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童书妈妈第604 篇原创分享

童书出版妈妈三川玲是今日头条签约作者

公立教育正在被悄悄架空,到最后很可能变成水平低下的老师和没有选择能力的学生聚集地。

几十年后,我们的家长,要买更贵的学位房,要更贵的学费,要给学校捐款,要名人的推荐信,才能进入“私立名校”。

「 壹 」

在私立学校

我的孩子快乐而且勤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八年前,北京人宛清托关系,把女儿送进了北京出了名最好一所公立小学。

据说北京最牛家庭的孩子都是在这所小学读书。把为数不菲的人情费送出去的那一刻,她浑身舒泰,觉得为女儿找到了一条顺理成章的成才之路。

“名校老师的素质高不到哪里去,也会咆哮学生,也死记硬背,也看人下菜碟,跟我小时候县城的小学没有什么区别”,宛清的丈夫来自四川一个县城,在京从事文化行业,对老师学校的水平自认是看得懂的。

他说:“这所学校的学生根本不愁出路,家长都能摆平升入好学校,学校老师没有什么教学的压力,倒是把很多精力用在协调那些大有来头的家长上了”。

“名校不过如此”的看法,使夫妻俩做了一个听起来非常大胆的决定:中学直接让孩子去了家门口的普通中学,他们对孩子的能力心里有数,自己又开着业界有名的公司,孩子的就业也不成问题。

然而,孩子在普通中学居然过得非常痛苦。在名校成绩中上,在普通中学却落到班级后面十几名,而且情况越来越严重,孩子不但一点成就感都没有,自卑感都涌上来了。

宛清一打听,才知道,原来这个中学的家长非常信奉考试出人才,所以孩子通常暑假的时候都在提高班里面泡着,所谓提高班,就是提前把下一学期的知识学了,这样就可以领跑同学了。

“全部的学生都去提前学,不就等于白提前了吗?这个学校的家长怎么这样傻?”我问。

“你知道吗?我最怀念女儿小学的,不是老师,也不是什么图书馆科技馆啥的,我最怀念那些家长,那些家长有底气看不起应试教育提前补习这一套,这里的家长…… 都是工薪一族,他们不相信慢慢学、学少点、轻松学反而学得更好。”宛清说,“我去开家长会发现跟他们根本不在一个频道,我的孩子也跟他们的孩子不在一个频道”。

夫妻俩赶紧把孩子转到一所能进的国际学校过渡,然后紧急去买了个欧洲小国身份“我们看中的那家国际学校很较真,一定要外国国籍才能进”。

时间已经过去一年半,女儿在这所可谓千辛万苦才能进去的学校,“过得快乐而且勤奋”,孩子的父亲跟我说,“她很喜欢上学,经常查资料写报告到深夜,但她非常开心,我们能够明显感到她在进步她在长大。

每次去学校,听见老师对孩子一片赞扬之声,但表扬得都很细,一看就是老师特别关心学生。”

公立还是私立,名校还是普中,有余力为孩子挑选最好学校的宛清一家,投出了结结实实的一票:抛弃公立,哪怕是最优秀的公立。转而进入年收费20多万的国际学校。

另外一些家庭,他们抛弃公立教育的动作可谓刚烈而潇洒。

一个男孩已经读上了海淀四小强,但因为对学校的一些做法强烈不满,而且根本没有办法促成改变,男孩妈妈愤然申请了美国访问学者,在半年内办好了手续选好学校,跟儿子一起去美国读书。

这样的访问学者妈妈、还有直接考取国外学校的妈妈,在海淀某小区几年内涌出了十几位。而同时选择去新加坡乃至清迈这些国际教育不错的城市的家庭也越来越多。

“要说我最不喜欢什么样的家长,就是公众号文章看多了的家长”,一位校长朋友跟我吃饭,喝酒喝激动了,他冒昧地吐露真言。

现在的家长,岂止是公众号文章看多了,他们还会看《夏山学校》《窗边的小豆豆》,还会亲自去芬兰、以色列和美国去实地考察教育。

去年夏天,童书妈妈做暑假见识分享会,就有刚从可汗的实体学校考察回来的家长,也有在新西兰体验过微留学的家长,这些家长对自己理想中的教育有所期盼是肯定的。一旦出现满足他们想法又负担得起的学校,他们是肯定会奋不顾身而去的。

