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省成都市西郊52公里处的大邑县安仁镇上,有一座占地7万多平方米的大型建筑群。这就是中国地主阶级的典型代表——刘文彩昔日的庄园。而蜚声中外的收租院便位于这个规模庞大的庄园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旧社会,每年农历8月,刘文彩的“催租令”一下,佃户们就都要到收租院来交租。不少农民由于交不够租子,被逼得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穷人们都把收租院叫做“鬼门关”。

大型泥塑《收租院》,就是根据当年的情景创作的。群像由114个真人大小的泥像组成,它分七段26组表现了‘被迫交租’、‘收验盘剥’、‘算账逼租’、‘走向斗争’等部分,各部分之间,在情节上有连贯性。整个作品具有民间传统泥塑的风格,情景逼真,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它深刻地揭露了地主对农民的血腥压榨,表现了农民对地主阶级的刻骨仇恨和反抗精神。在思想内容上符合广大工农群众的要求,在形式上易于为他们所接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这组作品打着鲜明的阶级斗争烙印,但由于它强烈的思想感染力和艺术上的巨大成就,使它成为了中国雕塑革命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作品。

创作过程

1958年,文化部在文物博物院工作会议上发出了“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忘记过去”的口号。次年,大邑“地主庄园陈列馆”正式挂牌。随着形势的发展,陈列馆不断充实、调整工作,在原有实物、现场基础上增加了塑造模型的方式。

1964年,在四川省文化局和温江地委宣传部直接领导下,地主庄园陈列馆成立了改馆委员会,对整个陈列馆进行全面、系统地改造。当年9月正式决定创作《收租院》大型泥塑群雕,从1965年6月开始,由陈列馆美工人员、四川美术学院师生和部分民间艺人组成的创作小组进行了大量、艰苦的创作工作,于当年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展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收租院”群像问世后,在国内引起巨大轰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地主庄园陈列馆观者如潮,场面十分火爆,“收租院”群雕引起观众强烈共鸣。

(送租)

(等待验租)

(等待验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65年10月,大型泥塑《收租院》正式对外展出。

每天到这个地方来参观的人可以说是人山人海,川流不息。大卡车、大公共汽车从广场内就停到了广场外的公路上,特别是在收租院里,讲解员在台上声情并茂地讲解,每当伤心动情的时候,那些苦大仇深的工人、农民就自己上台去现场诉苦。

他们的诉说往往把整个气氛推向了高潮,院子里口号声、哭泣声响成一片。

有的观众晕倒在地,不醒人事,有的观众就挥动拳头,要去打那些狗腿子、管家塑像。象那个牵着狗的打手塑像,因为他离观众最近,他的背上成天都被观众吐满了唾液,他手中的扇子、他的手指也不断被观众折断。

无论我们的讲解员怎样劝说都无济于事,也就只好搞坏一次修复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