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学在欧美 |

来源:妈妈咖啡馆,ID:gh_308ebb8de500,作者:静静,现居丹麦,<静静看北欧>传媒项目创始人/CEO,丈夫是丹麦本地人,编辑:荔枝。

世界上最幸福国度前十名中,丹麦排第二,他们的幸福秘诀米叔曾经在这篇文章《2017全球最幸福国家TOP10,他们的幸福感从何而来?》中有所介绍。今天详细来说一说丹麦这个国度。

先来看看几张照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人说:这不是我们老家农村么?

原始质朴的红砖平房,满院黑黑的泥土地,小孩子在废弃的箱子上爬上爬下。

但其实,这是——

丹麦哥本哈根富人区的某幼儿园实拍图!

来到丹麦这个被人称为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度后, 我一直不断地在观察为什么这个仅仅拥有500万人口的小小国度能荣获如此声誉。在这里看不到成群的高楼大厦,看不到遍地豪车,有的是手牵手的老两口还有快乐地满街跑的孩童。

丹麦给我第一印象其实特别像小时候回姥姥家,姥姥家在乡村,只不过区别是,丹麦是个现代化的乡村。

第一印象虽然像乡村,但是我们其实是和北京上海广州还有其他国家的现代化的都市比较,可是问题出来了,为什么这么老旧的城市人们被誉为世界上最幸福最快乐的人?

直到我有了我的宝宝,发芽,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看到她的成长过程和进步,还有每天发生的小故事,还有她和幼儿园老师小朋友的互动,以前与先生与前妻的两个孩子的互动,我突然悟出来了,在丹麦,0到6岁的早教系统太棒了,是他们早就出了一批批的快乐孩子,成就了快乐的国家。

好,说到这里,我想问问大家什么是快乐?或者说你理解的快乐是什么?

同时,作为一名女性创业者,事业和家庭兼顾起来非常困难,但在丹麦这样的国家,我竟然可以独自带三个孩子的前提下还能兼顾到事业和工作。

我在国内也是独生女,从小娇生惯养,我的改变不止让我的亲友震惊,连我自己都不敢相信。

但认真思考一番,发现这其实得益于北欧先进科学的育儿理念,尤其是学龄前的早期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理念上与国内有一定的区别,中国的早教根基大部分是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但北欧,尤其是丹麦的理念是从小培养孩子的快乐基因。

1

换个角度看世界:中国的“赢在起跑线”PK丹麦的“幸福的基因”——丹麦为何被称为最幸福的国度?因为他们的幼年就被种下了快乐的基因。

我觉得大部分的国内家长,早教的理念都是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这跟中国自古以来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传统以及母婴广告商的推动有关。

让外国人最为吃惊的地方就是0-6岁的孩子竟然会被强迫学习丹麦上小学才要学习的知识以及才艺,很多孩子在童年只是感觉到非常累。

而国外人的童年是丰富多彩的,充满快乐的回忆的,让我们看一下被称为全球最幸福国度的丹麦是如何做到让孩子从小具有“快乐的基因”。

有的家长会说,欧洲人福利好,生活富裕,当然孩子会幸福,其实丹麦包括瑞典等国也有很多贫困阶层,而且几乎所有的家长都会夫妻两人抚养好几个孩子,相反国内的孩子会有老人帮着看,条件好的还会找保姆,你说是丹麦的家长非常累?

但天生乐观的丹麦人把自己的快乐基因也传给了下一代,他们的早教理念不是让孩子学习很多才艺和知识,或是推给幼儿园或者早教机构去训练孩子,而是不断的充实和提高自己的育儿水平,跟孩子共同成长,首先让自己成为合格的父母,成为孩子的榜样。

丹麦的教育机构也严格贯彻着让孩子拥有快乐童年的理念,以下是丹麦的早期教育中几个最让我吃惊的几个地方:

1 学校教育:

通过我有了我的宝宝,每天我送她去托儿所,我看到了惊奇的一幕幕,很震撼很有感触:

首先是,丹麦8个月就能上幼儿园,幼儿园老师不是年轻人而是非常有经验和爱心的中年妇女,幼儿园里大孩子小孩子一起玩;