前几年在各地深受家长追捧的华德福教育,这几年在北京很火的芭学园,一土学校、森林学校,就是理想教育的几种探索。

但是,以上的这些家庭,仍然是“少数派”。

去国际学校、去名额有限民办特色学校、潇洒刚烈地带着孩子出国,这些条件挡住了北京90%以上想要有更多选择的家长。

但是,如果北京出现大量像上海民办那样年收费在5万以下私立学校,又不像上海民办那样刷题,而是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的学校,这90%的家庭会去吗?

在发表《我不认为上海民办是教育的进步》一文之后,有不少家长在后台留言,告诉我:不是说上海民办有多进步,而是公立教育不如人意的地方太多了,“两害相权取其轻而已”。

而且,最重要的是,上海民办不是僵化的、一成不变的,他们会根据家长的需求调整,只要有需要,就会有产品,这是上海教育市场化的一个好处。

对比下来,上海家长更加同情选择余地小的北京家长。

「 贰 」

每个人都很快乐的课外教育

童书妈妈读书会的上海书友Monica在K12的所有教育形态都当过老师。

她在一次分享中说了一个让我们都很震惊的观点:机构教育能让每个人都快乐。

我们常常批评机构教育绑架家长,变现社会焦虑,让孩子刷题到半夜,这还能每个人都快乐?

Monica说,机构教育都是商业机构,提供的无非是家长需要的教育服务,你要孩子考上名校,我就全力以赴帮你达到目的,你情我愿,效果显著,算不算每个人都快乐?

除了鸡血型机构,还有投合快乐教育的机构。

家长需要孩子得到关注,得到鼓励,机构就安排最优师生比,让孩子时时得到关注,让鼓励实实在在而且走心,让课程游戏化,体验感好,还引进斯坦福最前沿的项目制学习——孩子开心,家长放心,能力提高,机构老师除了薪水提高之外,还倍有成就感,你说是不是人人都很快乐?

有些大受欢迎的机构,还传授给我独家秘方:七分靠教,三分靠拍。

啥意思呢?请专业的摄影机构来给孩子拍照片:保证每个孩子都有特写镜头,每个教学活动都在家长群里直播,告诉家长这个活动的教育目标是什么,老师使用了什么方法,孩子的体验如何,孩子的能力得到了什么样的提高。

“这其实就是家校沟通,尤其是培养的是长久能力,而不是马上测验得出来的分数的时候,更加需要这样的沟通。”一位在北京私立学校圈特别受欢迎的培训机构的创始人告诉我。

“两周精心设计的夏令营,比一年的学校教育还有用。”哈佛前校长查尔斯·艾略特如是说,这句话激励着这两年如雨后春笋一般轰轰烈烈成长起来的营地教育机构。

在童书妈妈的采访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间又一间的营地教育机构,在为自己的教育理念做出种种努力,而这些发生在寒暑假的短则一周,长则一个月的营地教育,正在悄悄地实现素质教育,其成果会慢慢为家长所见。

我们在查阅中国营地协会的跟踪资料时发现:一批在营地成长五年的中国少年,已经从十一二岁长到十七八岁,他们当中的很多孩子顺利地拿到了跟素质教育接轨的国外大学,包括常春藤大学的offer,有些还同时手握数份。

这些把家长需求跟自己的商业目标高度结合的课外教育,这些让人人都很快乐的机构教育做出的种种努力,公立教育会去做吗?他们有时间去做吗?他们有动力去做吗?他们做了会不会反而被认为是错的呢?

