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少跑友反映,平时训练都是好好的,但一到比赛就出问题,比如失眠、腹痛、跑步节奏乱、抽筋、肌肉拉伤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天重点来谈一谈比赛时肌肉拉伤的现象,肌肉拉伤是最常见的伤病之一。而且对业余跑友来说,很多人确实是一到比赛就肌肉拉伤、而平时都没问题,这又是为什么呢?

平时不受伤、比赛就受伤,很可能训练有问题

平时从不受伤、一比赛就拉伤,很多时候问题都出在训练上。最常见的问题就是:一些跑友平时只进行低配速的慢跑、轻松跑,而上了赛场就全力猛冲。

长期低强度、大负荷量训练后,虽然打好了耐力基础,但和比赛的要求(特别是你要冲击国家二级、波士顿马拉松门槛等标准)还是差了一些。与低强度训练相比,比赛时心肺要全力运转来增加摄氧量;即便如此,身体的的需氧量还是超过摄氧量,引起大量无氧代谢和乳酸堆积。如果长期只进行低强度训练,心肺功能和抗乳酸能力长期没有受到高强度的刺激,再突然拉到比赛强度,容易出现上气不接下气、岔气、肌肉僵硬(耐乳酸能力下降)和抽筋。

更重要的是,长期低强度训练后,肌肉已经适应了慢节奏的、小力量、小幅度的收缩和拉长,也就是“慢动作”,不可能突然一下子达到这么高的兴奋性和紧张度。而比赛需要的却是高强度的快速收缩与拉长,这时候肌肉极易拉伤。

所以说,大负荷量、低强度的有氧训练,虽然对耐力项目很重要(一定是重点)、可以打好坚实的有氧基础(有氧能力也是进行无氧训练、专项训练的基础),但仅仅打好这个基础是不够的,特别是水平较高的跑友。如果没有提前适应比赛所需的专项强度,直接上阵比赛,非常容易捉襟见肘。

怕比赛拉伤,你需要“渐增强度”的赛前训练

如果既要在比赛中出成绩,又要避免突然高强度比赛造成的拉伤,那么提前适应比赛所需的专项强度是最好的办法。随着比赛水平和强度越来越高,不仅需要有氧耐力,也需要一定的无氧耐力和速度能力。所以,坚持有氧为主、无氧穿插,有氧、混氧、无氧的交叉训练,可以更好地保持和发展竞技能力,是对于高水平跑友比较提倡的训练方法(而入门跑友还是建议主抓有氧训练和身体素质训练)。

建议跑友们在距离比赛还有50天左右,就要注意训练强度的逐渐提高,别肌肉光适应“慢动作”。如果本来训练强度一直比较低,可以先一些混合氧(有氧、无氧混合)训练,慢慢过渡到一些无氧训练,直到比赛。

建议赛前50天左右,这样安排训练比较合适:

(前提是一直保持着系统训练,比如每周3~4次训练,周跑量在50~75公里,不间断训练6个月以上,已具有轻松完赛能力)

1、赛前6-8周开始

应该进入备战状态,逐渐让身体适应高强度运动。赛前6-8周到赛前第3周(共4-5周左右),可以这样安排:

如果要参加全马,在赛前20天左右进行一次比赛目标配速或者稍慢(最大摄氧率、最大心率的70%-80%)的30-35公里公里左右的重点课。

无论参加全马、半马,每周可以进行一次“带有强度”的重点课次训练,包括间歇训练(比如:800米x10,1600米x5次,3000米x3次),有氧、无氧混合训练(比如16公里+400米x5次;16公里前10公里强度70%,后6公里强度85%),都可以进行,但前提是已有一定的运动年限和水平(入门跑友不建议进行),且竞技状态良好,重点课次之间最好保证隔开一周。

2、赛前两周

通常,专业马拉松运动员的赛前训练时间为比赛前的10~12天左右,但前提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此前已经进行过一个或多个周期(4周左右)训练;二、刚刚进行过(7~10天)调整性训练。

和平时常规训练相比,赛前训练内容的特点在于:训练强度逐渐提高,而与其相对应的负荷量相对减少。训练形式和强度更加接近比赛模式,专项训练、速度训练、实战练习会更多一些,基础性的有氧训练、核心训练内容比例会少一些(此时的有氧跑更多属于恢复性、调整性训练)。

不过到了赛前一周,一切训练都以不产生特别明显的疲劳感为宜,强度课“点到为止”,让100%的潜力留到比赛中发挥。建议业余跑友适用的赛前训练安排:

1、离比赛还剩下12天左右时,开始逐渐降低运动负荷,逐渐提升运动强度(最大强度不超过85%)

2、赛前最后一个周末进行20-24公里左右的专项强度课(混合氧训练),也就是比赛配速跑,按照比赛预计配速。

3、赛前3-5天进行有氧跑8~10公里后,进行一次80%强度的间歇跑,例如:400米间歇,4-6个。

4、赛前2~3天,以10公里60~70%左右强度的有氧跑为主,比赛前一天停止训练。

提到赛前训练,这里务必一提,全马、半马、10公里的基本训练周训练差别不大,都是坚持有氧耐力训练为主,但是赛前训练是有所区别的。具体训练方法可以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上输入关键字,查询以往文章。

总之,高水平的比赛成绩意味着比赛强度高、速度快。如果平时只进行大量、低强度的轻松跑,突然进入到快节奏的比赛中,肌肉是极易拉伤的。我们只有在赛前训练中提前适应比赛强度、慢慢进入比赛状态,才能尽可能减少比赛中的受伤风险。当然,我们在提高强度时还要注意两点:1、强度要缓慢提高,不能突然提高(不然和突然进行高强度比赛是一样的);2、提高强度时,运动量就要有所降低,防止过度训练。

本文为98跑原创,文章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Essence

以下内容,点击阅读

98跑

“98跑”简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跑步技术 | 运动生理

训练提高 | 运动饮食

核心拉伸 | 损伤康复

跑步知识 | 比赛攻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98跑”钻石会员招募中....

跑的再多,永远不够

想要了解

更多跑步干货文章

一切尽在 9 8 跑

/ 更多跑步干货 · 关注98跑 /


猛戳原文,搜索更多跑步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