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国,不同于西周初期周武王平定天下后分封功臣宗室的齐鲁晋燕等诸侯国,是西周晚期周宣王分封给弟弟姬友的。那时候周王朝的统治已经衰败了,在姬友成为郑桓公的二十几年后,那位为博美人一笑“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就被犬戎部落击杀于骊山之下,陪同殉难的就有这位当时官居“大司徒”的郑国第一任君主。周幽王的继任者周平王为了稳固统治以及出于自身安全考虑,迁都洛阳,史称“东周”,我们又习惯上将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今天要讲的典故就发生在春秋时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郑桓公死后,郑国人拥立他的儿子姬掘突做了继承人,史称“郑武公”,郑武公娶了申侯的女儿“武姜”做夫人。武姜,姜姓,因嫁于郑武公被称为“武姜”,在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女性的名字多无法考证。武姜为郑武公生了两个儿子,长子出生的时候难产,因此取名为“寤生”,因为大儿子差点害她丢掉性命,所以她非常讨厌他;后来生小儿子“叔段”的时候是顺产,武姜就非常喜欢他,将所有的宠爱都给了小儿子。后来郑武公年老,武姜就多次请求武公立小儿子姬叔段做继承人,甚至连武公病重时武姜还喋喋不休的述说着小儿子的优点和大儿子的不是,然而郑武公不为所动,在其撒手尘寰后,大臣遵从他的遗命让姬寤生继位,史称“郑庄公”。

然而武姜却没有放弃让小儿子取代大儿子成为郑国国君的私心:她先是要求郑庄公将叔段分封在“制”地,但制地地势险峻,易守难攻,假如叔段借助制地造反的话,郑庄公一定会在战场上失利的;无奈的郑庄公只能承诺母亲可以分封除了制地之外的任何地方给弟弟,武姜又要求分封“京”地,庄公答应了;于是叔段就到了京地,在那里修筑城墙,扩充军队,随时准备攻击哥哥郑庄公,人们又称他为“京城太叔”。

大臣祭仲劝诫郑庄公说:“封邑的城墙超过百丈都会成为国家的祸害,而且先王的制度里最大的封地也不允许有国都的三分之一大。如今京地的城墙已经超逾百丈,领地甚至超过了国都,不可以再让叔段继续发展下去了,不然最终会危害你的地位的。”郑庄公回答说:“姜氏要我这么纵容叔段,我又怎能避免这场祸害那?”祭仲继续劝诫说:“姜氏是不会满足的,不如尽早处理叔段吧!”郑庄公回答说:“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不义的事做多了,必然会自取灭亡的,你就等着瞧吧)”

过了一段时间,叔段更加过分了,他竟然代使国君的权力命令郑国西部和北部的地区都听从他的命令,公子吕愤怒的找到郑庄公说:“一个国家不能容忍有两个君主,国君如果打算把君位让给叔段,就请允许我前去侍奉他,如果不想让给他,就请你尽快把他除掉,以免百姓有二心。”郑庄公又宽慰他说:“不用担心,叔段终会咎由自取的。”

叔段终于觉得时机成熟,于是准备集结军队攻击郑国国都,而武姜作为内应与他相约帮助打开城门。郑庄公知道叔段起兵后说:“可以动手了。”他先令人控制住了“内奸”武姜,然后命令公子吕攻打叔段的根据地京地,京地的百姓都厌弃叔段,没有人愿意帮助他,叔段战败了,逃到了共地,从此又被称为“共叔段”。

接下来,就是要处理“内奸”武姜了,郑庄公将母亲安置在城颍,他又想到自幼遭母亲排斥唾弃,甚至母亲竟然还指使弟弟谋夺他的地位和性命,在暴怒之下立下誓言:“不到黄泉,决不再见。”

可是一年多后,郑庄公就后悔了,虽然武姜想谋害他,但无论她怎么过分,毕竟都是他的母亲,郑庄公决定原谅他。可是受困于誓言,他们活着的时候是无法相见的,难道真要死后在黄泉才能相会?有一个聪明的臣子给郑庄公出了一个主意,让他挖地到有泉水处,二人就破解了“不到黄泉,决不再见”的誓言了。于是郑庄公依照这个办法见到了武姜,武姜被郑庄公的孝心所感动,母子也终于和好了,这就是“掘地见母”的典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郑庄公在位期间是郑国最强盛的时期,有一次周桓王与郑庄公发生矛盾,周桓王以天子名义率陈、蔡、虢、卫四国联军攻击郑国,郑庄公率军队击败了联军并射伤了周桓王,他阻止了追杀周桓王的将领,派大臣慰问周桓王伤情并修复了关系,恪守了为臣的道义。在那个被称为“礼崩乐坏”的春秋时代,郑庄公依然维护着周王室最后的尊严,可说是难能可贵的。随后郑庄公又陆续击败了许多敌对的诸侯国,甚至强大的齐国受到北戎侵袭都向郑国求援,郑庄公让这个才延续了三代的郑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在春秋首霸齐桓公崛起前,郑庄公无疑是最成功的诸侯,史称其“春秋小霸”。

郑庄公的父亲郑武公的一生可说是乏善可陈的,然而他在储君问题上没有听从妇人的言论最终成就了郑国的强盛,也可以说是有先见之明吧!后世隋文帝杨坚受独孤皇后的逼迫,废掉了太子杨勇,改立了独孤皇后所宠爱的儿子杨广(隋炀帝),杨坚在生命最后的时刻认清了杨广的真面目,只能哀嚎“独孤误我”。自己误信妇人之言,最终导致结束了华夏数百年分裂的隋王朝二世而亡,杨坚却将责任全部推卸与一妇人,这是极为可耻的。可说在识人之明和坚持立场上,隋文帝是远逊于郑武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