「 叁 」

家 庭 教 育

我最恨公立教育霸占我孩子的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下午四点半,杨爸爸在学校门口,在黑压压的家长人群中,等着五年级的儿子放学。

让他特别生气又没有地方发泄的是,由于即将面临“小升初”,孩子班的老师太“负责任”了,每天都给学生“加餐补习”,每次都要等到比规定时间多半个小时、甚至一个小时才能放学。

真正让杨爸爸搓火的倒不是家长的时间被浪费了,而是明明该他主导的孩子时间又被老师无情分走了好大一块。

杨爸爸算是新兴家长的代表,别人家的孩子从三年级就开始考虑中学了,最晚的也在四年级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准备,推优啦、才艺啦、奖项啦、考级啦,而他几乎没有为此进行任何的应对。甚至,他觉得专门为升学而进行的复习、刷题,都是在浪费时间!

“我有时候真觉得孩子上学是浪费时间,白天精力那么好的时段,全浪费了。老师有时候心情不好骂整整一节课学生;为了应付各种检查参观人仰马翻排演、练习;体育课美术课音乐课老是被主课堂而皇之地霸占,孩子每天最担心忘记通知给家长签字…… 孩子、家长把时间浪费在这些琐务上,可想而知老师也不会轻松。”

杨爸爸最看重的东西,是运动、科技、阅读和旅行,他每天特别想保证的,就是儿子的运动和阅读、动手的时间;周末和假期他想保证的是儿子的旅行锻炼的时间——“这些对他一辈子有用,也是一辈子的能力,我不急在这一时看见成果。”

从事IT行业、痴迷硅谷文化的杨爸爸还跟儿子一起迷上了线上教育,去可汗学院学数学、跟着科学家做化学实验,甚至看哈佛的公开课。

“美国的很多公立学校,都采用了线上课程,老师不教学了,只负责解答”,“只要你用心找,网站上免费的好资源到处都是”,“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学习,还可以自己掌握进度,多好啊!”

杨爸爸坦言并不需要学校有多好,但求多分一些时间给家长和孩子就好了。像杨爸爸这样的家长,也越来越多了。

台湾妈妈汪培挺本是个家庭主妇,却因为在家带领孩子阅读而大受家长追捧,成为畅销书作家,她的作品《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培养孩子的英文耳朵》大受欢迎,网上还专门有网友整理的汪培挺中文书单和英文书单。

童书妈妈的书单文章之所以深受读者欢迎,也在于三川玲(也就是本人)运用了多年教育出版经验,加上无情地筛选,定期整理出科普、百科、美育等各领域最优秀的作品供家长选择。

“阅读就是能够取用世界上任何一个聪明大脑的财富”,作为儿童教育作家,这些年来我一直坚持为大家推荐童书,是因为我深信阅读能够带来孩子终生的学习能力,比学校教育重要得多。

“去不了芬兰读书,就做一个芬兰家长”,童书妈妈读书会在读《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的时候,不少书友提出了做芬兰家长的主张,有些甚至细化到实施步骤。

这些年销量达700万册的教育图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也在用书名宣布一个观点:家庭教育在这些家长眼里跟学校的PTA家委会是两回事,这可不是配合学校工作的家庭教育,而是一心想在家里把学校教育“纠偏”的家庭教育。

「 肆 」

公立教育在戴着镣铐疲惫地舞蹈

最近二十年,教育界讨论得最多的,莫过于要不要高考指挥棒。

支持高考指挥棒的,也就是应试教育者,并非是思想僵化渴望整齐划一一统天下的老古董,而是看中高考制度的录取标准清晰可见无可争议——这恐怕是寒门子弟踏入高等教育之门的唯一机会。

