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官方统计,中国流失海外的文物多达1000余万件,其中有164余万件被世界200多家博物馆收藏,而且均是文物精品中的精品,包括伦敦大英博物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巴黎卢浮宫、东京国立博物馆和圣彼得堡冬宫等许多世界著名的博物馆,还有很多下落不明成为永久的遗憾。

数量如此之巨的国家珍宝流落世界各地,却因为种种历史和市场等原因没有正常的回流渠道,着实令人焦急和惋惜。如今每年在世界各大拍卖行的拍卖中,都会有不少中国文物的身影。近年来,国家、社会组织以及不少爱国人士纷纷在这些拍卖会上花下天价重金拍回这些原本就属于中国的国宝。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聊聊我们天价购回的这些流失文物。

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之中最广为人知的当属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了。十二生肖兽首,全称为“圆明园十二生肖人身兽首铜像”,在当年每昼夜十二个时辰轮流喷水,俗称“水力钟”。1860年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火烧圆明园,兽首铜像遗失。其中,牛首、猴首和虎首于2000年由保利集团花费近3000万港元拍回;猪首是2003年澳门爱国人士何鸿燊斥资700万港元买回的;马首也是何鸿燊于2007年以6910万港元价格拍回。

2009年2月,境外某机构举行青铜鼠首和兔首两件兽首拍卖,引起社会强烈反应。此后中外各方都努力争取使兽首回归中国。最终,两件兽首被法国皮诺家族购得,并以其家族名义于2013年归还中国。从2009年到2013年,鼠首和兔首经历了拍卖、流拍、持有者表示不归还到购入者表示无偿归还给中国的曲折过程,而从1860年被劫掠到再次回归,已经整整153年。剩余五件兽首中,龙首目前在台湾。而蛇首、羊首、鸡首、狗首等4件仍然下落不明。

米芾《研山铭》

中国书法顶级宗师米芾的《研山铭》,是米芾晚年代表作之一。作品早年曾入藏宋代内府,后一直为民间文人雅士珍藏。及至近代,流落日本。后来由于收藏它的日本某私人博物馆因经济困顿而出售,国家文物局获此信息后,当即组织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和有关专家对这件作品进行了鉴定评估,专家们一致认为确属米芾真迹,具有极高艺术、历史价值,应尽最大努力避免再次流散境外。国家文物局使用专项经费,通过定向拍卖花费2999万元巨资竞拍回了这件《研山铭》。

隋人书《出师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隋人书《出师颂》自唐朝以来,一直流传有序,唐朝由太平公主收藏,宋朝绍兴年间入宫廷收藏,明代由著名收藏家王世懋收藏,乾隆皇帝曾将其收入《三希堂法帖》。1922年,逊位清帝溥仪以赏赐溥杰的名义,将该卷携出宫外,1945年后失散民间。后来突然在中国嘉德春季拍卖会上亮相,引起业界轩然大波。经著名书画鉴定家徐邦达、启功等鉴定之后,故宫博物院动用文物征集专项资金2200万元收购回这一国宝级高古书法文物。

青铜器之王·皿方罍

1919年,湖南桃源县出土了一件迄今所见最大、最精美的青铜方罍,因其铭文而被称为“皿方罍”。皿方罍和四羊方尊等有名的青铜重器一样,是祭祀中重要的礼器。上世纪20年代,由于古董商人倒卖等原因,皿方罍盖身分离,器盖一直留在国内,而器身流落海外,辗转美国、日本、欧洲等不同藏家之手,颇为曲折。在2001年佳士得的拍卖中曾拍出了924.6万美元的高价,创下了当时中国青铜器拍卖记录,被业界称为“青铜器之王”。2014年中国湖南收藏家群体向佳士得提出联合洽购,经历了近一个世纪海外漂泊这尊皿方罍终于盖身合一,由湖南省博物馆永久收藏。

清雍正粉彩蝠桃纹橄榄瓶

这只粉彩瓶原来由美国外交大使理事会主席奥格登·里德家族收藏,在其母亲家的客厅里长期被作为灯座使用。为加强稳定性,他们还在瓶内放入了后花园里夹着狗粪的泥沙。因为心疼和喜爱,张永珍女士经过激烈竞争,在香港苏富比拍卖行以4150万元港币竞拍得到这件瓷瓶,当时创下了有史以来清代瓷器拍卖的最高记录。而后,张永珍女士将这件橄榄瓶慷慨捐给了上海博物馆。

流失文物总值164万亿?

说到文物的高价购回,曾有人算过一笔账,仅仅算统计出来的被世界47个国家200多个博物馆收藏的文物,参考圆明园兽首的价格,中国要用164万亿才能买回这些流失的文物,几乎相当于我国将近三年的GDP总值。当然兽首只是清朝皇家花园的一个普通水龙头,而流失的文物价值远不止这些。实际上很多流失文物的价值已经不能用金钱来衡量,很多博物馆也根本不会割舍出让,但就是这样一个玩笑的数字同样也让人触目惊心。

高价回购文物引争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目前海外文物的回流,有90%是靠回购,即个人或者机构参与国际市场上的商业拍卖,将文物买回来;我国也成立过流失文物的回购基金会。但这种方式也引发了争议,很多人士认为如果国有文博机构参与非法流失文物的商业拍卖,会给外界留下中国对这些非法流失文物合法性认可的证据,在法律上对今后的追索不利。我们应该更多的致力于去促进相关国际公约的完善以及通过谈判、斡旋等方式索回我国流失的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