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没看过《告白》的朋友注意,千万别被片名给误导了。

这可不是初高中生修恩爱,花式虐狗的温情小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是一部好于98%的惊悚片;一部少数真正能够做到让人细思极恐的;豆瓣8.6分的;top250中排名第90的必看负能量佳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自打2000年的一部《大逃杀》之后,怪谈君就发现,日本人对于“青少年犯罪”以及“弛强凌弱”这两个问题早就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

甚至想到了需要把他们聚集在一个孤岛上互相厮杀,来辅助他们发泄毫无意义的青春期逆反心理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得不说,这和咱们这段时间热播的《人民的名义》如出一辙,要不是群众们各个都……也未必就能拍的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告白》讲述的故事非常简单:

一所普通中学的班主任森口悠子老师是一个单亲妈妈,她独自一人抚养着女儿长大。

然而有一天,她的女儿却被发现溺毙在学校的游泳池内。

种种迹象都表明,害死她女儿的凶手,正是森口悠子老师班级里的两名学生——少年A,和少年B。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当森口悠子老师怀着忐忑与不安的心情,小心谨慎地向两位少年求证时;

却发现他们不但没有丝毫的愧疚,反而还满不在乎的向她,这位刚刚丧失了唯一的亲人,丧失了自己4岁女儿的妈妈,炫耀着自己杀人计划的巧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这部长达106分钟的电影,正是森口悠子老师的复仇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同于常规的剧情片,《告白》在故事的展现方式上采用了罗生门式的叙事技巧,用多重视角来回溯一个事实的叙事手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班主任老师森口悠子,少年A,少年B,以及一众旁观的同学老师们等等数人之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告白》需要反复回溯的事实到底是什么那?

是森口悠子老师选择不采用法律的手段,而是用私刑的方法让少年A和少年B认识到生命的重量!

她在两个孩子午餐的牛奶中,注入了艾滋病人的血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绝大多数靠“语(bi)言(bi)”支撑全场的电影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必须在最快的时间里抛出核心话题供观众脑补发散。

比如《这个男人来自地球》中主角自称活了14000多年,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比如《十二公民》中8号陪审员站出来反对谋杀案的草率定罪。

比如《如月疑云》中每个人都坚信,如月绝对不可能自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告白》也同样如此,在电影开场的30分钟,就抛出了“艾滋病牛奶”这个绝对的重量级话题。

让观众们在之后的1个多小时里苦苦思索,这到底是森口悠子老师的听牌,或者说仅仅只是一个炸胡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事实上且不说日本,就是咱们这个性教育相对落后闭塞的中国,普遍也都知道艾滋病牛奶压根感染不了别人。

因此在“牛奶事件”这条明线之下,其实电影真正的线索与伏笔,或者说真正希望观众能够跟随着镜头脑补与发散的是:

少年A与少年B能否认识到自身的错误,并以“牛奶事件”为契机,从此导向正确的人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问题真要细说起来,其实挺扎心的。

我们很难脱离整个社会而单独存在,因此主流社会中讳莫如深的话题;

比如人之初性本恶,比如从来没有人能够真正理解别人的痛苦,比如报仇之后真的只有一片虚无而没有痛快淋漓的舒畅等等,你都无法拿到明面上来讨论。

可不讨论就等于不存在吗?《告白》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同于主流电影的设定,少年A与少年B完全没有反省。

因为你无法向他们描述出,剥夺一个人的生命,或者以他人的痛苦为乐为什么是不对的。

每个人走到今天都和他经历的人生,他身边的亲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不要因为对方年纪小,就想当然的认为他们不会了解自己的行为,或者无法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好,森口悠子老师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传道者。

她并没有在最后关头,选择宽恕与原谅,尝试让他们回归正途。

她知道面对着主动选择用暴力与犯罪抢夺利益、维护尊严的人,只有用相同的手段才能让他们得到惩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杀人诛心,森口悠子老师用最残酷的方式获得了胜利。

她让这两个害死了她女儿的少年,全部都背上了弑母的罪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后?然后她才终于在片尾,露出了全片唯一的一次微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电影的导演中岛哲也是日本广告界的才子,他酷爱用夸张的手法来描绘残酷的现实。

《告白》全片基调阴暗,特写与升格镜头繁多,反差大,极富视觉冲击。

再加上他最喜爱的非线性叙事结构,致使电影看起来有一种入坠梦境的形式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这种多少有点脱离实际的超现实主义,恰恰是中岛哲也需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有些问题我们不敢在现实中提及,那么就在梦中,以最夸张的方式,去臆想脑补出它最悲惨的结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犯罪逐渐呈现低龄化显现的真的是带有局限性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吗?也许“他还是个孩子”才是真正根本的原因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嗯……就这样吧,我也编不出什么来了~有兴趣的朋友自己找来看看吧。为了防止被和谐,我只能说“老规矩,你懂的~”

明儿见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