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元年(1004年)九月,承天太后和辽圣宗率领二十万大军南下,誓要与宋军决一死战。不过一开始,辽军进军并不顺利,他们围着河北边防城市打了几天,却毫无进展。不得已转道攻瀛洲。承天太后亲自擂鼓攻城,却都被宋军击退,死伤达三万多人。承天太后无奈,决定走一步险棋,放弃瀛洲,快速行军,迂回包抄,向宋都城开封挺进。很快,辽军就绕过军事重镇大名府,兵临澶州北城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宋辽大战)

由于在寇准的努力和坚持下,宋真宗亲临前线和作战将士见了一面,给了前线将士以极大的鼓舞,将士们士气大振,打死了辽军的先锋主帅萧挞凛,给予辽军沉重的打击。

萧挞凛的死,以及久久攻不下澶州的挫折,让辽军将士士气低落,节节败退。承天太后虽然不断到前线鼓舞士气,但是她明白,前方损兵折将,后方粮草不济,再这么打下去,迟早会一败涂地。要想一鼓作气拿下北宋,显然时机还不到。于是,她开始通过北宋降将王继忠积极寻求和宋廷的联系,希望能够讲和。

王继忠曾经是真宗的潜邸旧臣,他在咸平六年(1003年)和辽军的作战中被俘。他运气好,被俘后,承天太后认为他贤能,授予了他户部使的职位。王继忠被俘后,宋朝本以为他战死了,还追封他官职,还给他四个儿子都封了官。当王继忠派使者见宋真宗时,宋真宗才知道他原来投降了。照理,一个投降的人见真宗,真宗应该很生气,奇怪的是没有,真宗反而像见到救星一样,迫不及待地就派出使者与辽国和谈。

不过寇准反对和议。寇准告诉真宗,别看辽军还紧围着澶州,其实已经是强弩之末。他们劳师远袭,援兵、补给都是问题。咱们不怕和他们对峙,不怕和他们耗,再耗几天,他们就不得不撤退了,那时候,咱们乘胜追击,一定能大获全胜。说不定还可以因此从战略防御转到战略进攻,趁机一举拿下燕云十六州。

(辽宋战后宋 百姓日常生活)

杨家将第二代杨延昭也上书反对议和,说现在最好的办法是立刻出兵,深入敌后,攻打辽军城市,那时候他们一慌张,肯定就会撤退包围。这样,深入敌后的军队埋伏下来,以逸待劳,澶州的军队大举反击,两边一夹攻,这仗“可大获全胜”!

但是真宗不听,他说:“不是朕不想打胜仗,朕是不愿意生灵涂炭啊!”。

而这时候,一些关于寇准想“拥兵自重,将有不轨”的流言也开始四处流传了。在君权至上的社会里,再没有比这更严重的罪名了,尤其在宋太宗开启的猜防武将的传统下,寇准一下就面临了生死的选择。没办法,寇准只得长叹一声,不得不同意真宗的和议要求。这次宋代有可能大打翻身仗的机会就这样白白流失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辽宋战后宋 百姓日常生活)

宋真宗派曹利用去议和,并对曹利用说:“只要不割地,能讲和,契丹就是索取百万钱财,也可以答应。”曹利用就问底线到底是多少呢?真宗财大气粗,说:“如事不得已,百万亦可。”

不过寇准很担心,暗中把曹利用叫过去,对他说:“陛下虽然说百万,但是,如果你的谈判要超过了三十万,我就砍你的脑袋!”

曹利用通过谈判,最后达成的协议是宋朝每年给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宋真宗尊承天太后为叔母,辽圣宗称真宗为兄,两国约为兄弟之国以及互不侵犯等条约。这就是有名的“澶渊之盟”。

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曹利用谈判回来后,宋真宗正在吃饭,让侍者问他给契丹多少银两。曹利用伸出三个手指放在额头上给侍者比了一下,意思是三十万两。侍者回去告诉真宗是三百万。宋真宗大惊,说:“太多了,太多了。”把曹利用喊进去。进去以后才知道是三十万两。却是真宗满心高兴,说:“才三十万,这么少。你很会办事,很会办事!”随后还重重地奖赏了曹利用。

(辽宋战后宋 百姓日常生活)

关于“澶渊之盟”,后人有很多评价,有人认为是卖国求荣,有人又认为是花小钱求和平,是干了一件大好事。但是,我这里想提醒大家的是,钱虽然不多,但这样的条约,是历史上南方汉人向北方少数民族赔钱的第一次,而这一次在两国人的心理上造成了重大的改变,直接影响了之后两宋和北方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和运作,这种关系和运作的方式,甚至延续到清末,影响不谓不深远。

————————————————

喜欢的网友可看张生全长篇小说《最后的士绅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