演这么在你身上去试可能性呢?

徐峥:在之前选择剧本、选择导演的时候,我自己得认定这是一个我完全愿意投入进去做的事情,我认为这个配合对我来说是一种修行。我可能以前也会没有耐心,有的时候心里会长草,明明知道这个镜头用不上去但是还拍还要再来,但是我想我这次要弄好我就100%,做到100%。但是我依然认为这是一些基础,作为演员来说是一种基础的修养。

比如说迟到不迟到这个事,我不知道其他演员怎么样,我每天收到通告单以后,如果通告单说8点钟到片场,我会计算路程,我几点起床,我起床以后跟助手一起,前面全部都准备好,到现场化完妆以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先去看今天要拍的场景大概是怎么样、到什么程度了,然后我再过去跟导演交流今天怎么弄,然后我就自己把戏全走完了。

他们其他人在准备的时候我就坐在那儿等,我永远不会让别人等我的,因为我受不了。以前因为演过小角色,我如果让别人等了,我觉得我会挨骂的,我觉得不应该那样子。但是这并不像你拍了一个戏受伤怎么样,这本身是你在工作范围内做的事情。

冯小刚:今天和昨天我们说的话题都是,昨天我们说工匠精神,戴锦华说这是对一个电影行业的底线要求。我们现在拿出来谈要不要这个底线,我们今天对演员、对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演员提出来的要求,其实也是一个底线。我们为什么要这么讨论?也是因为我们确实出现问题了,尤其这几年,有很多事跑到底线以下去了,所以我们还不能提更高的要求,我们希望把底线亮出来。

徐峥:把一些常识回到对的路上,但是在终端我觉得需要有褒奖和肯定,是有专业度的。因为那个是你从事这个职业,你做出所有努力对你的一个荣誉和赞扬,如果那个东西永远是双黄蛋的话那没有必要了,没有一个真正标准是说你这样做是值得的、是有价值的。

陆川:我觉得今天在这讲是有意义的,声音虽然微弱,在这么一个喧嚣大潮里面,四个导演说这个话是容易被骂的,但是发出这样的声音依然是有价值的。但是我还想从另外一个角度上说,这些话不听没关系,我们有一句话叫「市场是看不见的手」。这个从整个电影走势、票房走势会验证观众在期待什么、观众想要什么电影,他以前会那么跟风,但是也会飞快地抛弃你。

阿米尔·汗最近这片我是买票看的,看完之后我就给好几个朋友发短信,那时候票房才1个多亿,我说能上10个,他们都不相信。昨天碰到复若星(音)老大,他说我当时觉得能过5亿就谢天谢地了,我真的是在朋友圈说这能上10亿,真上10亿了,现在是十几亿了。

《摔跤吧!爸爸》

其实观众内心的期待已经挤压很久了,这个片不讨论好与坏,但是碰到这个东西跟观众真的对接起来的时候,引导出来的热情是巨大的。你也看到今年很多电影平均票房1000万,这个其实已经在敲警钟了,而且有多少鲜肉卷入了千万级电影,他们拿走了多少钱?其实就是为创作的姿态在敲警钟。

小刚导演开始走商业化了,张艺谋导演《英雄》,中国电影从2000年左右开始爬坡,一直冲到这两年的高点,是不是要用两三年的时间、用这种态度给它彻底毁了?真的不容易。真的就是从《泰囧》开始,那时候老徐找钱,没人给他投,突然就爆出来了,包括宁浩也是这样,我是拍文艺片的,贾樟柯、小帅、管虎都是拍文艺片的,大家在这个合唱中间每个人都在遵守着爱电影这个事,终于把市场捧到这了,我们就觉得这挺着急的。因为说实话观众说抛弃你就抛弃你,尤其在电影市场、尤其在院线电影市场因为有太多选择,我们在面临着挑战。资本在这搅合一下就走了,留下什么?

徐峥:其实我们可以看到比如说韩国的整个电影发展,在电影工业和产业起来的时候诞生了一批特别优秀的演员,然后是以一个非常职业的演员态度进入到这套体系里面去的,这个就跟我刚才说的前端挖掘以及终端的褒奖,整个这条线索贯穿是有一定关系的。我其实反而是非常看好这个事情,我觉得一些现象比如说包括《人民的名义》《摔跤吧,爸爸》,包括有一些更新的导演出来,包括小刚导演用了一整批的新演员。