丹麦的幼儿园不像国内的幼儿园一样花花绿绿的,图片里这家幼儿园是一家富人小区的幼儿园。

大家可以看到,真的是很朴素很原生态,无论是院子里还是屋内几乎没有豪华的大型玩具,院子里是纯碎的沙土地面,第一次看到干净的欧洲人竟然允许孩子在泥土里滚来滚去的时候,我被震惊了。

但很快意识到,国内的农村老人也是让孩子脱了鞋子接触泥土,说是这样让孩子接地气,老一辈的育儿理念被很多国内年轻父母所忽视,但在丹麦却是在一直贯彻着,作为人类最本源的玩耍方式,真正的回归大自然。

这一理念跟美国有相似之处,看看米叔推荐的这篇文章《重磅|美国大学标准录取公式公布(留学必读)》,你就知道他们不光重视学习成绩,还很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

在夏天的时候他们会有半天在太阳下抠沙子,当然是涂了防晒霜的;天气好的时候,老师常常会带着孩子们去森林、公园里散步、骑小木车,6个月的和2/3岁的混着玩,但是老师们都会精心看护。

他们的玩,其实不是瞎玩,专业的教师带着孩子玩。他们的早教理念和哲学真正的践行了我们国内常常提到的寓教于乐,润物细无声。

比如老师们会用废弃的牛奶箱子在院子里搭出“城堡”,孩子会很喜欢,国内的家长其实也可以对家里物品进行“废物利用”,省下一大笔玩具的钱,孩子也开心了,何乐而不为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的孩子10个月的时候学会了自己用勺子吃饭,用水杯喝奶,这些我没有教他,我心疼看孩子自己吃,本来想帮他,她却拒绝了我,小样子完全是一副自信独立不需要妈妈照顾的感觉,那一刻我很纠结。

可是后来我才发现,10个月的她正是像海绵里的水,和其他宝宝一起学习各种各样的生存技能,并且有了自己的人际圈子,好朋友,而且我一句丹麦语都没有教过她,大部分都是在幼儿园里学的。

话又说回来,作为家长的我们,如果宝宝10个月时可以自己用勺子吃饭了,对我们来说,心疼的同时难道不也感到很开心很自豪吗?你会在米叔的这篇文章《日本人教育小孩的方法,震惊了老外!(视频)》中看到:日本孩子从幼儿园起,都是独自去上学的。

国内的幼儿园目前跟丹麦的教育理念有一定的区别,尤其是三岁才能入园,三岁前都是家长或保姆看护,在此现状下,家长要担负起教育孩子的重任,要作到专业很不容易,但我们一定要多学习多了解。不要等到三岁以后,想着到幼儿园就好了,那时就太晚了。

那么孩子三岁之前我们家长该做些什么呢?下面就到了我要聊的家庭教育了。

2 家庭教育:

丹麦的父母给孩子的爱,除了物质上的给予,最重要的就是陪伴,让孩子在爱的氛围中长大。

父母的陪伴玩耍占重要的位置,无论多忙都是坚持尽量多的自己带孩子,最重要的是他们会提升自己的能力来影响孩子,而不是推给早教机构,比如家长自己学习乐高,然后亲自启蒙孩子玩,对比国内那么多收费的乐高学习机构,乐高原产国和国内对待乐高的理念形成鲜明对比;以下我会单独介绍。

父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到很大的作用,国内通常是孩子推给妈妈和姥姥奶奶,父亲不是忙就是很少陪伴孩子,在家很多是自己玩电脑玩手机或者出去应酬等,我朋友的表弟就是这样,很多独生子自己从小就娇生惯养,奶奶怎么舍得让自己的儿子带孩子,所以给孩子起到了不好的榜样,从小就没有责任和担当。

美国家庭也非常重视父亲的陪伴,比如米叔(这才是美国)的这篇文章《一句sorry引发的震撼,这对美国父女的故事看哭了一片…文末视频》中的美国爸爸,用自己的耐心教会了孩子说sorry,也感化了别人。

图片为爸爸推着孩子郊游,祖孙三代一起玩

我来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感受就是,丹麦的父母在外面不管压力有多大,到家都会把那件压力的外套脱掉,到家里就是全新投入到家庭,这点是可以通过训练做到的。

