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财经《中国财经报道》)最近这半年,您可能没少听见新闻报道里提到“家庭医生”这个词儿。根据深化医疗改革的要求,2017年全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要扩大到85%以上的地级城市,签约覆盖率要达到30%,重点人群达到60%以上。

我们也调查了一下,对于这个新生事物,咱们老百姓都很欢迎,但是也有一些疑虑。比如说,这家庭医生要签约得人多了,会不会服务不好,变成个摆设?特别是真要遇到病,家庭医生能管多大用?

到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我们以前的社区医院、分级诊疗会有什么不同,我们先去试点城市福建厦门感受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厦门岛与鼓浪屿岛相隔只有300米,自古往来鼓浪屿,都要乘坐摆渡船。

早上,是渡口人最多的时候。现在开通了这条市民渡口专线,方便当地居民出行。

杨燕,每天都要搭乘摆渡船上下班。好天气的时候,白海豚不时会跳出海面,让人们看到她优美的蝶泳表演。鼓浪屿周边的海域,现在是白海豚自然保护区,而这也是杨燕选择留在鼓浪屿工作的初衷。

杨燕回忆起,自己当时选择鼓浪屿工作时的情景,三年前,杨燕第一次来到鼓浪屿的时候,是因为鼓浪屿特别美,厦门特别美,最美的时候,就是大晴天,整个天和水都是一色,水天一色的美景,同学们都特别羡慕地问杨燕,怎么在这么美的地方上班呢?

渡船上基本都是厦门居民,虽然行程只有7、8分钟,但杨燕总是利用这个机会,给居民们介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杨燕是湖北孝感人,大学学的护理专业,2012年毕业前的一次旅游,让她爱上了厦门。她给鼓浪屿医院递交了求职简历,很快就得到回复,留了下来。

做了2年的护士,从2015年开始,杨燕有了个新任务,做岛上居民们的健康管理师,也就是家庭医生助手。

像这样,动员还没有签约的百姓,享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也是她的日常工作。船到鼓浪屿渡口,杨燕给阿姨留下了自己的联系电话。

刚刚杨燕在船上碰到这个阿姨,就是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在厦门到居住,所以,还没有与自己的户籍地,鼓浪屿医院签订家庭医生服务,但听说杨燕是鼓浪屿医院的健康管理师,于是与杨燕约好,过两天来办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跟着杨燕,我们来到了设在福建路上的鼓浪屿医院,这家医院1948年由海外华侨募捐建造,现在,这里是鼓浪屿景区的核心地段。

周六,健康管理门诊由杨燕负责,这个门诊是鼓浪屿医院的独创。

岛上签约服务的慢性病老人,早就在门诊等候。测血糖、量血压、杨燕她们解答着老人们遇到的健康难题。每一位签约服务的老人,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健康档案。

来健康管理门诊的叔叔阿姨,都是杨燕负责管理的岛上慢性病居民,大家都知道杨燕每周六在健康管理师门诊值班,所以,他们会定期过来,找杨燕量血压,测血糖,有时也会聊聊天,杨燕就像他们的亲人一样,热情接待者每一位老人。

但当初,杨燕她们上门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时,许多老人不理解,有的干脆连门都不让她们进,居民们不理解,家庭医生能对老年人的健康管理,能起到怎样的帮助。

杨燕是湖北人,刚来的时候,对岛上的闽南话完全听不懂,只能讲普通话,而鼓浪屿非常多的老人,都是说闽南话,听不懂普通话,所以,与居民沟通只能通过手比划。

最让杨燕头痛的是,鼓浪屿的街道曲曲弯弯,没有规律可循,杨燕当初入户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是依靠岛上居委会主任,带着她一个门牌,一个门牌的找,一个门牌、一个门牌地做标记。如今,只要说出岛上的名字,杨燕就会告诉你他们家在哪里,门牌号是多少,家里几口人。