如果取消高考,改用没有明确清晰标准的“素质”考试,其弄虚作假会有多少,权力寻租会有多少?恐怕有权有钱的子弟会抢夺掉更多的高等教育资源。

反对应试教育提倡素质教育因材施教的,并非是权贵人士,而是天底下所有希望孩子不要被单一的标准、激烈的竞争而夺去童年的家长们。

他们看重那些高考未必考,但对孩子终生有用的能力,也就是素质;他们不是害怕竞争,而是不想为了竞争而失去自我的价值;他们也不是害怕孩子吃苦,但是不想吃苦去应付“一场考试”;他们真正在探索孩子是如何学习的,顺应孩子们的学习规律,真正让每个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我们的公立教育,一直在这两者中摇摆。一方面要大谈给学生减负、要快乐教育、素质教育;一方面又用学业成绩和升学率、高考成绩来评估教学成果。这变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如果一心一意搞应试,就应该像某些补习机构、上海某些鸡血民办一样,挑生源、掐人尖,提前学,刷题学,不达目的不眠不休;也应该像衡水中学、毛坦厂中学一样喊着口号、举着旗子大模大样地应对考试,在考试中获胜。

然而我们的公立教育却一直在强调快乐教育,强调减负,强调要让孩子睡够觉,有童年。“学校连布置个家庭作业都偷偷摸摸的,有时候为了让学生看上去没有做作业,但其实又做了,我们会让他们在课间、在体育课把作业做了”一位公立小学的老师跟我说,“至于为什么要这样,那是因为要你减负不布置的作业的人,同时会以学生考试成绩来考核教师的绩效。”

师范专业毕业的我,为所有位于夹缝中的公立学校的老师感到无比的同情。

这些老师不是不想让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学习进度,但是现有体系之下老师根本不可能真正地因材施教;也不是非要让学生做大量重复性的作业和练习,而是对老师的评判还是集中在考试成绩上;素质教育的条件、环境等等还没有健全,那么也只能把素质教育也做成了像应试教育一样的形式主义……

我们的公立学校,一方面是面对未来的大势所趋的素质教育,一方面是面对现实困境的应试体系,公立学校双手互搏,左右为难,两头不靠。

日本最近打算结束已经推行30年之久的快乐教育,因为下午三点让孩子放学,本以为孩子们该去玩耍,该去享受童年或者发展自我,结果却被焦虑的家长送去了补习社培训班。不但孩子们没有快乐减负,家长的经济负担也越来越重。

看电影《摔跤吧!爸爸》有一点特别让我感触,那就是国家体育学院拥有最多最好资源的教练,甚至不如一个小乡村里的草根爸爸。

为什么,因为作为国家队的教练,只需要完成国际运动会三块奖牌的任务就可以了。所以,这位教练公然宣布,“这三块奖牌是谁获得,我根本不在乎”。同时,当运动员有可能冲击金牌的时候,他想的是如何保住一块银牌!

这位爸爸才是真正在乎自己女儿的。他不仅想尽一切办法帮助孩子迎接最高的挑战,同时,他也关心孩子的心理和生活的幸福。

家长们啊,这和我们的公立学校是何其相似啊!他们需要完成的,是每年的升学率,但是,是哪些学生去完成升学率根本就不重要。或者说,谁能够帮助学校完成升学率,在学校和老师的眼中才是重要的。

私立学校、机构教育之所以受家长欢迎,是因为他们必须真正在乎学生的利益,不然家长就不会买单,他们也只能破产收场。千千万万个家庭能够教育出出色的孩子,更是因为世界上没有人比亲爹妈更加关心孩子的前途。

而公立教育的老师们,一方面不能大模大样地应试教育,所以,自己的成果很难得到认可;另一方面也缺乏开展真正意义素质教育的技能,因为这个公立体制几乎没有真正意义去这样培训过老师。

我在参加一个“如何用儿童心理学构建课堂”的培训课上,遇到了培训方的一位工作人员。这位工作人员工作非常干练,深得各位学员的喜爱,也使课堂气氛非常友好,课堂效果极佳。