我从前在国内总是把工作压力带到家里,回家愁眉苦脸的,但来到丹麦以后,我发现无论是我先生还是别人,不管是CEO还是在外面刷盘子的,进家就高兴,这是一种习惯。

你的孩子从小受到父母的心理暗示:家就是开心的地方,这也是快乐的一部分,就是以你自己的快乐来影响孩子的快乐。作为家长一进家,不论外面发生了多么大的事,进家后就会想着给自己的孩子带来快乐。

这一点我觉得特别值得我们学习,无论是80后的家长还是90后,都要有承压的能力,进家就快乐,把负能量全都屏蔽在外。

快乐的基因还有一点很重要,每个孩子都是有天分的,比如数学、语文、美术、文字、语言、音乐等,这种天分要只有通过快乐的教育才能释放出来。

比如一个孩子喜欢美术,却让他强加给他音乐,成为音乐家,这就很拧巴。丹麦虽然是个很小的国家,却不缺各种诺贝尔奖,还有设计大师、音乐家等,但他们跟我们中国人不一样,他们从三岁之前从来不强加孩子背这个学习那个,但三岁上了幼儿园后就开始分化了,直到上小学,怎么分化的呢?

幼儿园老师会发现孩子的天赋,然后与家长沟通,比如数学上有天赋,就会问家长想不想参加数学培训班,家长就会发现自己的孩子有数学天赋,然后重点培养。

如果孩子没有特别的天赋,老师就不会征求你的意见,但孩子还是会快快乐乐的生活,所以就会把有天赋的孩子给拔出来了。这个世界就是有天赋的人和普通人组成的,如果所有人都强迫孩子一定要有天赋,那真的把孩子给累死了。

丹麦从学校教育上,不会把有天赋的孩子另眼看待,区别对待。他们就是觉得孩子有天赋就把你放到相应的培训班里而已,没有天赋的孩子也会公平的对待,家长也不会着急,所以孩子也不会因为没有特长而卑微。

这一点不见得中国的家长会接受,但只有在快乐的前提下激发孩子的天分,孩子才能坚持下去。我家的大女儿,数学天赋非常棒,从两三岁就体现出来了,家里人并没有刻意的让她去学奥数,去参加竞赛,就是让她自由发挥,直到上小学了报了一个课外班,孩子现在很棒。

而国内人有一些孩子其实在某方面并没有特别的天赋,只是因为幼年时比别的孩子多学了,比别的孩子早学了,显得很有天赋,等他长大了,慢慢就退化了,对孩子的未来的心理会有很大的压力。北欧人在早期对待孩子上课外班的问题上,跟国内人还是不太一样的,他们从不强加给孩子报这个班那个班。

这点我认为国内的家长有时候是跟风报班,反而压制了孩子的天赋,或让孩子承受了很大的压力,是不是应该做一些减法?用心来发掘孩子真正的兴趣点,然后重点培养,前提是让他觉得快乐,而不是套路。

2

为何玩具巨头乐高是丹麦人发明的?丹麦人是如何用乐高启蒙孩子的?

刚才说到了乐高公司,其实世界知名的乐高是丹麦的玩具公司,Lego,亦指该公司出品的积木玩具,由五彩的塑料积木、齿轮、迷你小人和各种不同其他零件,组成各种事物。

乐高的真正的理念是快乐的玩耍,为什么是丹麦人发明了乐高,就像为什么美国人造的飞机好,德国人造的汽车好,那是因为民族基因和民族价值观的影响,我在丹麦了解到的乐高,乐高是一款寓教于乐的玩具,爸爸带着孩子玩,一个全民研究如何快乐的民族能不强大吗?

相信国内大部分家长是将乐高作为益智启蒙工具来对待的,甚至国内有很多的专门针对乐高的培训机构,每节课程平均45分钟,100-200元不等。

在家里一般都是孩子自己在玩,很多家长会很自豪地说,我家孩子玩乐高一玩就是几个小时,孩子独自玩的时候,家长可以干自己的事情,所以很多家长对乐高的好感很强,动辄上千元的价格,家长节衣缩食也会为孩子购买几套。

而在原产国丹麦,是没有这样的专门培训机构的,都是家长陪同孩子玩耍,家长会学习乐高的组装知识,然后亲身给孩子启蒙和示范。

祖孙三辈,大孩子小孩子会一起玩乐高,鼓励孩子有自己的创造力,而不是完全按照说明书上的示例来进行机械的组装。

我先生今年40岁,他从记事起就开始玩乐高,所以玩起来驾轻就熟,给女儿很多的启蒙。

3

丹麦人如何做到让孩子在幼年就变得自信、成熟、理智和淡定?