入户走访,是杨燕她们医生签约服务的一部分。岛上没有交通工具,家庭医生一般都要靠两条腿走访。杨燕每次往返签约家庭,最少要走两个小时。

路上这间老房子,已经有119年的历史,曾经是福建地区最早、最大的医院。

杨燕就当起了导游解说:这里的三栋建筑原来是

救世医院的旧址,当时,这里不但有医院,而且,西医专科学校和护理专科学校,培养了福建地区第一批的西医人才,80多年前,救世医院就拥有厦门第一台

X光机,全国第五台X光机。整个鼓浪屿岛,医院就有三、四所,学校有九所,还有多家银行,生活在鼓浪屿老百姓生活非常优越。

康太路85号,厦门工艺美术学院的教职工宿舍,杨燕熟悉这里所有的居民。

蔡老师听见杨燕在院子里说话,主动跑出来,把杨燕请到家里。

蔡老师老两口在这儿住了55年。爱人蒋永水,72岁,几十年的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一直靠药物控制,蔡老师三年前也刚刚做了化疗,现在靠吃中药调理。

杨燕在居民蔡宝瑞老人眼里,已经是离不开的家里人了。特别杨燕“5+2”,“白+黑”全天候健康服务的工作时间,让蔡宝瑞将杨燕的手机号,存在自己手机号码的第一名。

蒋永水的儿子、儿媳都在厦门工作,双休日才回岛上,平时老两口要帮忙照顾7岁的孙女。

鼓浪屿上的孩子们,上学都不需要老人们接送。小孙女把杨燕当姐姐,刚学会的诗朗诵,第一个就要表演给杨燕姐姐看。

对于像这样老的老,小的小的家庭,杨燕这个家庭医生姐姐,真能顶上半个闺女。

蔡宝瑞回忆说:清明节那天,晚上七点多,老伴蒋永水洗澡时,突然身子左侧不能动了。蔡宝瑞不是第一个打电话给厦门的儿子,而是打电话找自己的签约医生杨燕,15分钟后,杨燕与郭医生带着救护车来到家门口,并且还安排好了,厦门三甲医院的看护科,从社区医院到三甲医院的无缝对接,让蔡宝瑞真正感受到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带给老年人就医的绿色通道。

鼓浪屿上的居民都会弹钢琴,蔡宝瑞抽空也教自己的孙女。

蔡宝瑞的状态,很难让人相信,这是一位已经与癌症抗争3年的老人。

当初,蔡宝瑞老两口,也是不相信家庭医生,更不相信岛上的社区医院,所以,只能有病就往厦门大医院跑,但岛上要去厦门看病,不仅要摆渡,要坐船,而且,还要自己提前挂号,看一次病,最少要往返岛上3、4次。别说病人来回坐船颠簸,就是好人这样往返也吃不消。

自从杨燕他们入户,与每一位居民签订了医疗健康服务合约,杨燕就经常来家里看望他们,给他们讲解高血压、糖尿病等健康管理知识,他们老两口只要身体不舒服,也会第一时间通知他们的家庭医生。

现在,岛上的居民们的高血压、糖尿病等老年慢性,基本上都到社区医院检查、拿药,而大病、特殊检查可以直接转诊到厦门三甲医院,再也不用担心看病挂号的事情了。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并不高,每人每年120元,其中市财政支出30元,市医保支出70元,个人只要负担20块钱就可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天气好的时候,杨燕还会带着老人去户外走走。

这里是蒋老师曾经工作的学校,今天,油画系毕业多年的校友相约返校来看老师。学生们看到两位老师身体不错,都很开心。

蒋老师退休后,不但有糖尿病、高血压,而且,还有心血管病和肾功能不全,他一天吃的药比吃饭都多,基本上是依靠药物维持。原来这些慢性病,用药社区医院只能给7天的用药量,现在签约服务后,社区医院一次可以,给慢性病患者一个月的用药量,而且,药品的品规与三甲医院相同。

