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资本寒潮”带来的资金链断裂,过去一年只有极少数生鲜电商实现了盈利转化,其余参与者要么转型扩张,要么抱团取暖。值得注意的是,今年随着电商和传统零售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生鲜电商反而成为近期各大商家的核心发展领域,无论线上或线下他们的动作似乎越来越频繁。
此时,该如何抓住创新机遇?我们不妨分析时下火热的生鲜电商的经营本质,只有符合商业本质的创新战略才能真正贴合消费,否则一切不合时宜的商业转型,又将成为泡沫裂变。
扒开“生鲜电商”外衣,经营本质到底是什么?
从经营上看,生鲜电商不单是打开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链接渠道,本质上是解决将食物“从农场到餐桌”的消费流程。比如:沃尔玛建立中央配送中心;一号店上线“特产中国”; 华润万家引入「生鲜合伙人」等等,通过呈现供应链升级、购物体验升级、全产业渠道渗透等方式,构建出全新的生鲜价值链。
我们可以看到,眼下全新的生鲜价值链中,更多是通过“线上+线下”加速融合,一体化生产者、消费者和渠道商三方利益,提升效率和降低成本,减少中间的信任成本,从而为整个链条创造了更好的产品、价格和服务。
供应链转型,摆脱「最后一公里」物流缺陷!
传统模式中,农产品流通是单向、多层级的。而生鲜电商则改变了这一状态,农产品流通从单一途径,变成多种流通渠道整合。而在这场供应链转型中,冷链仓储和物流成为传统生鲜攻克电商的重要难点!
举个例子,「每日优鲜」商城采取了“地区总仓+社区前置仓”的供应模式,按照两小时配送半径,在消费者确认下单后,由最近前置仓进行物流配送。这样一来,不仅解决了本地化「最后一公里」的物流缺陷。同时在缩短配送时间上,除去了原本冷链配送中所需的冰袋成本,继而用一个手提袋取缔。
除此之外,部分生鲜电商采取2C+ 2B整合业务,形成供应链整合商。这样一来不仅降低了消费者与农户之间的交易成本,而且大大增加了商城的采购量。在配送上直接则由“总仓或农产”直接供应,做到根据不同的产品属性分配不同的流通路径,进而优化整体路径。
打造体验爆点,提升商城吸客效率!
生鲜电商的产品可视化在为消费者提供便利外,90%的网购生鲜用户对产品本身的品质超过了价格本身。生鲜商家除了确保流通渠道的极速性外,同时要确保从产品供应的标准化。
内业知名企业,「泰好甲」商城在解决产品渠道上利用“生鲜预售”方式,借助真实预定数据向产农购入相应产量,再由当地总仓同时进行配送,直接化解消费者所顾虑的生鲜品质问题。为了加速消费增长,Micronet微网为商城开通多个前端商城对接(包括:微信商城、微博商城、PC商城等),后台同步管理。方便消费者多个社交平台直接交易,抓住多个社交平台的流量,叠加流量转化基数。
眼下生鲜大战逐渐变得回归,据艾瑞咨询公布的数据,2016年,国内生鲜电商的整体交易额约900亿元,同比增长了80%,预计2017年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1500亿元。在当前生鲜电商经营上,如何从本质上进行创新,将考验每位经营者对未来企业发展的谋虑。