我跟这位工作人员聊天时,才得知她曾经是上海最著名的模范教师,“接触了儿童心理学,知道怎么去组建课堂展开教学之后,才发现我以前的很多做法是错的。同时,我发现在学校里面我的做法没有人理解,几乎所有同行都不喜欢我,我的做法推行不下去。我在那里再也呆不下去,只好出来。”

这位老师告诉我:“现在,我亲手构建课堂,天天跟我喜欢的导师打交道,天天看见学员们学习而且受用……我的工作成就感,职业理想感,还有收入都让我满意,我一秒钟也不想回到体制内了”。

让我们都非常遗憾的是,这个一席难求的、收费不菲的、讲教室里面的儿童心理学实战应用的课程,体制内来的老师学员一个也没有。

我本人是从师范大学毕业的,我可以肯定地说,点燃孩子的内在动机,让教室里的每个孩子都得到价值感和归属感的实战心理学——这些让私立教育机构大受欢迎大赚其钱的知识和技能,在我那大学四年满满的课程里面,找不到任何影子。

公立体制的老师们不但缺乏新前沿的技艺,还缺乏互相磨练的机会,在因为没有掌握这些知识,而令学生厌学、而沟通不好家长爆发危机的时候(但凡懂得一些公关技巧、一些大众传播心理学,去年的中关村二小欺凌事件乃至很多校园事件会发展得那么可怕吗?)教师们也得不到社会的支持,教师群体的彼此支持。

世界上很多国家的公立教育非常出色,教师的地位也很高——倒推回十年前,在整个教育领域里,中国的公立教育和公立教师的地位也是很高。但现在公立教育工作者的社会地位越来越差。

可以这样说,公立体制下的教育工作者,在戴着镣铐疲惫地跳舞。

「 伍 」

家长被动的选择权

会让教育更加美好吗?

公立教育悄悄被架空的一个可见的后果,是体制内的优秀工作者会越来越少,有选择能力的好生源越来越少。

最后,公立教育会像某些国家一样,变成水平低下的老师和没有选择能力的学生密集聚集地。

我们熟悉的西方教育分两种,一种是如北欧芬兰等国一样,有教无类,所有的孩子都接受免费而且优质的公立教育;一种是如美国这般无论是中小学还是大学,最好的通常是私立——我们耳熟能详的哈佛、耶鲁、斯坦福、普林斯顿、康奈尔……都是私立的。那么,当最优资源都流向私立学校的时候,对家长来说是不是一件好事呢?

我们可以选择国际学校、民办私立,我们可以去课外教育机构选择我们需要的素质教育,我们可以在自己的家庭中给孩子最好的教育——看起来,那些高达25万一平方的学位房绑架我们的能力越来越低下,这对于我们每个个体来说,不得不说是一件好事,起码,我们拥有了选择权。

但是,公立教育被慢慢架空,变为保底教育的另外一个后果就是,我们每个人都还在继续纳税,甚至是世界上最繁重的税赋,然而我们本应该得到的免费的受教育权却开始形同虚设。

我们每个人,为了获得好一点的教育,合理一点的教育的代价会越来越高。我们不仅要为高昂的房价买单,为拥堵的交通买单,为肮脏的空气买单,我们还得永不停息地工作,因为还得为孩子的优质教育买单——很大很大的单!

我们能够生育两个孩子了,可是我们却不想生了,因为每个孩子自带了一张200万的教育账单。

我并不反对教育的多样化,熟悉童书妈妈的读者都知道,我一向积极地赞赏、推进各种各样的新教育的改革和实践——哪怕是这些新教育出现了一些挫折,我都是十分热烈地进行鼓励的。

无论是在学前阶段,还是小学、中学,直到大学,一旦有真正地在教育上有创新的学校,我都是不遗余力地进行支持。

但是,我反对“教育产业化”的提法,更反对仅仅用市场手段来做教育——基因会决定教育的走向,如果是以“金钱”为基因来塑造学校,我们会看见恶果会慢慢凸显。

比如现在,有些民办学校,有些机构,就是打着公立学校不敢搞应试教育的空子,把应试教育搞到极致,把家长和孩子逼迫到崩溃的边缘。他们不是在办教育,是在办集中营。

也有有一些“为高端家庭服务”的学校,高傲地用金钱和身份,铸就了另一道壁垒,让家长去进行各种的攀比,让孩子走进一个孤傲的城堡。他们也不是在办教育,是在办精英俱乐部。