我觉得其实这些都是点状的现象,这些现象在冒火花,连起来其实是一个信号,这个信号就是说现在你不管以前说什么大数据,你去看看这些数据能不能跟对应起来。我觉得这些谁都不敢说,除了成龙大哥,谁都不敢站出来说我来了以后就能带来多少多少票房,我绝对不敢说这句话,没有任何其他演员敢说这句话。这个时候所谓之前讲谁可能会怎么样,或者那个会怎么样,其实大家是平等的。也许你找了一个特别有演技的新演员来演一个对的电影、好的电影,你依然有机会可以突破。

陆川:小刚导演用《芳华》的班底,我底下给小刚导演发了好多微信,我觉得这是一个大事。我想起那时候拍《可可西里》人家跟我说,你得用张学友,我给你两千万。,我当时体验生活回来,觉得怎么样都有点问题,后来小刚导演和何平导演说,算了,这部戏就让川儿按照他的想法弄吧,我就用了一批当地的演员和当地的非职业演员把《可可西里》给拍了。

《可可西里》

张学友是非常好的歌神,虽然我喜欢他的歌,但是如果他来演的话,永远就没有《可可西里》。因为现在我在筹备我的戏,小刚用《芳华》这批演员实际上是种态度,包括徐峥在扶持新导演,这些事会形成一个新的做电影的态度,我们怎么去面对电影。

这是需要相互支撑和鼓励的,我现在跟投资方可以说《芳华》导演敢这么干,黄轩加一帮年轻姑娘可以这么做这个事,这就是一个新思路,其实这个思路不能说是创新,但是在这个时代竟然是新思路,而且大家都想看小刚能不能过这个关,实际上大家都支持着小刚的。

比如我们在做选角的时候也有很多年轻角色,我们的制片人、投资方有时候开始就希望是一网打尽所有的流量,但是这个成本高到了你已经让这部电影在悬崖边上了,这部电影如果说支撑不起这些投资怎么办?这都是问题,而且你有这些投资为什么不能从好莱坞好好请一些专业团队给观众多看点东西呢?

冯小刚:投资越大,线下制作预算越小,你知道吧?所以我花两千万拍一个电影也不请明星,反而这个制作费还不错。你说我花3亿拍一个电影,线下部分的比例比那2000万的差远了。

以上是整个论坛的全部内容。最后还有几个观众提问,因为微信单篇字数有限制,只保留一条我觉得特别有意思的,有人问为什么现在所有人都想转导演?徐峥的回答特别棒。

徐峥:我也注意到很多人都是去转行做导演了,我倒是觉得不光是为了钱,说做导演有更多的钱。因为很多人都是说在实现梦想,我才发现中国有那么多人都有导演的梦想,我们不能说其他人的梦想是没有价值不好的,因为我也做导演我也拍了戏了。我在做导演之前自己演戏演了已经超过30年。

我觉得这个现象背后有一个什么呢?因为大家在自己本来的职位上面还不够有满足感、不够有安全感。

所以很多人说成为导演以后可以更有成就感和更有满足感。当我们找摄影的时候说这个摄影也在拍电影了、也做导演去了,美术也去拍导演了,因为缺乏好的编剧他们自己在开发这个剧本,大家都往这一个方向去了。其实背后都是在追求自我实现。

可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并不是说自我实现是错的,我们要思考的问题是,为什么在原来的位置上面没有办法达到自我实现?为什么没人说,我要成为一个最牛的执行导演,我要成为一个最牛的选角导演,或者我要成为一个最牛的副导演,我也可以有一个自我实现感,为什么没人会这样?

这个体系出了问题。让人的目光只瞄在最外表最光鲜的部分,没有让底下每一层、每一级、每一个环节都能够完整起来,底下是不够完整的,不管是从薪酬方面以及在自我实现方面都不够。所以他在那里觉得没有实现,于是所有人都往一个方向(做导演)去了。

这么多人都想做导演,于是这个门槛就变低了,但是谁都能做导演吗?不是的。跟我们前面讲到的演员一样,导演又是另外一套体系,你得从拍短片、纪录片、MTV、广告开始,从所有的制作环节开始。不是说你突然想转就转的,首当其冲的这些天天在剧组里面的人,天天都跟着剧组在制作,现在有一个机会当然是会冲出去做导演了。我觉得这背后是一个更加值得思考的问题,这就可以做另外一个论坛了。

合作邮箱:irisfilm@qq.com

微信:hongmomgs

往期精彩内容

这部新番是写给 95 后的恋爱指导手册 | 泥虹映画

迈克尔·乔丹的最大意义,是重新定义了NBA的价值观

男神李雷和女汉子韩梅梅?这部电影让我怀疑自己用的教材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