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晋陈寿所著的《三国志 蜀书》中,将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五位虎将同列一传,是为“关张马黄赵传”,并评论说:关羽、张飞都被称为万人敌,当世之虎将。关羽报恩曹操,张飞义释严颜,都有国士风范。然而关羽刚愎自傲,张飞暴烈严酷,都因短处而遭难,可以说是自取其祸了。马超与西部少数民族友好,依仗自己的勇猛致使家族覆灭,可惜呀!后来他因困穷而通达,不是比前两个人还强一些吗!黄忠、赵云刚强勇猛,充当战将,与灌婴、夏侯婴(二人皆为西汉开国大将)是一样的人物吧。

陈寿作为司马氏建立的晋朝臣子,在史书中以曹魏为正统,对曹魏和司马氏多有溢美甚至篡改史实,自成书后晋朝有风骨的名士多不屑于将《三国志》当作“信史”,无论是《晋书》还是南北朝时编纂的《世说新语》对陈寿和《三国志》都多有非议,但我们今天姑且抛开陈寿的《三国志》是否公允,来讲一下历史上关于五虎将的“谥号”。

“谥号”也无疑是封建王朝帝王在臣子死后功过的盖棺定论:

关羽,谥号“ 壮缪侯”, 武而不遂曰壮,名与实爽曰缪, 大意是指“关羽的名气很大,忠义盖世,威震华夏,可统领大军却没有建功立业,名不符实”,这绝对算不上什么赞美的谥号,甚至可以说带有一定的恶意:关羽先因傲慢得罪了孙权,破坏了诸葛亮和鲁肃呕心沥血所坚持的“蜀吴联盟”;后因大意中了吕蒙陆逊的计谋,失掉了战略重地荆州,致令诸葛亮益州、荆州二路出兵北伐中原(出于“隆中对”)的谋划成空……“ 壮缪侯”之于关羽,可说“功过毁誉,皆在其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飞,谥号“桓侯”,辟土服远曰桓,克敬勤民曰桓,辟土兼国曰桓,大意是指“开辟疆土使远国归服、能慎重行事又勉励民众、开辟疆土兼并方国就可以称之为‘桓’”。“桓侯”无疑是肯定功绩的谥号:关羽傲权贵而悯士卒,军卒无不愿为其效死,张飞恰恰相反,他敬重名士而不体恤士卒,经常鞭笞士卒,他最终被下属谋杀也可说是咎由自取;与关羽失掉荆州的罪过相比,张飞可说是有功于蜀汉且没有什么大的过失。

马超,谥号“威侯”,猛以刚果曰威,猛以强果曰威,强毅信正曰威,大意是说“勇猛而刚毅果敢、勇猛而强力果敢、果断行事以伸张正义的谥号就可以称之为‘威’”。用“威侯”作为谥号来形容羌氐少数民族心目中的“神威天将军”马超无疑是恰到其份的,连一代雄主魏武帝曹操遭遇马超都发出“马儿不死,吾无葬地也”的感慨,马超之威可说是三国无二的。

黄忠,谥号“刚侯”,强毅果敢曰刚,追补前过曰刚,大意是说“意志坚毅又行为果敢、追补以往过失的谥号就可以称之为‘刚’”。在刘备攻打刘璋的时候,黄忠经常身先士卒,勇猛刚毅是蜀军之首,而定军山一战中斩曹操部下名将夏侯渊更是军事生涯巅峰之作,无愧于“刚侯”之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赵云,谥号“顺平侯”,柔贤慈惠曰顺,治而无眚曰平,执事有制曰平,布纲治纪曰平,大意是说:“赵云不贪功,善待下属,治理政事而无过失、办事依章法、布纲纪把握准则”。如果从表面字义来说可能“顺平侯”并没有什么贬义,可事实是因为赵云相比其他四位虎将没有太突出的功绩,蜀汉后主刘禅感念赵云长坂坡相救的恩德,与姜维经过讨论,大概是觉得赵云很少犯错误才赐予“顺平侯”的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