我把这种潮流,称之为“教育之恶”。而这种“教育之恶”的监管,是格外有难度的。

公立教育被这些机构悄悄架空,也意味着教育公平一寸一寸地丧失。

所以,我们不应该让优异的教育资源从公立学校中流失,更不应该拱手把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阵地一个给了民办学校、一个给了国际学校,而作为最广大的普通家庭,其实只能接受更少的选择,更窄的道路。

如果我们放任公立学校的现状而不积极进行应对的话,几十年后:

我们的家长,要买更贵的学位房,但是,买的是“私立学校”的学位房;

我们的家长,要花费更贵的学费生活费,才能进入到高品质的私立名校;

我们的家长,要早早地办好外国的护照,去拼进入“国际学校”的名额;

我们的家长,要不断地给私立学校捐款,才能提高学校对孩子的录取率;

我们的家长,要结交上有头有脸的人士,才能拿到他们亲笔写的推荐信;

我们更多的最为普遍的家长,只能望校兴叹!

其实,我想说的是,国际学校、民办学校做的那些事情,公立学校完全可以做得到,做得更好!

我们需要做的,恰恰是给公立学校更大的自由度、更宽松的管理方式,让公立的学校里,也可以在统一的教纲下自选教材、自由授课。

也要站在“一国之本”的战略角度,给公立学校的老师相应的待遇、尊严、社会地位、工作环境,让任何的一个中学老师、小学老师,有着大学教授一样的体面。

我们还要让公立学校之内,建立起自主的招生体系,让学校和学生双向选择。同时,让家长和学生,企业和社会去评价学校,而不是由行政部门去进行学校的排名。

这样的话,我们的公立学校就会进入到一个良性的循环之中,我们的孩子在可以自由选择的情况下真正地去主动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

这些,看似重重艰难的改变,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困难——只是,有没有开始做!

我所知道的,有很多的公立学校,已经开始在行动,他们在学校里开设了新的实验班、实验校,进行完全可以和国际学习、私立学校相媲美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有很多的公立学校,开始招收并非师范毕业但热爱教育在其他行业非常有能力的人才,进入到教学的第一线担任老师和班主任;

还有更多的公立学校,开设了体验式、沉浸式,培养思维能力、质疑能力等等的新式课程……

我希望,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备注:本文插图来自于《丛 林 之 王》,这套美丽的书讲述了一些被大自然选出的王者,它们生性凶猛,多数情况下都独自活动,在大自然残酷的生存环境下,它们依然可以存活下来,靠的不仅仅是先天体质上的优势,更是对生命一往无前的追逐和坚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 川 玲

童书出版人,儿童教育作家

教育部《中国教育报》家庭教育特聘专家

TEDxKids智库专家

家庭教育第一媒体“童书妈妈三川玲”创办人

ID:tongshuchubanmama

——END——

也许你还喜欢看下面这些缓解焦虑的文章

教育孩子,和你们家有没有钱,没有半毛钱关系!

豪掷千万买学区房之前,我们先来谈谈理想

随大流的教育,真的保险吗?

五问家长,为什么那么焦虑?

三年前,一个焦虑的妈妈给孩子停掉了所有的课外班

通 往 幸 福 的 家 庭 教 育

长按二维码每天看童书妈妈分享

通过童书妈妈分享好东西

敬 请 联 系

微信 madge1110

QQ 63330426

MAIL ts-mama@qq.com

分享 | 好书 | 好观念 | 好夏令营 | 好亲子行

好设计 | 好玩具 | 好文创 | 好制造

?点击阅读原文,来童书妈妈市集逛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