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端木赐,字子贡,孔子弟子,“孔门十哲”之一,中国儒商的始祖。

作为孔门十哲“言行”科的表率人物,在强大的齐国准备攻击弱小的鲁国时,他曾奉孔子命去保全其“父母之国”的鲁国:子贡先后出使齐、吴、越、晋、鲁五国游说,最终达成了存鲁、乱齐的成果,并直接导致了在十年内“吴灭、晋强、越霸”的格局,其辩才和谋划,可说比之苏秦、张仪也是毫不逊色的。

孔子曾经称子贡为“琏瑚之器”,琏瑚,是古代祭祀时盛黍稷的尊贵器皿,子贡听后非常高兴。但这决非一句溢美之词,因为孔子说过“君子不器”的话语:君子要心怀天下,不能只像器具那样,作用仅仅限于某一方面。孔子在肯定子贡才能的同时也认为子贡在学问和德行上存在着不足。

后来孔子逝世,其弟子原宪跑到荒野中隐居。而子贡做了卫国的国相,坐着四匹马拉的车子,排开丛生的野草,来到简陋的草屋探望原宪。原宪整理好破旧的衣帽会见子贡,子贡为他感到羞耻,说:“你难道很困窘吗(夫子岂病乎)?”原宪说:“我听说,没有财产叫贫穷,学习了道理而不能实行才叫做困窘。我这样,是贫穷,不是困窘啊(吾闻之,无财者谓之贫,学道而不能行者谓之病。若宪,贫也,非病也)。”子贡很羞愧,不高兴的离去,一辈子都因为自己说错了话而羞耻。由此可见,孔子还是非常了解自己的弟子的。

孔子在世时,子贡也做过一件令孔子觉得“过分”的事:当时鲁国有规定,鲁国人如果在诸侯国沦为奴隶,有人能将其赎出的话,可以凭着赎人的文书契约到国库领取所付出的赎金。子贡因为以“贱买贵卖”的方式经商而富有,他从诸侯国赎取鲁人奴隶而不要求国家给予补偿。子贡认为这样做是行善和积攒仁义,孔子却批评他说:“端木赐你这样做是不对的啊。去取国库里的钱赎人并不损害自己的品行,可是却用不去取国库的钱来标榜品行,那么人们会因财力比不上你而害怕,因为他们大都不愿或承担不起得不到付出赎金的后果,从此鲁国人就不会再赎人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当时孔子的另一个弟子子路因为做了一件让人“非议”的事却得到了赞赏:子路救了一个落水的人,那个人把自己的牛作为谢礼送给子路,子路就收下了。人们议论子路是为了利益才选择救人的,孔子却说:“子路这样做是对的,从此以后鲁国人一定会拯救落水者了。”

日后果然越来越少的鲁国人选择赎回奴隶,而却很少有鲁国人会溺死了:子贡难道不是贪图好的名声而做了一件坏事吗?以行善的名义带坏了社会的风气,让沦落在外的鲁国奴隶不能回归家乡,这是子贡无意间犯下的过世吧。子路在救人的时候难道就预知到会得到一头牛作为报酬吗?或许不是吧,但以一头牛抵偿一条人命,子路心安理得的收下,却也是让人们明白可以拯救人命的道理,这也算子路所做的善行吧。

子贡在跟随孔子学习时口齿伶俐,巧于言辞,孔子经常打断他的狡辩,并多次直指他不如颜回,但子贡却始终坚定的支持和推崇着孔子的德行言论。后来子路和颜回先孔子而死,孔子病重时还拄着拐杖等待子贡的到来,对他说:“子贡啊,你来的太晚了。”孔子一生中最钟爱最得意的弟子毫无疑问是颜回,其次怕就是子贡和子路了吧。

后人提起以孔子思想为核心的儒家可以盛行的原因,往往多归功于子夏西河设教传书和贯彻曾子、子思、孟子思想的思孟学派之流传,却忽略了子贡行走诸侯之间,与诸侯分庭抗礼,使孔子的名节传扬天下的功劳,这对子贡也是非常不公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