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踪人口高晓松又双叒叕回到《奇葩说》来了,这一次还大秀他的美腿。高晓松说自己回来的理由很简单,看到蔡康永无话可说,我就回来了。

蔡康永立马接过话头,本来我的话已经说完了,你一回来我又有话可说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每次看到《奇葩说》的这对CP,我感觉光看他们互怼我都可以看一万年。

高晓松的话自然是在开玩笑,能让这个用才华治好广大吃瓜群众颜控的男人一而再再而三留在一档节目中,似乎从没出走过的理由,绝非那么简单。

这个理由,同时也是《奇葩说》凭什么能播到第四季, 并且依旧保持现象级综艺的奥秘。

把全国最能说话的一群人聚集在一起,围绕着某个辩题以“辩论赛”的方式进行厮杀,似乎是《奇葩说》给观众最直观的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能把这档节目看到第四季的观众肯定明白,《奇葩说》最大的意义,不是在于网罗了一群能说话能辩论的奇葩,而在于,通过一群能言善道的“奇葩们”把某个议题摊开了,揉碎了,延展到公众面前。

更妙的是,这个听起来很严肃的事情,却是以“非常不严肃”的娱乐方式完成的。

灵魂人物马东道破了这档综艺的精髓,“大家把各种观点,放到一起的时候,才是它价值的全部。”

严肃娱乐化,始于娱乐却又高于娱乐,是《奇葩说》一直秉承的特点。

而《奇葩说》已经走到第四季,最大的变化不是,导师队伍经历了马晓康——KJM——马晓康——贤者club的走马灯变幻,

不是何炅接替马东成为新议长,罗振宇、张泉灵的出现,

不是赛制变化,导师开始下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是,节目议题不再仅以好玩和网络热点为主,更多的探讨起了普遍化的社会议题,关注到中国当下青年人所面临的焦虑。

这档节目,从第一季走到现在,开始越来越聚焦于青年人当下生活工作中真正要面对的困难和焦虑。

我们,想看《奇葩说》的舞台上如何看待单身妈妈、城市空气、外卖纠纷、职场邀功精、生活中的暴击、父母养老……

各类妖魔鬼怪,有摆数据讲案例的(张泉灵),有撒鸡汤催眼泪的(陈铭),有娓娓道来温柔一刀的(蔡康永),有醍醐灌顶剑走偏锋的(马东),有咆哮的有讲段子的……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尤其是这一季启动导师下凡的新制度,导师双方带领学员两军对垒,更是增强了辩论的激烈感。

是你,你会不会做单身妈妈?

我奋斗的城市空气质量越来越差,我要不要离开她?

外卖小哥惹毛我,我该不该投诉ta?

不给别人添麻烦,真的是一种“美德”吗?

分手要不要当面说?

“剩男剩女”找对象到底该不该差不多得了?

父母提出要和老伙伴一起去养老院养老,我该支持还是反对?

……

这些在现实中容易引起焦虑和争议的问题,进入到节目的视野中。

前三季的辩题更多的是在网络热点上寻找能产生刺激、好玩、标新立异的论点,比如:

跟蠢人交朋友,你是不是傻?

你和伴侣颜值分别是98 or 2,你选?

穷游是不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

该不该看伴侣的手机?

……

那么明显,《奇葩说4》的野心更大了,格局更大了,社会责任感的比重也更大了。

可以做个比喻,前三季好比象牙塔的学生透过门洞看到万千世界的疑问,而这一季的辩题就是他们大学毕业开始走进社会,开始以及必须思考起自身与社会的互动问题。

外卖小哥、剩男剩女、父母养老、单身妈妈、追求上进,跟节目主要受众切实相关的痛点被摆到节目上,为年轻人思考问题提供一种示范。

所以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第四季每期节目的辩题一出来,立马能在网络上找到海量讨论,观众讨论的欲望更强了。

“如何评价****”体的知乎上,有一连串“如何评价奇葩说第四季第n期”的问题。

节目第九期“父母提出要和老伙伴一起去养老院养老,该不该支持”出来之后,许多观众被这个近在将来的话题所戳中。

节目中的正反方剑拔弩张,各有各的说法,而节目外的我们,并没有得到“置身事外”的机会,辩手的每次发言都像是被点名了。

陈铭持观点,说养老院可以有更专业化的陪护,可以避免空巢老人的孤独。新辩手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论说专业的陪护有多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实中,的确有许多人就因为疾病来临时的不知所措而痛失了亲人,正方所提出的观点也是我们在这件事上的担忧和疑虑。

马薇薇反驳道,养老院专业化是更理想状态。对一般家庭来讲,养老院的收费是不得不去考虑的因素。这个点直接把辩题拉倒了柴米油盐的考量上。

马薇薇的点打得很准,情理并举,观众就会快要被她说服时,张泉灵出现了。

她举了个例子,她去采访老人,发现老人不爱洗澡。

不爱洗澡的原因不是因为懒,而是怕。怕在洗澡过程中摔跤,引发中风、脑溢血、偏瘫……,怕自己成为儿女的负担。

“父母的生活方式,是以不影响子女为逻辑的。”在这之前,也许许多人知道这个道理,却很少人能如此细节地感知过这件事。

整期看下来,让人直呼:“当妖孽开始走心,所有人都哭了。”

第十二期中,“给走投还有路的人捐款,你觉得蠢不蠢?”这不正对接了现在微信中的一大乱象?

去年的罗一笑事件,在微信上卷走262万,后面又被曝出他有能力支付医疗费,刺痛了多少人的神经。

张泉灵从机制入手,提醒大家考虑善款效能的最大化。而蔡康永则跳出辩题中的隐形围墙,提出:为什么只用钱来衡量事情?

可以发现,《奇葩说4》的格局变得更大。“奋斗城市空气污染严重,要不要选择离开?”这是雾霾遮盖之下的中国人所面临的困境。

我们普通人在雾霾之下都存在自己的焦虑和担忧。而黄执中从更高层面为这种焦虑做了新定义:人的诉求是不断上升的。一个国家最大的骄傲,正是它培养出一群娇贵的人民。

这些观点无法立马变成问题的肯定句结论,给我们一个直接的指令性答案。

但毫无疑问,它缓解了我们被欺骗、面对困境束手无策的焦虑,像是给我们的思考提供了绳索,不同人可以沿着绳索走往属于自己的方向。

辩论是这档节目的主要内容,而在用话语分解当代年轻人的现实焦虑和议题,越来越成了是这档节目的核心。

这也是《奇葩说4》的独特魅力。这一季,我们从节目中感受到各种直击心底的句子,而不是段子式金句。

大概能明白,《奇葩说》为什么能播到第四季。

绝非一群最能说话的人吐出一堆金句这么简单。通过升级赛制、辩题,让节目越来越贴近年轻人,使节目成为年轻人宣泄情感的理性通道。

这才是节目的光环。毕竟,审美会疲劳,套路会看腻,只有让《奇葩说》成为别人解答困惑,缓解生活焦虑的解码器,让节目和每个观众发生联系。

那么,《奇葩说》有多少期,我们就愿意看多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