关键词之一 :尊重

丹麦成人家长父母和老一辈都会非常尊重宝宝,这种尊重不是指溺爱或者不溺爱,是说既把他当作宝宝,但是又把他当作一个小人儿,独立的个体。

丹麦的家长从来不会因为孩子小,就认为他不懂事,什么事情都是父母说了算,把孩子当成服从的工具,这不仅会使孩子丧失被尊重的权利,也会让家长和孩子产生隔阂。

丹麦人认为孩子虽然小,但也有自己的意愿,他们会很积极的让孩子参与家庭事务的讨论,这不仅是对孩子的尊重,还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这也是培养孩子思维能力、决策能力的机会,会锻炼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大人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不要什么事都自己来决定,而是要以认真的态度征询孩子的意见,大家以民主的方式来决定事情,这样孩子不仅心情愉悦,而且能更好发展自己的能力,也避免了孩子一意孤行,走向极端的可能。

关键词之二:教会孩子独立思考

丹麦人教育孩子,父母首先会比较理性,跟他们讲道理,这种教育理念下的孩子也会整体偏理性,又具备独立思考能力。

在丹麦,几乎见不到打骂孩子、公共场所哭闹、不听话的孩子等,因为他们会独立思考,比如我家孩子不去幼儿园,那我说你去睡觉吧,她也不喜欢睡觉,就会思考,就去幼儿园了,因为她知道哭闹是没有用的。

不像我们国内那样孩子一哭闹,家里的老人马上,都围上来了,幼儿园老师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孩子哭闹时绝对不惯着,跟他讲道理,他们把三岁前的孩子和三岁后的孩子一视同仁,一样教育,只不过是针对小宝宝的发育状况和大宝宝不同而给予更多照顾。

而且大孩子小孩子一起,虽然分班,但很早就进入到了社交规则中,很理智。

培养出自信、淡定、快乐、遇事理智思考的宝宝,在幼年就培养出成熟、理智、守规则、好习惯,这是宝宝一生的财富。米叔(这才是美国)在这篇文章《为什么美国的孩子个个自信?》里也提到:美国孩子的自信源于父母。

给国内家长的一些建议:

从小家做起,每天干好工作求升职的同时,把研究如何和孩子一起快乐作为一个重要的生活课题才是更重要的 ,相信你会神奇的发现,你会越来越快乐,越来越有创造力,工作会越来越好,好机会会接踵而至。

你们认为快乐是什么?那么我想说说我对北欧人快乐的理解。

从心理学上讲,快乐是人的主观感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所以快乐在每个人的心里定义不一样。

而对于孩子来讲,快乐很简单,但是快乐也很重要。它决定了孩子长大后的逆商,也就是遇到挫折或者逆境能不能勇敢而自信的度过,最后成就自己,甚至成就一番事业。快乐的孩子更有领导力更能感染和影响其他人。

快乐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越早培养越好。 在丹麦我从身边的邻居学到了快乐,从我先生身上学到了快乐,从宝宝幼儿园老师身上学到了快乐,从我丈夫和他前妻的两个孩子身上学到了快乐,从我宝宝身上学到了快乐,这个是我在国内时缺乏的。

希望我们首先让自己拥有快乐的能力,同时去感染我们的家庭,去教育我们的孩子,往更大的方向说去改变我们的未来甚至更多人的未来。我始终坚信一个快乐的家庭一定能培养出快乐的孩子。

最后,我想跟大家分享一段话:

中国最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长,尤其是爸爸;

真正的教育就是拼爹拼妈;

孩子的气质里,藏着你为他做过的事;

最高境界的陪伴是,活出孩子钦佩的样子;

父母的格局,决定孩子的未来;

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

拼娃不如拼自己;

最伟大的教育,竟然是妈妈的情绪平和。

不是陪孩子太累,而是你的方法不对;

最有效的教育,就是让孩子看到父母如何做人;

真正的好家庭一定是拼妈的;

这世上哪有什么起跑线,你就是孩子的起跑线;

要想有“别人家的孩子”,首先要成为“别人家的父母”;

孩子的教育,拼的是父母的人生功底。

-了解更多美国,请长按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