像蒋永水、蔡宝瑞这样的老人,岛上还有6000多人。对慢性病患者,家庭医生可以帮他们一次拿一个月的用药量,报销比例能达到90%。

杨燕现在很爱这份工作,比起做护士,家庭医生,更能让她感受到成就感。

医院的健康管理师工作室里,杨燕她们团队和

副院长杨彩虹一起,对家庭健康实时监控系统,进行第六次修改讨论。

这套健康管理系统已经使用了一年。不断地修改管理系统,也让软件供应商,易联众信息技术公司研发部的张俊感到头痛。

医院的副院长杨彩虹,要求软件商提供管理系统,不仅能查询鼓浪屿岛上,所有签约服务居民的信息,而且,还要将签约居民家庭的位置,标注到鼓浪屿地图上。这样家庭医生,就可以从地图上,直观地看到,居民距离自己的距离,便于家庭医生上门服务。全岛签约服务家庭的位置、负责家庭医生的电话,全都清晰标注。

每个居民家庭位置上,都用红、黄、绿,三种颜色,来分别代表糖尿病、高血压老人的患病情况。

家庭医生的工作,在全院的绩效考核上是有倾斜的,因为,鼓浪屿医院的家庭医生,全都是利用个人的休息时间,完成入户签约服务工作,家庭医生每月收入人均1.3万元。比医院的药房、检验科,以及没有参家庭医生工作医护人员,每月收入提高30%。

鼓浪屿医院有7位全科医生和12位健康管理师,一年来,他们已经签约服务了2900多位居民,占全岛居民的22%。

走廊一头的展板上,是19位家庭医生的绩效考核成绩单。杨燕也在这上面。但杨燕负责的老年患者高血压、糖尿病两项的管理效果,并不是最好的。

家庭医生的评级,满分是五颗星。考核的标准,签约数量并不是关键,最核心的指标,是家庭医生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控制效果。

之所以这样设计考核标准,是因为家庭医生最重要的职能,是守护居民的健康,提供可以信赖的日常健康服务。2016年鼓浪屿医院就诊患者数量比2015年增加了21%,原来总要跑到厦门三甲医院看病的居民们,对社区医院的信任度明显增加了。

杨彩虹指着墙上的图表分析说,高血压,从黄标转为绿标比较容易。但糖尿病能控制到50%到比例,就相当不容易了。但通过这8个月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家庭健康管理师们,对控制高血压、糖尿病,“两高”人群的成果比较显著,特别是高血压的居民,

控制率已经达到了80%。糖尿病居民,在健康控制方面难度比较,控制率只有5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康复病房的护士站,我们又见到了杨燕。

全院19位家庭医生全都是兼职,很多家庭医生,还要在医院值班夜班,像杨燕晚上在康复病房护士站值班,白天利用休息时间,完成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杨彩虹下了班,也经常去住院病房帮忙。

杨彩虹每周会亲自值一次夜班,带领护士们查房。全院28名护士,大多很年轻,工作经验在2年以下的有15人,怎么能让这些年轻人快速成长,做好百姓家门口的健康守护人,杨彩虹愿意手把手地把护理经验传授给她们。

杨彩虹是鼓浪屿人,因为父母年龄大了身边离不开人,她选择应聘到家门口的医院工作,这样每天中午就可以抽空回趟家照看老人。

家庭医生们的工作效果如何,市卫计委主任姚冠华,也经常像这样抽查暗访。这样的工作方式,已经成为厦门医改调研工作的常态。

创建一个新的队伍、一个新的岗位,姚冠华他们这项创新,被称为健康管理师,健康管理师就是将原来医疗机构当中公共卫生人员、护士、有医疗知识的人员,经过统一培训以后,来完成居民更多地接触、沟通,达到对签约居民进行健康教育目的。

截至2016年底,厦门家庭医生签约居民总数已经突破48万人,占户籍人口的23%,其中慢性病患者的签约服务超过40%,65岁以上老年人签约率超过50%,签约服务的居民中,有80%的患者首诊选择在社区医院。

据统计,2015年厦门社区诊疗量比2014年诊疗量上升了40%以上,而2016年的厦门社区诊疗量,又比2015年增加了35%。厦门大三甲医院的普通门诊就诊量下降6%左右,也就是说,大三甲医院中很多慢性病患者,普通门诊患者更多地选择社区医院就医。患者就医观念也得到转变,居民们更加乐于在社区医院看病。

敬请关注CCTV财经频道2017610日,《中国财经报道》栏目21:50分播出----家庭医生:百姓健康怎么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