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6月10日电(记者 胡喆)记者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获悉,该集团成功完成了119架固定翼无人机集群飞行试验,刷新了此前2016年珠海航展披露的67架固定翼无人机集群试验记录,这标志着智能无人集群领域的又一突破,奠定了我国在该领域的领先地位。

试验中,119架小型固定翼无人机成功演示了密集弹射起飞、空中集结、多目标分组、编队合围、集群行动等动作。据了解,“集群智能”作为一种颠覆性技术,一直被各国视作无人系统人工智能的核心,是未来智能无人系统的突破口。大规模、低成本、多功能的无人机集群通过空中组网、自主控制、群智决策,可以应用于多种探测感知、应急通信等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19架!我国再次刷新固定翼无人机集群试验纪录

可以肯定地说,目前无人战机多以单机方式执行作战任务,尚未具备无人机编队及协同作战能力。原因在于无人机的起飞重量、探测系统、有效载荷等方面与有人战机仍旧有较大差距。而且现有的人工智能技术还不足以让无人机具备自主判断、攻击目标的能力。

在这种情况下,各国提出了“蜂群作战”的概念,即让多架无人机像蜜蜂一样能够协同分工作战。这样,多架无人机组成的编队能够充分利用每架无人机的资源,发挥整体作战能力,作战效能明显大于各自为战的无人机。

2架X-45无人机

为了验证无人机编队作战能力,在2004年,美国波音公司利用2架X-45无人机试验了无人机双机编队飞行能力。

2012年,美空军又利用2架“全球鹰”无人机成功完成了模拟无人机空中加油试验,标志着近年来无人机在编队飞行及协同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军全球鹰无人机首次进驻日本

但从实战角度看,各国在无人机编队及协同方面的技术还不成熟,在编队队形、航迹规划、信息交换等方面还有许多难关需要突破,距离实用推广还有一段距离。

一些军事专家认为,有人隐身轰炸机更适合担任有人机/无人机混合编队的指挥机,而美军正在研发中的“2018轰炸机”很可能成为第一种具备指挥无人机能力的隐身战机。

MQ-4C海军型“全球鹰”无人机资料图

各国虽已在有人机与无人机混合编队飞行和协同交战能力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实战应用仍有距离,目前有人机/无人机混合编队还存在着一些缺点需要克服。

理想的有人“指挥机”最好是隐身战机(四代机),这样不易出现因有人机暴露后,进而暴露隐身无人机位置的情况。由于现役的四代机均为单座战机,尽管其在航电系统的集成化、智能化水平上取得了突破性进步,但要让一名飞行员“身兼数职”,负担还是很大。一些军事专家认为,类似B-2的隐身轰炸机或许更适合充当无人机编队“指挥机”。

美军确定采购百架2018轰炸机取代B-2

美军在提出研制新一代隐身轰炸机(代号“2018轰炸机”)时,就明确要求它能够指挥X-47B隐身战机作战。由此看来,“2018轰炸机”有可能成为第一种具备有人/无人机协同作战能力的作战飞机。据美军已公布的官方资料,这种轰炸机或将在2020年左右交付使用,届时X-47B应已具备实战能力,美国在该领域的发展受到各方的高度关注。

有人机/无人机混合编队及协同作战只是发展未来无人机集群协同作战的第一步,但也将是很长一段时间内,未来空中战争的一种发展趋势。无人战机未来发展的方向应该还是无人机之间的集群协同,这样可以更大的发挥无人机自己的优势,这也是各国研究的下一个重点目标。

你对这件事怎么看?欢迎点击下方评论按钮,立刻参与话题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